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由于社會觀念的改變,晚婚晚育的增多,剖宮產率也越來越高,且由于飲食結構改變,壓力增大,內分泌失調等因素,導致婦科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手術治療也較多。這些原因都會導致瘢痕子宮的發生,瘢痕子宮主要是指剖宮產手術或肌壁間肌瘤剝除術后的子宮,對于再次妊娠分娩以及產后均有較大的危害[1]。也會增加上環術的難度,對上環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本研究探討在瘢痕子宮初次上環術前預用米索前列醇的效果。
1.1基本資料? ?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一年時間內,選擇76例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宮初次上環患者,用數字法隨機抽取,分為處理組和對照組,38例一組,處理組患者25-40歲,平均年齡(31.28±5.12)歲;對照組患者25-40歲,平均年齡(31.95±5.2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上有可比性(P>0.05)。本次實驗患者均已簽署知情書,并符合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標準。納入標準:均符合瘢痕子宮的診斷標準,均有剖宮產史或子宮肌瘤手術史,均為初次上環,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非初次上環,器官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精神性疾病,無法配合本次研究,藥物過敏史,造血或凝血功能障礙。
1.2研究方法? ?照組為常規上環手術:要求術前三天禁止性生活,月經后3-7天,并且做好引道和外陰的清潔,用宮頸鉗夾持宮頸前唇,用放置器將節育器送入宮腔,無出血則可取出陰道窺器。
處理組術前預用米索前列醇:在術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片(北京紫竹藥業,國藥準字H20000668)0.6mg。做好引道和外陰的清潔,用宮頸鉗夾持宮頸前唇,用放置器將節育器送入宮腔,無出血則可取出陰道窺器。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的宮頸擴張效果(顯效:宮頸口松弛,完全滿足4~5號擴張器通過,疼痛較弱甚至無痛,沒有出血;改善:宮頸口較為松弛,勉強滿足4~5號擴張器通過,在術中出現下腹疼痛,沒有出血;無效:宮頸口較緊,無法滿足擴張器通過,在術中疼痛較為嚴重,且有出血)[2]。滿意度(用自制的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問卷中包含20個題目,每個題目非常滿意5分,一般滿意3分,不滿意1分,滿分100分,80以上非常滿意,60-80分一般滿意,60分以下不滿意)[3]。以及VAS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0分為無痛,10分滿,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
1.4統計學處理? ?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試驗結果用n%表示,X2檢驗,計量試驗結果用x±s表示, t檢驗 P<0.05為試驗有統計學差異。
2.1兩組宮頸擴張效果比較? ?處理組的宮頸擴張效果97.37%比對照組76.32%要好(P<0.05)見表1。

表 1兩組宮頸擴張效果比較(n=38,n%)
2.2 兩組滿意度比較? ?處理組滿意度94.74%比對照組71.05%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比較(n=38,n%)
2.3 兩組VAS評分比較? ?處理組VAS評分(2.06±0.37)分明顯低于對照組(4.19±0.85)分(P<0.05,t=14.1636)。
瘢痕子宮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主要是由于剖宮產要引起的,由于我國剖宮產率較高,使得瘢痕子宮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影響上環手術的執行。上環主要是指在女性的宮腔內放入節育器,已達到避孕的效果,是最佳的避孕方法。但是由于瘢痕子宮的血管神經受到損傷,導致了子宮的活動受到限制,而且瘢痕部位薄弱,均加大了上環術的難度,給患者造成痛苦。
本次研究,上環術前預用米索前列醇,提高宮頸擴張效果97.37%,使得宮頸口得到松弛,并且術中的疼痛較輕,VAS評分(2.06±0.37)分較低,患者的滿意度更高94.74%。米索前列醇是一種由前列腺素衍生的藥物,通過口服就能快速的被粘膜吸收,起效快,且可以增強患者的宮頸收縮能力,并且具有止血,刺激宮頸膠 原纖維組織釋放多種彈性蛋白酶、降解膠原纖維,增強宮頸彈性的作用[4]。米索前列醇擴張宮頸的機制主要是它可以對宮頸成纖維細胞產生作用,抑制膠原葡胺聚糖的合成,降解膠原纖維,擴張和軟化宮頸。因此在術前服用米索前列醇將宮頸收縮能力增強,便可以提高宮頸擴張效果,宮頸擴張后在手術時疼痛就較輕,患者滿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在瘢痕子宮初次上環術前預用米索前列醇,療效顯著,且有效減輕手術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因此可以在臨床廣泛應用。
[1]吳間冰,文鳳群,楊曉凌. 預用米索前列醇對瘢痕子宮初次上環術的臨床療效分析[J]. 北方藥學,2017,14(11):60-61.
[2]陳亞琳.對行人工流產手術的疤痕子宮女性在術前聯用米索前 列醇和米非司酮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9):32-33.
[3] 石巍. 米索前列醇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效果比較[J]. 安徽醫藥, 2017, 21(2):311-314.
[4]黨姜丹. 預用米索前列醇對瘢痕子宮初次上環術的臨床效果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