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鈺露 肖飏 杜春燕 謝凌波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海水淡化技術主要局限于蒸餾淡化和反滲透膜技術,然而,兩者都存在能源消耗大、設備維護成本高、產品價格昂貴等缺點,低耗能、低成本、環境友好型的海水淡化技術的需求與日俱增。
太陽能被看作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能源,太陽光照導致的水蒸發提供了大氣環境中90%的水汽,是生物圈中水循環極為重要的環節。人們可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促進海水的蒸發并收集蒸發產物,即可獲得高品質、低價格的淡水資源。
光熱轉換產生水蒸氣是一種高效的、全新的太陽能利用方式, 在污水處理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而低成本、高效率的海水淡化方法還在進一步研究中。對此,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塞思·B·達林博士等研究者以中國“文房四寶”之一的“墨”為光熱轉換材料,對多孔材料進行表面沉積改性,使其用于膜蒸餾海水淡化。基于中國墨的涂層在近紅外(NIR)及紫外(UV)區具有強吸收特性,其改性膜材料具有卓越的光熱轉化效率和水蒸發效率。
此外,這種墨涂層的強粘附性使其能在木材、纖維、塑料等各種多孔基底表面簡便涂覆沉積,利于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但以碳材料作為光熱轉換材料的方法仍在完善,且未對碳材料的光熱轉換效率的影響因素有明確的機理上的認識。
一、碳材料存在光熱轉換機理
(一)能級躍遷釋放能量
碳材料主要具有sp3和sp2雜化、π電子云,能級十分接近,帶隙,可見光吸收范圍較寬,光波中絕大部分的光子都被碳材料吸收,使其中的電子進行能級躍遷。而處于激發態的電子十分不穩定,大致可通過輻射躍遷、無輻射躍遷、傳能和猝滅的方式使其回到基態、放出能量。
(二)黑色吸光特性
自然界的可見光照射到物體上,物體會反射其無法吸收的光波。黑色物體由于可吸收大量光波,所以看起來是黑色的。以此推測,碳材料由于部分材料呈黑色特性,對光的吸收會更徹底,從而能更有效地將光能轉化為熱能。
(三)光熱轉換效率
對于光熱轉換效率,由于溫度能從宏觀角度直接反映物質的吸、放熱情況,且納米流體在溶劑(水)中以超聲波充分分散,本文直接采用公式(光熱轉換效率=溫度改變量/時間)進行數據分析。
二、實驗材料
水銀溫度計,液槍,超聲波分散儀,40ml燒杯,60ml量筒,紅外線烤燈,石墨烯溶膠,氧化石墨烯溶膠等。
三、實驗方案
用繩子把水銀溫度計綁在鐵架臺上,將紅外線烤燈放在合適位置。取出2個40ml燒杯,其中一杯盛20ml清水。
計算所配溶液濃度需要的溶劑,用液槍把定量的溶劑射入另一個燒杯。每次使用液槍后都要在盛有清水的燒杯中不斷摁壓液槍尾部的活塞,以清除液槍管內殘留的溶劑。
將兩個燒杯中的溶液混合后倒入40ml的容量瓶,將配置好的溶液放入超聲波分散儀均勻分散后重新倒入40ml的燒杯。將燒杯放在鐵架臺上,調整燒杯和水銀溫度計的高度,使水銀溫度計的底部剛好沒入溶液。打開紅外線烤燈,待溶液溫度上升至29℃時,開始計時,如圖1。
四、實驗影響因素
本次實驗的測量參數主要為溫度(每分鐘的變化),采用水銀溫度計測量,控制變量為溶液的體積、物質所占溶液的比例以及起始溫度。
