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強?魏黎紅?文利俠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豬疾病防治工作中飼養環境不達標導致的豬更容易患病、發育成熟延遲、肉質口感降低等危害,提出了想要達到對豬疾病進行有力有效的防治,飼養環境就必須保持合理地飼養密度、清潔的飼養環境,以及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規章制度對豬進行必要的疫苗注射和相關防疫工作。
關鍵詞:飼養環境;疾病防治;非洲豬瘟
隨著全球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類已經成為百姓餐桌上常見的食材。據相關數據統計,豬肉在人類陸地食用肉類中所占的比重遠超其他禽畜,高居榜首。尤其是近年來豬肉售價水漲船高,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和經濟效益的刺激,養豬業蓬勃發展,而豬疾病的防控也變得愈加重要起來。
一、飼養環境不達標對生豬的危害及重要性
(一)豬更容易患病
清潔的飼養環境、合理地豬場布局可以給生豬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能有效的降低豬患上疾病的機率,而不合格的飼養環境則恰恰相反。如果飼養場清潔工作不到位,豬糞等排泄物沒有被及時清理,日常的消毒不徹底,或者豬食用了被污染的飼料甚至是發霉飼料,就容易引發常見的豬疾病,引起腹瀉、出血性腸炎等多發性疾病。一旦病豬沒有被及時發現和治療,就有可能造成豬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尤其是在不達標的飼養環境中,豬的傳染性疾病更容易傳播,極易引起飼養場內豬的大面積死亡,給飼養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影響豬的生長速度
有些飼養場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在空間有限的飼養場內養殖了過多的豬,導致飼養場內豬的密度過大,環境逼仄,豬的活動空間過于狹窄,不僅不利于一些傳染性疾病的防治,而且會造成所飼養的豬發育遲緩,增肥或繁育速度減慢,不但沒有提高經濟效益,反而得不償失。同時,過于逼仄的生長空間會影響豬的精神狀態,容易造成生豬情緒暴躁、好斗等問題,減少進食量和進食次數,甚至體重不漲反降等。飼養場選址時應選擇空間開闊、空氣流通性強、遠離人群聚居地且便于排水的地址。且在地點開闊的情況下,適當的光照有利于飼養場的散熱和保溫。
(三)影響豬的外觀和肉質口感
肉質口感是影響豬肉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豬的飼養過程中,被污染的飼料和不合理地空間等飼養環境中的糟糕因素,都會導致豬的健康問題,并進一步影響豬的肉質。尤其是如果環境衛生不達標,日常飼養清潔工作不到位,豬還容易患上皮膚病。有些豬患病以后毛發粗糙雜亂,外觀面黃肌瘦,肉質變差,賣相不佳。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運用科學發展觀,科學、合理地對豬進行飼養,才能培育出肉質更好價格更高的肉豬。
二、豬疾病防治對飼養環境重要性地體現
(一)合理地飼養密度
不同種類、不同成長階段的豬對于飼養密度要求也有一定的區別,豬場設定飼養密度時,應根據自家豬的品種及個體大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切忌一刀切。
例如,一般來說保育豬所需生長空間是0.4~0.5m2每只,而育肥豬需要的空間則要更大些,至少要達到0.9~1.0m2每只。全球不同緯度、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不同,對飼養空間的要求也各有差異。但是飼養的密度要在合理范圍內,不可過密也不可過疏。密度過大,容易在夏天時引起應激反應,互相撕咬、打架等。而冬天密度過大則不利于豬取暖,容易受寒引起呼吸道疾病等。
(二)清潔的飼養環境
對飼養場的日常清潔和消毒工作必不可少。首先,對豬糞、排泄物及其他穢物要及時清除處理,避免堆積。豬的糞便中有時會有蟲卵,病豬的排泄物也常常帶有傳染性,為了降低飼養場內豬的誤食傳染和豬之間的互相傳染,清理工作務必要勤。其次,要對飼養場進行定期消毒。尤其是在豬疾病高發季節,更要有針對性性地選用消毒液。不僅要對豬舍進行消毒,在豬皮膚病高發期還可以用高錳酸鉀溶液或敵百蟲溶液對豬身進行噴灑消毒。飼養員也應確保在飼養場內作業時穿著專門的工作服,專服專用,并經常對工作服進行清洗、消毒,避免在清理工作中傳播病菌,或是將飼養場外的豬疾病帶入飼養場內。另外,還要注意豬飼料的清潔,防止豬飼料被污染,更不可為了降低成本選購或投喂已經被污染甚至發霉變質的豬飼料。發霉變質或者被污染的飼料一旦被豬食用,極容易引起豬的腹瀉甚至出血性腸炎。為了節省些許飼料錢而花錢給豬買藥,甚至致使豬死亡,往往得不償失。
(三)必要的防疫工作
豬疫情是飼養場和養殖戶面臨的最大威脅。例如,在2018年至2019年間爆發的非洲豬瘟疫情(簡稱ASF),至今令養豬大戶談“瘟”色變。非洲豬瘟疫情傳染性強,傳染面廣,具有一定的流行性,野豬和家豬都有感染現象。此外,非洲豬瘟不僅會使健康的豬被患病的豬感染,而且也會造成人和豬之間交叉感染,所以更難扼制。僅在我國,就有二十余省份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被撲殺銷毀的病豬數量超過九十萬頭。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后,疫區封鎖,病豬銷毀,造成極大地經濟損失。
做好防疫工作是防治豬疾病的最重要手段。除了必須按照國家規章制度給飼養場的豬定期注射疫苗外,飼養員還是日常關注豬的健康狀況。疫苗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豬的抗病能力,卻不能百分百達到不得病的效果。尤其是有些豬在多次注射疫苗后,自身出現免疫惰性,無法產生抗體。有一些常見的豬多發疾病,如豬鏈球菌病,外在表現為豬體溫驟升,肢體協調障礙,且有一定的傳染性,一經發現要處理,并請專業的獸醫進行治療。
同時,還應避免閑雜人等未經消毒出入飼養場,以免出現人和豬的交叉感染,甚至造成傳染性豬疾病的大面積蔓延。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養豬在給飼養場帶來可觀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可規避的風險。飼養環境對豬疾病防治有著重要意義,保證飼養場飼養環境的清潔,及時、定期對飼養場進行消毒,可以大大降低豬疾病蔓延的風險。提高豬的存活率,提升豬群的健康狀態,才能在借著養豬大潮的東風獲得更多的收益。
參考文獻:
[1]王曉.常見豬疾病種類、發生原因及防治[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02):44-45.
[2]李叢鴿.豬常見疾病的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20,3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