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芬
據統計顯示,中國胃病新發病例已經接近全世界胃病人數的一半,胃病已經成為中國之殤。胃癌在我國常見的癌癥里排名第二,占全球總量的40%,而且呈現年輕化趨勢,多發于35歲以上人群,19歲至35歲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可怕的疾病驚人的數字,同胞們應該警醒重視了,然而各類胃病與我們的飲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認識一下我們的胃胃。
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是人體的“食物中轉加工站”。胃的外形象掛著的彎辣椒(彎向右側),上端連接食管是胃的入口稱為賁門,下端連接十二指腸是胃的出口稱為幽門,右側較短彎面稱為胃小彎,左側較長彎面稱為胃大彎,上部稱胃底、中部稱胃體、下部稱胃竇,向腹壁的一面稱為胃前壁,向后背的一面稱為胃后壁。胃壁從內到外(或稱從淺到深)由五層胃粘膜組成。
胃的主要作用是受納腐熟吃進去的食物。受納,即接受、容納和主動攝納之意,指胃在消化道中具有接受和容納飲食物的作用,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并將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較小的分子,以便于進一步被吸收。腐熟,是指胃對飲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形成為“食糜”的作用過程。食糜傳入小腸后,在脾的運化作用下,精微物質被吸收,化生氣血,營養全身,在我們博大精深的中醫里胃有“水谷之海”“太倉”“倉廩之官”之稱。胃的受納腐熟功能,雖然是消化過程的開始,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胃的受納腐熟,是小腸的受盛化物和脾主運化的前提條件。人體精、氣、血、津液的產生,直接源于飲食物,而作為水谷之海的胃,也就成了氣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納腐熟水谷的功能,必須和脾的運化功能相配合,才能使水谷化為精微,以化生氣血津液,供養全身,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
胃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器官,每到飯點,人體的神經系統會發號施令,讓胃分泌胃酸(消化食物),若不能按時進食,過多的胃酸就會刺激胃粘膜,長此以往,各類胃病、結石病就會找上你,尤其是經常不吃早餐或早中餐混一起吃的;晚餐不得過晚,應該在八點之前結束晚餐;每頓飯均不得過少過飽,過少滿足不了身體營養供給,影響發育、免疫力及精氣神;過飽會招惹肥胖、四高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百害無一利。所以,我們從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碼一天三頓要定時定量,最好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表,然后嚴格遵守,與人體的生物鐘節奏基本一致,尤其是早餐,必須得吃,而且要吃得相對均衡有營養,因為中醫里講辰時(早上7點知9點),胃經當令,是養胃的最好時機,此時健康飲食不僅為機體補充營養,還可補益胃氣。
食物吃到嘴里,先是靠牙齒把它嚼碎,只有嚼碎了才好吞咽、消化。
口腔里的唾液腺分泌出來的唾液(俗稱口水),含有淀粉酶,混入到食物中,能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還有殺菌能力。如果在吃飯時狼吞虎咽,囫圇吞棗,吃進去的各類食物沒有經過牙齒嚼爛和唾液的消化,很快就從口腔咽到胃里,這樣不僅嘗不到食物的美味,還會增加腸胃的負擔,胃子就需要加大馬力,把粗糙的食物研磨細小軟爛,才能讓胃粘膜將營養成分吸收。而且過快吃飯容易把摻雜在食物里的砂子、骨頭、頭發等異物吞咽下去對胃腸造成傷害,若經常這樣吃飯,就會發生消化不良及胃腸道疾病。因此,吃飯時必須細嚼慢咽,細嚼慢咽有利于消化,有利于健康。
趁熱吃,食物溫度大于65℃就可以燙傷胃粘膜,還會導致口腔、食道潰瘍,很容易引發胃癌。過冷的或者冷熱混吃,如啤酒就著燒烤,冰激凌伴著奶茶,這些食物一旦進入胃內,必定會強烈刺激胃內各層粘膜,引起拉肚子、胃痙攣胃痛、惡心嘔吐,如此反復,胃子的強大功能會慢慢減弱,導致你吃嘛嘛都不香,吃啥都沒胃口,身體整體機能也會受此影響直線下降。飲食不衛生,長期重口味,經常在外就餐,會增加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幾率,這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經常吃得肥甘膩厚、大魚大肉、煙酒不斷的主兒,胃是很不待見的,它不高興,就會帶著情緒工作,甚至會罷工,你就會飛奔去看醫生了。
俗語說的好“民以食為天”“雷不打吃飯人”,好好吃飯是地球人的大事。吃飯時,心情要愉悅舒暢,要坐下來享受美味佳肴,哪怕是粗茶野果,也要專心開心吃,就會津津有味,樂在其中。因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足夠的血液供應胃腸道,就如要讓車子跑起來,必須給他足量的機油。若邊吃飯邊看書、看電視、耍手機等等,較多德 血液要供應腦部工作,讓它的馬力不足,超負荷運轉,長此下去容易引發胃病。
中醫里脾胃合稱有“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之說,足見胃在人體中的重要性。胃與脾作為生命之本,是其它臟腑正常運行的基礎,也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由于飲食不節無度、胡吃海喝、今朝有酒今朝醉、仗著年輕蓄意透支身體等生活惡習被胃疾病長期困擾,遭受著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深切體會到的痛苦,折磨自己叨擾家庭,影響著工作、學習、事業。因此僅以此文,希望各位朋友能養成護胃的好習慣,讓自己、家人、國人大眾的身體素質逐步提升,擁有一個好身體,讓健康陪伴你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