其中,溶液體積通過容量為60ml的量筒測量,接近40ml時使用滴管,確保實驗的溶液體積為40ml。物質所占溶液的比例用液槍精確控制(精度為0.001ml)。
為確保溶液在實驗測量中的起始溫度相同,若溶液溫度低則用紅外線烤燈照射至29℃后開始計時;若溶液溫度高則等待其降至29℃以下,再用紅外線烤燈加熱至29℃后開始計時。
五、實驗結果及分析
(一)氧化石墨烯溶膠的光熱轉換結果分析
我們配制了不同濃度的氧化石墨烯溶膠,測試了氧化石墨烯溶膠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結果表明,濃度為5%與12.5%的氧化石墨烯溶膠加熱10分鐘后,兩者的最終溫度十分相近,所以濃度對氧化石墨烯溶膠經紅外線照射后的最終溫度影響不大。
我們對氧化石墨烯溶膠進行了不同濃度下的粒徑測試,結果表明,5%氧化石墨烯溶膠的粒徑主要分布在2nm至4nm,平均粒徑約為3.6nm;10%氧化石墨烯溶膠的粒徑主要分布在2nm至4nm,平均粒徑約為3.36nm。
所以,氧化石墨烯溶膠的粒徑大小不會因濃度的變化而引起較大改變,這可能也是其光熱轉換效率變化不大的原因。
(二)石墨烯溶膠的光熱轉換效率實驗結果分析
石墨烯溶膠的性質比氧化石墨烯溶膠的更穩定。為了解濃度對石墨烯溶膠光熱轉換效率的影響,我們配制了不同濃度的石墨烯溶膠,測試石墨烯溶膠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發現石墨烯溶膠的濃度大小對其溫度的變化影響較大。
我們還測試了不同濃度的石墨烯溶膠的吸光度,發現濃度為0.1%的石墨烯溶膠與濃度為0.2%的石墨烯溶膠吸光度的差值相對較大。說明石墨烯溶膠濃度越大,吸光能力越強。因此,在紅外線的照射下,濃度高的石墨烯溶膠升溫速率比濃度低的石墨烯溶膠升溫速率高,效果更明顯。
我們測試了石墨烯溶膠不同濃度下的粒徑。結果表明,濃度為10%的石墨烯溶膠的粒徑主要分布在8nm至12nm,平均粒徑為10.9nm;濃度為5%的石墨烯溶膠的粒徑主要分布在5nm至9nm,平均粒徑為7.089nm。石墨烯溶膠的濃度變化對其平均粒徑的影響較大,推測粒徑變化是影響不同濃度石墨烯溶膠光熱轉換效率的根本原因。
(三)墨汁的光熱轉換效率實驗結果分析
作為一種碳基材料,中國墨的光熱轉換效率明顯高于銅、氧化銅納米顆粒,甚至炭黑。
為了進一步比較中國墨與石墨烯類納米碳材料的光熱轉換效率,我們配制了5%、10%、12.5%三種不同濃度的墨汁溶液,測試其溫度隨時間的變化。結果表明,在同樣的時間內,12.5%的墨汁溶液的溫度最高,可達52.2℃,墨汁溶液的濃度對其溫度的變化影響較大。這是為什么?
我們測試了不同濃度的墨汁溶液的吸光度,發現濃度越大,吸光能力越強。因此,在紅外線的照射下,墨汁溶液的濃度越高,升溫越快。
墨汁的濃度是否影響其粒徑大小,從而影響光熱轉換效率?我們對墨汁溶液進行了不同濃度下的粒徑測試,發現濃度為5%的墨汁溶液粒徑主要分布在39nm至43nm,平均粒徑為41.43nm;濃度為12.5%的墨汁溶液粒徑主要分布在18nm至20nm,平均粒徑為19.01nm。可以發現,墨汁溶液的濃度變化對其平均粒徑的影響較大。
六、實驗結論
1.研究了氧化石墨烯溶膠、石墨烯溶膠、墨汁三種納米碳材料的光熱轉換能力。結果表明,在同等條件下,光熱轉換能力大小依次為石墨烯溶膠>墨汁>氧化石墨烯溶膠。
2.濃度對石墨烯溶膠與墨汁的光熱轉化效率影響較大,但對氧化石墨烯溶膠的影響很小,納米材料的粒徑大小是影響其光熱轉化效率的根本原因。
3.吸光度的大小是影響碳材料光熱轉化效率的重要因素。氧化石墨烯溶膠的吸光度隨濃度的變化差異較小,石墨烯溶膠的吸光度隨濃度的變化差異較大,導致兩種材料之間的溫度差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