白玉紅
摘 要:針對我國當前玉米種植的具體情況,在分析了玉米種植中病蟲害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本文從自身的玉米種植經驗出發,探討了玉米病蟲害的常見類型及防治措施,提出了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對策,希望對于今后提升玉米種植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玉米種植,種植管理,病蟲害原因,病蟲害防治,防治對策
農作物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玉米則是農業種植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玉米種植的好壞影響到農業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玉米種植范圍較為廣泛,在其種植環節中的病蟲害問題難以避免,如果不加以重視會使農業生產受到整體影響,造成農民經濟的較大損失。所以,在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應加強玉米種植中的病蟲害防治,這將有利于保持我國農業生產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化發展。
一、玉米種植中病蟲害產生的原因
我國玉米種植的面積非常廣闊,廣泛分布在東北、華北和黃淮海地區,具有較高的產量和品質,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經濟水平??v觀玉米的生長周期,主要是苗期、穗期、花粒期三個過程,在整個種植階段,每個環節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病蟲害。
結合自身多年對于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的研究和思考,發現病蟲害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人為因素。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就相應地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的破壞問題。比如,由于人類活動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劇了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持續變暖,造成氣溫不斷惡化,這樣會使玉米種植環節中的病蟲害問題更加突出。另外,由于種植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業務能力偏低,造成施肥用量不甚合理,施肥方法過于籠統,這樣也會造成土壤的肥力難以發揮,從而導致病蟲害的問題層出不窮;二是自然因素。對于玉米生長過程進行分析,知其不可能脫離光照、水、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如果不重視這些方面,會在某個環節產生嚴重的病害,對玉米的質量和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在特定的環境下存在著大量的病蟲害繁殖問題。比如,在強連續降雨的情況下,由于積水缺氧,缺少陽光,很容易造成玉米根部的大面積腐爛,從而引起大規模的病害發生。
二、玉米病蟲害常見類型及防治措施
1.絲黑穗病。在整個玉米的生長階段中,最常見最嚴重的病害就是絲黑穗病。這種病害主要是由于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在玉米的播種和發芽階段,入侵到玉米植株內部,并逐步進行蔓延,最終造成絲黑穗的出現。防治這種病害的最好方式就是選擇抗病品種,用種子量0.3%的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進行藥劑拌種?;蛘咴诎l現病害時將病苗、疑似苗進行全面的清理,并能有效開展合理化施肥工作。
2.玉米粗縮病。玉米粗縮病,在很多地方也被稱為玉米條紋矮縮病,其主要由于灰飛虱吸取玉米葉汁引起植株中毒,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就會形成病害,甚至不會抽穗造成絕產,不容忽視。同時,考慮該病造成植株生長扭曲而矮化情況,主要體現在玉米4~5片葉時,防治措施是玉米播種前清除田間地頭雜草并用呋喃丹等種衣劑包衣或拌種,調整播期使玉米苗期避開灰飛虱遷飛盛期,合理施肥澆水,增施有機肥和磷肥,促進玉米健壯生長,縮短苗期時間,減少傳毒機會,增強抗耐病害能力。
3.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體現在對葉片、苞葉產生危害情況,大都是通過葉片而逐步向上發展,特別情況下,還會嚴重影響到整個植株的生長。在玉米大斑病大規模出現的情況下,肯定會造成玉米的大幅度減產,在較為嚴重時,可能會達到減產一半的水平。一般情況下,是通過選擇抗病品種或消除越冬菌源的方式進行預防,或者從實際出發來選擇早播作業及輪作方式優化,杜絕出現重茬。或者于玉米雄花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性粉劑800倍液噴灑防治。
4.玉米紋枯病。相對于其他病害來說,玉米紋枯病發病率較低,大約為7%~10%,但是往往會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一般來說,這種病害的解決方式是選擇抗病品種或者消除越冬菌源方式進行,為了解決后期出現的脫水問題,則應重視均衡化施肥的工作,根據這種病害的特點,不要過多地施加氮肥,而應結合實際適當地進行鉀肥追加。也可用5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施藥時要注意將藥液噴到雌穗及以下的莖稈上,以取得較高防治效果。
5.玉米螟的蟲害。玉米螟的蟲害問題在玉米種植中也經常存在,且給玉米帶了較大程度的危害。大量玉米螟直接啃食玉米棒上的新鮮纖維以及玉米顆粒,從而引起嚴重的霉變,如果不加以重視和處理,則會造成玉米植株的完全破敗,造成玉米產量急劇下降??梢栽谟衩资斋@后開展有針對性地大規模玉米螟清除工作,通過50%的辛硫酸乳油在玉米田間大量噴施,并能配合細砂或細土大約350kg進行翻耕工作,降低其繁殖概率。由于玉米螟的活動規律相對規范,可以通過生物防治的方法,利用赤眼蜂大量捕捉玉米螟,也可采用燈光誘殺或化學藥物防治。
三、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應該注意的問題
1.及時清除病殘體。結合一定的周期對玉米的生長狀況進行檢查,可以保障病殘體的及時發現和清除。比如,發現植株存在黑穗病的情況,就應及時進行連根拔起的操作,并進行周邊土壤的處理,防止出現污染其他植株的現象。另外,結合相應地塊中的發病輕重問題進行思考,詳細探討可能存在的問題,并能及時有效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如地塊病害較輕,只需割除菌瘤就可以滿足要求;如果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病害,在收獲玉米之后就應集中焚燒秸稈,旨在避免出現死灰復燃。
2.選種和因地管護。具體的玉米種植環節,則應充分重視選種工作和播種期限的問題,以便能保障玉米產品的最大化提升。所以,應結合當地的日照和積溫情況,保障選擇的玉米種子具有較強的抗病性、帶菌少、適宜的生長周期以及對土地土壤酸堿水肥具有優良的耐受等特點。結合玉米種植的實際情況來看,種植前期開展相應的合理規劃工作,從而提供良好的種植環境,這樣有利于玉米的健康生存發展。
3.合理施肥管理。隨著工業化大發展的不斷進步,可供人們選擇的肥料品種越來越多,如果存在施加大量氮肥的情況,可能會出現玉米生長過度,造成玉米植株內營養不均衡的問題。所以,一定要從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出發,盡量減少氮肥的使用。結合玉米在不同階段的生長特性和營養需求,適時適量地追加氮鉀磷和微量元素,以滿足科學化施肥的要求。
四、結語
由此可見,在玉米的種植環節中,病蟲害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為了確保玉米的高產,一定要從細節入手,切實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充分認清楚病蟲害癥狀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順利解決病蟲害問題,從而有效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謝冰潔.玉米種植現狀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12期。
[2]何海龍.玉米種植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分析[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20年2期.
[3]趙海洋.玉米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鄉村科技,2019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