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杰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讀有用的書,有的是為了升學,有的為了工作,總之是能派得上用場、幫助我們長本事的。
有一種書,叫閑書,沒啥用,但有趣。
我最近就讀了一本——《木之匙》。喜歡它,不是因為它多有價值、提出多么轟動的觀點,也不是因為它出于某名家之手,大家都說好,更不是好友寫的,愛屋及烏。只是一個偶然的遇見,薄薄的小冊子,100多頁,還被圖片占了許多。
這本書譯自日本,作者三谷龍二,從未聽說過的一個名字。上百度一搜,才知道,三谷龍二之所以不被讀者了解,是因為他不是專職寫作的,沒有自稱作家。他是個木藝師,偶爾也畫畫,為圖書設計封面等?!赌局住肥侨三埗牡谝槐緯?,一經面世,就成為暢銷書。后來他又寫了幾本。
“即使是相同的料理,盛裝的器物一旦改變,不僅觀感不同,似乎連味道也會隨之變化。制作器物真正讓人欣喜的是,使用的人能感受到這種味覺變化帶來的微小的幸福,能帶著喜悅的心情享用美食。在政治、經濟體系龐大的社會里,類似個人微小的喜悅往往在不經意間就被忽視了。但我感到,如果我們一直不去珍視它們,最終也就意味著我們沒有好好珍視自己?!边@是本書中文版序言中的一句話。
在《木之匙》一文中,作者寫道:“我偏愛像湯匙這樣小巧玲瓏的物件,它們雖然不會大聲宣揚自己,不屬于耀眼的存在,卻在這個世上扮演著無可取代的角色……而我是否像這小小的湯匙一樣,被這個世界所需要呢?”
這就是本書的敘述風格,自然流暢,沒有譯作那種別扭語言,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多的虛詞,簡簡單單,平實樸素如同清風明月。
更難得的是,一個木匠,寫木制品的,字里行間,卻透著哲學的意味!這“哲學”,不深奧,不說教,“回甘”在文字外——“那些每天映入眼簾的事物,當我們重新仔細觀察的時候,會驚異地發現它們如同平生初見般新鮮。日常生活中暗藏不少這樣的驚喜,所以我覺得生活充滿樂趣。”讀到這,我看著精美圖片上那柄小小的木匙,就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類可愛的東西,我們卻忽略了它們的存在?!坝眯哪暋獌H是這樣,就能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薄跋襁@樣重新發現平時不常注意的細節,其實也是一種‘造物的精神?!?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說。我想起瑜珈的“見證功”和“冥想”,這其實正是一種修煉身心的方式。
作者認為,通過發現隨處可見的美好,人們體會到“微小的幸福”,然后在追名逐利的途中暫歇下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或許不是擁有豪宅或華服,而是即使穿著T恤和牛仔褲,也能每天舒心自在,簡單生活?!痹跀⑹鲎约旱哪竟r光時,作者把工匠精神升華了:“當我專注于制作時,就不會想其他的事……我喜歡這樣單純地反復,什么都不想的時光?!边@是一種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心安境界;“工匠精心制作的桌椅所帶給人的舒暢心情,直接感染了室內的空氣。”“與物相處,就是要花時間、花精力護理,如此長年累月下,一個人的生活形態也會自然成形。”這是平凡生活的藝術、一種尋常卻高級的審美。
書中的圖片、文字都是極簡的、疏朗的,開本也樸素,拿著看著,不沉不累,剛剛好。一頁一頁翻過去,心也一點點沉靜,漸至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