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立
“中國260多萬各級人大代表,都要忠實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參加行使國家權力。”“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一直激勵著各級人大代表。他們守土盡責、沖鋒在前,投身疫情防控,助推復工復產,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職能作用,展現了人大代表的使命與擔當(2020年3月31日《人民日報》)。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們看到,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大考面前,來自醫療衛生領域的人大代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以生命守護生命,成為最美“逆行者”;實業界人大代表紛紛加班生產、捐款捐物,把最急需的物資送到一線;基層人大代表串街走巷、進村入戶開展防疫宣傳、排查登記等工作……各級人大代表在不同的戰線上履職盡責、擔當作為,交出了令黨和人民滿意的“戰疫”答卷。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仍待奮發。當前,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各級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代表仍需再接再厲、拼搏進取,助力防疫復工,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和地方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財稅政策措施,助力復工復產。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首次明確提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以及“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如何保證防疫復工財政政策在執行落實中不出現上嚴下松、跑偏走樣現象,考驗著各地政府的執政能力。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自我監督不能代替外部監督。人大監督工作要堅持寓支持于監督之中,在監督中體現支持,綜合運用執法檢查、專項審議、專題詢問等方法,注重發揮人大代表預算專業小組和人大財經委、常委會預算工委的專業優勢,找全、找準監督著力點,促進防疫復工政策紅利落到實處、落到明處。
截至2020年3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已收到全國人大代表提交的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議175件。這些建議針對性、操作性強,很多建議被采納,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同時,地方各級人大代表也紛紛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大量有深度、有溫度的建議,有力地推動各項工作抓實抓細。
接下來,各級人大常委會要趁熱打鐵、乘勢而為,積極組織人大代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開展防疫復工專題調研活動。發揮社區“代表聯絡站”、網絡的平臺作用,宣傳黨的政策,認真聽取企業和群眾意見,積極反映他們的訴求。同時,圍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獻智出力,努力提供有見地、求實效的意見建議,助力提高政府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
2020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文章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切實推進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針對疫情對推動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影響和新挑戰,各級人大常委會要開展法律法規“回頭看”活動,及時調整充實年度立法計劃,明確具體任務、責任和時間,有序推進“立、改、廢”工作,著力完善傳染病防治、野生動物保護、動物防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等法律法規。加大對規范性文件審查力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同時,督促司法機關、行政執法部門嚴厲打擊各種干擾企業運營的違法犯罪行為,為疫情防控和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環境。
疫情防控不能松懈,復工復產時不我待。各級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代表要繼續以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既關注宏觀層面的“大手筆”,又重視微觀層面的“針線活”;既關注高屋建瓴、事關全局的大問題,也著力解決民生痛點,及時回應企業和群眾的期盼和關切,在防疫復工中貢獻更多“人大力量”。
(作者系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法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