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瑚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同學們宅在家里,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寒假。有人因為無法外出而覺得無趣,有人卻在家中“玩”得不亦樂乎。
湖南省懷化市實驗中學初一學生姜皓藍屬于后者,居家期間,他畫漫畫、搭積木、做動畫、玩機器人,沉浸在大大的“世界”里。對他來說,創新不僅讓生活更充實,更給了他前行的力量,帶著他“翻山越嶺”,與更好的自己相遇。
找回自信,重做選擇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宇宙,有時它是我們的能量補給站,有時它是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姜皓藍內心的宇宙都有些什么?
安裝在墻上或床頭上的電腦,像章魚一樣能快速游動、自由扭動身體的潛水艇,可以翻譯動物語言的交流器,通過人體運動產生熱能的發電機,能穿越時空的“火柴人”……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曾經陪伴姜皓藍度過了一段“黑暗”的時光。
初一時,因為家人工作的關系,姜皓藍從老家懷化來到上海求學。因為英語跟不上,他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跌到班上倒數幾名。懷疑、否定、無奈……種種情緒翻涌而出。每次被負面情緒包圍時,他都會一筆一劃地將心中的幻想世界勾畫出來。僅僅一年時間,他就畫了兩本繪本。在繪本中,他變成“火柴人”穿越到古代,在那里學習、工作、交朋友……用想象力為這個世界增添樂趣的同時,姜皓藍也在用行動將它們一點點變成現實。
小時候,姜皓藍常去的游樂場里因為堆滿海洋球,從高處往下跳也不會摔傷。由此他產生聯想:汽車沖進海洋球堆中會怎樣?飛機掉進海洋球堆中會摔壞嗎?他想設計一輛裝滿海洋球的卡車,當飛機不能在跑道正常滑行時,卡車迎機而上,使飛機掉入海洋球中,從而保護飛機和乘客。他很快制作了一輛裝滿海洋球的遙控小車和一架飛機模型,并馬不停蹄地開展測試。
然而,測試過程中“事故”頻發:或是車體太小、車體材質不夠堅固,或是海洋球數量不夠多,緩沖作用不明顯,導致車體或飛機模型損毀……每次測試后,姜皓藍都會總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方案。
經過多次改進,飛機緊急迫降安全裝置終于完成。它與現有的飛機跑道等寬,長度是機身的數倍,車體表面有一定的傾斜度,碳纖維彈性拉繩均勻地分布在車頂的斜面上,當飛機沖向小車時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車上裝滿了圓球狀的膠囊,這些膠囊表面包裹了一層阻燃塑料,里面注滿滅火劑,能有效防止飛機與車體因為摩擦而自燃。
從一個問題的出現到找出解決方法,從一個設想到實實在在的作品,這段經歷讓姜皓藍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
重拾信心后,姜皓藍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回到老家懷化,再讀一次初一。令家人欣慰的是,“回到懷化后,他學習變得更認真,成績也躍升到班級第二名。”
臨危不亂,有舍有得
姜皓藍的創新之路并不順利,每到重要時刻,總有意外來“搗亂”。
2018年末,在爸爸的陪同下,姜皓藍帶著作品《飛機緊急迫降安全裝置》參加第十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答辯環節,每位選手都有3~5分鐘的時間演示作品。盡管他準備充足,但意外還是降臨了:電腦發生故障,播放器不能發聲;播放視頻時,畫面上出現大片的馬賽克。
演示完PPT后,姜皓藍已經緊張得滿頭大汗。心情沮喪的他沒有觀看其他選手的展示便匆匆離開考場。看到他垂頭喪氣的樣子,爸爸鼓勵他再演示一次:“你來北京就是為了展示這幾個月的成果,現在遇到這點困難就要放棄嗎?”
“當然不行!”姜皓藍鼓足勇氣,帶著平板電腦重新回到考場,卻被人攔住,他被告知“你的考試時間已經結束,只能接受這個結果”。被拒絕后,他沒有離開,而是站在考場門口,等其他選手都演示完后沖上講臺,向評委展示了一遍完整的視頻,并做了生動的講解。兩天后,他收到了好消息:他被評選為第十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飛機緊急迫降安全裝置》被評為一級課題。
有了這次“驚心動魄”的經歷后,姜皓藍面對突發狀況時淡定了許多。在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第一屆懷化機器人聯盟智能創新大賽決賽中,參賽選手需完成兩項任務:基礎任務是將垃圾桶邊緣的方塊(代表垃圾)推進桶內,加分任務是將場上散落的4個不同顏色的方塊丟進顏色對應的垃圾桶,且每個桶內只能放一個方塊,投錯或多投都會扣分。
為完成加分任務,姜皓藍為機器人安裝了顏色傳感器。可就在比賽前幾分鐘,他給機器人做最后的調試時發現,機器人的策略物少了一個!這意味著機器人在進行加分任務時可能出錯,不僅拿不到加分,還會被扣分。
眼看比賽就要開始了,姜皓藍當即決定放棄加分任務。最后,他的基礎任務拿到了滿分,獲得比賽二等獎。
動手動腦,提升自我
和很多男孩子一樣,姜皓藍有很多積木,但和很多男孩子不一樣的是,姜皓藍的積木會“動”!
為了讓靜止的積木“動”起來,姜皓藍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習動畫制作,至今已有4年。制作了近30個短視頻后,現在的他可以獨立制作小短片。“先寫故事腳本,然后根據情節用積木搭建場景、拍攝照片,最后用軟件剪輯。一般情況下,一個1分鐘的短視頻需要拍攝200多張照片,順利的話,一天時間就能完成。”
讓積木“動”起來的辦法不止這一個。姜皓藍還學習了機器人編程,制作了“能說會動”的擦鞋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等,雖然這些作品不夠精細,但他很享受動手制作的過程。
在讓積木“動”起來的過程中,姜皓藍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2019年暑假,他與5名同學組隊參加了第三屆“全能腦力王——STEAM青少年電視公開賽”。初賽賽題是“長驅直入”,要求參賽隊在100分鐘內利用現場提供的材料制作一輛載重卡車,推進器助力結束后,行駛距離較遠、偏航較小、車損較輕的卡車將獲得更高的分數。
初賽題目難度不大,但賽場提供的制作材料讓大家傻了眼:氣球、橡皮筋、紙杯、瓦楞紙、吸管等,這些零散的材料看上去與卡車毫無關聯。不過,這可難不倒姜皓藍,作為組里的設計擔當,他迅速畫出卡車的結構圖,并提出用瓦楞紙制作車身和車輪。確定方向后,大家有條不紊地開始制作,提前20分鐘就完成了任務,最后以小組第三的成績進入復賽。遺憾的是,因為轉學的原因,他無法繼續參加比賽。
雖然在創新領域有了一些小小的成果,但姜皓藍知道,自己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未來的成長空間還很大。在這段未知的旅途中,他堅信只要堅持,一定能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