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革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認識程度逐步加深,發展生態效益型林業已經被提上日程。如果構建起森林生態補償制度,一方面有效提升林業的發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夠實現傳統林業發展模式向生態效益發展模式的轉變??梢哉f,森林生態補償制度是生態效益型林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在下文中我們就從這一角度入手,開展了具體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森林生態;補償制度;生態效益型;林業發展
隨著林業發展水平的不斷進步與提升,我們在看待林業發展這一問題時,已經不再只關注經濟效益,而是更多的將目光轉向了生態效益。通過構建起森林生態補償制度,不僅能夠有效推進生態效益型林業的發展,同時也能夠順應可持續發展所提出的各類新要求。森林生態補償制度的構建儼然已經成為生態效應林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森林生態補償制度的重要作用
步入新時期以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們需要借助林業資源而求得發展,更需要通過保護林業資源來保障生態效益。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擁有著大量的森林資源,這些資源分布在全國各地,起到著涵養水源、防風固土、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價值作用。發展生態效益型林業既能夠充分改善生態環境,同時也能夠為我們創設更為有利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林業資源所具備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到了我們更高的關注,由于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未能充分認識到生態效益的重要價值,一味地采取犧牲生態效益而發展經濟效益的生產方式,為森林資源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危機。我們必須采取有力的方式緩解經濟與生態之間存在的矛盾,而構建森林生態補償制度就是一種十分有利的方法。生態補償制度能夠通過運用政策和規范的手段實現對于農業發展的內外保護,更好地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促進林業生產水平的提升,解決林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地問題。
二、森林生態補償制度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清晰明確定義
森林生態補償制度的構建與運行需要完整的理論論證基礎,但不夠完備的體系卻成為制度落實的嚴重阻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已有的森林生態補償制度缺乏明確清晰的定義所導致的,在這種模糊的定義下,人們對于森林生態補償制度的認識程度難以提高,補償的范圍與補償的性質也難以確立,這必然會成為影響生態效益型林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補償資金較為匱乏
在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過程當中,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問題就是資金方面的問題,沒有資金的補償制度是空洞的,是難以獲得群眾支持的。就目前情況來看,被用于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過程中的資金多半來源于政府,而資金的發放主要是根據森林的面積來進行的,這種補償形式的局限性較大,且補償水平較低,我們更加提倡能夠結合林業資源的實際應用價值你到更為有利的激勵作用。而已有資金的不足,必然會影響生態效益型林業發展。
(三)監管體系不夠完備
立足于實際,我們可以發現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落實工作仍然于最初的預計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主要與監管體系存在漏洞有著直接的關系。監管體系存在不足,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落實也會失去有力的支撐,加之從已有的法律規范的層面上來看,國內有關于森林生態補償方面的法律規范較為匱乏,這是生態效益型林業發展過程中十分嚴重的阻礙。
三、完善森林生態補償制度的有效路徑
(一)強化政府方面的支持
森林生態補償制度是生態效益型林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因而必須獲得政府方面足夠的關注。為了更好地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政府方面需要起到帶頭的作用給予足夠的引導和支持。具體來說,首先,政府方面應當提高生態補償的標準,以便起到更為突出的激勵作用,更大程度上發揮林業生態效益所具備的價值作用。其次,政府方面應當完善相應的制度,將補償力度的提升納入到規章制度當中,充分保障森林經營者的經濟利益,同時通過采取宣傳的形式加強森林經營者對于生態保護的認識。
(二)完善相應的監管體制
完備的監管體制是生態效益型林業發展過程當中的有利規范,我們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之上完善相應的森林生態補償監管機制,明確補償的主體、劃分補償的范圍、調整補償的資金量、規范補償的流程。同時,需要將常規的補償情況與特殊的補償狀況進行明確的區分,強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執行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更大程度上發揮森林生態補償制度的激勵作用。
(三)開拓廣泛的資源通道
首先,應當積極拓展補償資金的籌集渠道,可以通過建立科學合理地稅收制度,將稅收資金融入到補償資金的范疇之內。同時也可以采取面向社會發放國債的形式,林業的發展籌集足夠的資金。除此之外,生態效益型林業發展過程中的受益方應當成為資金的補給者,采取自愿的形式,集合部分資金。其次,應當向國家和政府方面申請更多的補償資金,加大補償力度,發揮國家和政府的領導作用和扶持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森林生態補償制度是生態效益型林業發展的保障。目前,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執行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例如缺乏清晰明確定義、補償資金較為匱乏、監管體系不夠完備等,這些問題都在無形當中影響著生態效益型林業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強化政府方面的支持、完善相應的監管體制、開拓廣泛地資源通道等形式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更好地發揮補償制度所具備的優勢價值作用,為林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保障,切實促進生態效益型林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雅秋,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幾點思考[J].林業財務與會計,2005(2):15-15.
[2]景佩玉,蔣孝仁,呂海軍,完善我區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思考[J].寧夏林業通訊,2013(02):21-24.
[3]劉建華,落實《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強化資金監督管理,[J].綠色財會,2005(6):56-56.
[4]王力,關于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的幾點建議[J].大眾商務,2009.000(012):P.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