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中玲
摘 要:川東北地區地形主要以平原為主,周圍群山環繞。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得該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平坦肥沃的土地使得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大量種植,所以該地區農業氣象觀測對防災減災、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減輕務農人員的工作量和促進該地區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農業氣象觀測;農業生產;重要意義
一、農業氣象觀測的重要性
(一)防災減災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一些極端的氣象條件,這些氣象條件對農作物的正常生長而言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其中大風、暴雨、洪澇、霜凍、干旱、雪災等極端的氣象條件對農作物的傷害是毀滅性的。由此可見,在面對這些極端的氣候條件時,及時準確的災害預警顯得極其重要。及時地進行災害預警,使得務農人員能有充分地時間在災害來臨前對農作物使用抵御措施,將損失降低甚至避免損失。準確的進行災害預警,避免勞民傷財,減輕務農人員的工作量這也顯得尤為重要。
(二)指導意義
近些年,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的高度重視,各類擁有專業技術的專家團隊不斷深入鄉村,進行著現場指導和組織培訓工作,不斷普及專業化技術和專業化知識,使得務農人員逐漸走上了信息化作業時代,擺脫了靠經驗指導作業的傳統模式。如今,務農人員已經能夠結合自己所學和定時發布的農業氣象觀測數據做出正確判斷,能夠更好提高生產效益。
(三)提高效率
通過對地面氣象觀測業務的實施,能夠獲取更為精細化的農業氣象信息,利用這些氣象信息能夠對農作物的實際生長狀況以及產量做出科學有效的預測。此外,可以將所預測得到的氣象數據資料及時報告至政府部門及上級單位,在各相關部門的指導與安排下,組織專業的農業氣象服務隊伍向廣大農戶提供氣象信息服務,使地方能夠逐步優化作物種植結構,更加合理地對農業氣候資源進行開發利用,趨利避害,實現農作物的優質高產,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眾所周知,重要天氣,農作物生長情況和農業氣候等方面的數據資料對保障農業生產,提高產量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在已經普及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情況下,及時準確的數據分析和發布對于務農人員來說無疑是一種助力。尤其是在川東北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得夏季天氣多變,因而農業氣象觀測的意義對該地區顯得尤為關鍵。
(四)專屬預報
在已經具備的一定條件下,收集農業氣象觀測數據和當地各涉農部門之間的協調聯系的情況下,結合各個階段的農業生產狀況,制定出專屬預報和專題報道。建立以精確數據為基礎的信息化農業生產模式,為廣大務農人員提高更優質的服務。通過對收集數據的專業處理,能夠對各類農作物制定播種階段、生長發育階段、收獲階段、初步加工階段和儲存階段等各個關鍵時期起到指導生產過程的重要作用。理論上來說,專屬預報,已經囊括了前面提到的在生產生活中防災減災并在災后恢復、為廣大務農人員提供及時準確的指導意見、在適當時間提醒廣大務農人員進行適當生產作業等重要作用,這也體現出了專屬預報的必要性。
二、農業氣象觀測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下川東北地區,農業氣象觀測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緊張的就行中,當然農業氣象觀測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鄉村振興計劃的進行,傳統思維模式下的農業生產模式必將被以信息化大數據為基礎的農業生產模式所代替。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業化人才進駐鄉村,各部門的管理運作模式也在不斷優化。以設備使用有誤,數據記錄不規范,數據分析不全面,各部門直接信息分享不暢通等因素為主的問題正在消失。當然,在科技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設備的更新與技術的進步,都要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和完善自我,為更好地服務廣大務農人員提供切實可靠的保障。在實際工作中,也應當結合準確的氣象觀測數據及時將最新的情況與廣大務農人員溝通,實現數據最大化利用。
三、改進農業氣象觀測的措施
針對當前川東北地區氣象觀測等方面所面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較高的改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舉措。首先,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在當下是有一定難度的。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打破了各自為營的傳統工作模式,數據共享和技術共享的時代已經來臨,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合適的合作體系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各部門直接的合作內容與任務分工,避免出現由于溝通不暢通,分享不及時等因素出現對廣大務農人員的服務質量下降的現象。其次,合理地利用好當前擁有的設施設備,在擁有專業化人才的前提下,結合不同的區位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出有效且準確的觀測方法。在科技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摒棄一成不變的思想,在氣象觀測、數據處理和信息發布方面,都應該找出突破口,用創新推動發展。以更好地服務廣大務農人員為目的的創新與改進都應該不斷進行下去,不斷發展與學習的同時,還應該結合當地區位情況的特殊性,制定因地制宜的指導方針。最后,建立完整的農業氣象觀測站網也是保障觀測數據準確性的必要保障。為了更好地發揮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應不斷加強農村區域自動站監測站建設,確保鄉鎮以及特色農業發展區域自動氣象站的全面覆蓋。不斷完善農業氣象觀測手段以及方法,構成現代農業氣象立體化觀測體系;盡可能發揮農業氣象試驗站的觀測與試驗、示范以及推廣功能。針對特色農業、畜牧業的發展,要建立健全特色氣象觀測站以及牧區觀測站,不斷強化氣象觀測業務的開展。此外,應以定點觀測、遙感監測以及移動觀測等各種手段和田間調研、農業種養殖大戶以及農村氣象信息員提供等各類方式,實現點線面結合的農業氣象觀測,憑借對農牧區場地、設施以及儀器等基礎條件進行不斷完善,強化農業氣象試驗功能;以遙測自動化逐步替代人工觀測,通過標準化實現規范化。要全面掌握整個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農業氣象災害以及作物長勢、產量狀況等信息,以不斷提升農業氣象觀測水平,為促進農業健康、安全生產提供科學指導。
四、結束語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農業的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的篇章。其中氣候與農業生產是緊密聯系的,如何提高農業氣象觀測技術,從而更精確的獲取目標數據。有效利用所得數據,加以專業化分析并做出準確判斷,匯集成專屬預報。通過相關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及時準確的將信息告知廣大務農人員。現在這一過程的完整實施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并不斷完善體制,最終達到更好地服務廣大務農人員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柏雪松.芻議綜合農業氣象觀測工作要點[J].吉林農業,2019(4):98.
[2]顧建兵,姚淑萍.地面氣象觀測工作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12):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