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其磊?李成輝
摘 要:本文通過借鑒其他優秀民俗村的發展經驗,結合永吉縣興光村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出現的問題,對該村民俗文化產業發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議,以促進本村經濟的發展,推動朝鮮族文化煥發新的活力。
關鍵詞:興光村民俗;文化產業;借鑒經驗
一、陜西禮泉縣袁家村
袁家村地處關中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興光村地處東北朝鮮族文化氛圍濃厚。兩者都擁有獨特的民俗資源,相似的發展階段。因此,興光村可以從袁家村的興起中獲得啟發。
袁家村位于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北面的九嵕山下,村委會利用袁家村的資源優勢帶領村民開發旅游資源,創建民俗文化一條街,集中展示多年來農村生活的演變。形成以關中特色文化為載體,具有鄉土氣息和以關中特色美食為主的民俗文化;通過打造人文景觀、特色建筑、農事場景以及小吃街,讓到此的游客可以享受到濃情的關中文化;通過便利的交通吸引城市里快節奏的人來鄉下切身體驗采摘農副產品的喜悅,品嘗正宗的關中美食。
袁家村景區特色是民俗小吃街。袁家村積聚力量,將“小吃文化”打造為景區的風景線,將種類多、品質好、放心的農產品帶給大家,形成袁家村的獨特“標簽”,通過采取高質量餐飲的策略來贏得市場。
袁家村在有豐富特色的小吃后,把發力點放在了廣告上。在袁家村小吃街上,每家商家都會在自家門口掛上醒目的牌子,上書食品材料的來源,他們通過特色的“土味廣告”贏得游客的信任。再加上貨真價實的餐飲質量,小吃街出現了排隊購買小吃的人氣景觀。
在注重餐飲數量的同時嚴格要求餐飲的質量。在產品上袁家村不允許景區內有相同的店面,100個商戶,就要有100種吃法;商家手藝欠缺的,要到專業的地方學習,學成后再經營;每月銷量后五名的,換人或換產品。在管理過程中,要求每一道小吃,都要按照傳統工藝來制作,不能使用食品添加劑;關系到民生安全的食品原料由村委會統一供貨,確保游客對關中文化的體驗達到最佳。
二、吉林省安圖縣紅旗村
紅旗村和興光村一樣地處吉林,兩個村子有相似的人口,相似的朝鮮族文化和相似的旅游資源。但在發展中存在著不同,如今紅旗村的發展蒸蒸日上,而興光村的發展陷入了瓶頸,紅旗村的發展經驗對興光村有借鑒意義。
紅旗村位于吉林省安圖縣,通往長白山的明東公路穿村而過。紅旗村是安圖縣至長白山旅游經過的純朝鮮族居住村,公路兩旁是一座座農家院落,透露著濃厚的朝鮮族特有的風情。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紅旗村已經榮獲“紅旗朝鮮族民俗村”“中國朝鮮族第一村”等稱號。
紅旗村在響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統一全村思想,使村民的思想獲得了解放。村子有肥沃的黑土地,靈芝在紅旗村進行種植可以得到很好地經濟效益,在村干部的帶領下,一方面從外地引進了優良的靈芝、專業的技術人員與設備,對村民進行培訓,教授嫁接、防治病蟲等管理辦法;另一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對靈芝養殖戶提供資金,政策補助,激發村民的積極性。其次在村子內開展靈芝采摘服務,讓到此的游客享受到采摘的喜悅;最后加強品牌建設,提高靈芝的商品化進程,制成禮盒等禮品,通過電商平臺向外界推廣,提高紅旗村的知名度。
村民積極性提高,在引進靈芝的基礎上,同時開展養殖業,將優良的梅花鹿引入村子,開設養殖場;向當地政府尋求資金與政策支持,請專業養殖人員進行講授,養殖戶掌握了梅花鹿的養殖過程,鹿產業漸漸興起;此后村民將鹿產業與民俗旅游聯系起來,讓到此的游客可以近距離與鹿貼近,與鹿合影留念,還可以購買正宗的鹿產品,村民由此可以從中獲取豐厚的收益,富裕了村民,拉動了村子的經濟增長。
三、興光村民俗文化發展借鑒經驗
(一)把握戰略定位,實現高速發展
根據上述兩個村子的發展,興光村從中可以得到許多經驗,興光村需要準確把握戰略定位,不可照搬照抄,需因地制宜發展興光村民俗文化。興光村有豐厚的朝鮮族文化,特色美食,農耕勞動特征的舞蹈,例如農樂舞、扇舞等,特色的服飾,還有極具特色的婚禮,可以此為基礎發展民俗文化;憑借此基礎擴展興光村的產品,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借鑒紅旗村經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修整文化廣場,改造河流與池塘,擴寬公路,使游客到此可以享受到“家”一樣感受。
(二)打造特色景觀,突出文化特色
興光村人口較少,面積較小,也沒有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可以效仿袁家村建造人文景觀,在興光村文化廣場上修建朝族特色拔河與耍龍頭等娛樂項目。修繕村民的房屋,形成朝鮮族特色的民俗房。建設朝鮮族特色人文景觀,擴增村子的綠化,讓游客充分了解朝鮮族文化。
(三)轉變經營模式,實現層級發展
袁家村的發展以關中民俗為依托,通過特色建筑、小吃與農副產品以及關中藝術讓游客從視、聽、味、感覺等方面享受鄉土風情;紅旗村通過引進靈芝與鹿產品形成品牌。興光村借鑒兩個村子的發展經驗,可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發展,因地制宜引進松茸、榛子、蘑菇、大麥等東北特色農產品;在發展產品時要嚴把質量關,確保食品的安全;游客到此可以切身體驗采摘、游玩等一系列活動;還可引進梅花鹿、狍子等親和的動物,增設親子互動活動,增進親子感情,提高游客滿意度,提升興光村品牌影響力與知名度。
(四)加強宣傳力度,增進社會認知
袁家村地處西安一小時經濟圈,地理位置優越,為發展民俗文化產業進行特色廣告宣傳,并體現產品的貨真價實,贏得游客信任;紅旗村為了宣傳朝鮮族文化與村子的民俗產品,先后到吉林、黑龍江等省份進行宣傳,又借助民俗博覽會與電視臺,使紅旗村影響力迅速提高,推動了紅旗村的迅猛發展;紅旗村則可以依托長白山旅游資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使其成為長白山旅游線上最美的景觀。興光村需要加強自身的宣傳力度,走訪各個省市,通過短視頻自媒體進行宣傳興光村朝鮮族民俗文化,并吸收袁家村與紅旗村的優勢,彌補其不足,引進旅游公司,進行專業化管理,吸引游客,增加興光村的收入,讓全體村民脫貧致富,實現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白相春董憶《談朝鮮族傳統舞蹈中的動律特征》[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11):(67-69).
[2]宋春梅《延邊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研究》[D]延邊大學2016.
[3]傅鈺《陜西省袁家村鄉村旅游發展的調查報告》[J]經濟師2018(8):(236-237).
基金項目:北華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永吉縣興光村民俗文化產業升級調查研究(編號:2018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