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洋
摘 要: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日益加快,“三農”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重中之重。當前很多農村農業的現狀還是以前的家庭承包制的形式,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還是相對落后的。通過實地調研,使我了解到現在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也思考、提出了一些自己對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現代化;發展問題;對策
一、概述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提出,我們天津市的鄉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步伐也日益加快。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不得不思考的,那就是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問題。“三農”問題關系著社會的大局,而其中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問題則是重中之重,是“三農”問題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帶著這個熱點問題,我深入到天津市的一些村莊進行了實地的了解和調研。
二、當前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問題及具體表現
通過調研,使我看到了解到,有些村莊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5畝。土地管理、耕種還是以家庭承包的模式進行的,而且是一家一塊的形式,每戶耕地通過埝埂隔開,單獨作業耕種。由于家庭經營規模細小,土地分割零碎,妨礙了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不利于農業機械化的全面推行。一些農民將承包地視為私有,使土地荒蕪也不愿轉包或放棄承包,這不僅使農業現代化過程放慢,而且也使土地集中向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變得相當困難。這種極度分散的農戶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變化,更難于根據市場的需要把自己提高到新的適應現代化的高度。這些問題,給農業現代化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矛盾,或者說加劇了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原有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從而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以上問題就造成了農村整體規劃不夠,對國家的一些涉農項目也是被動實施而未達到主動要求。大塊的良田被做了若干壟溝,客觀上減少了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也不利于機械耕作。農業基礎設施老化,農戶投入不愿。對過于分散的經營,許多現代農業的生產技術投入不夠,如測土配方施肥、程序性的配合用藥、農作物的秸稈處理方法等,尤其秸稈就地焚燒,不僅浪費了資源還破壞了環境。而且有的農戶采用可以提高產量并減少人力成本的辦法,如過度使用化肥、農藥,不除雜草等,增加了面源污染,造成了農村的水體污染,這些惡化的農業生態環境正在威脅著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從而削弱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解決當前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問題的思路
以上這些都是阻礙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問題,而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的產業化發展道路,衡量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指標就是農業機械化率和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因此,根據我調查的實際情況,提出這樣的建議:農村機械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兩者的組織形式主要還應該是集體合作,即以村社為單位,集體申請國家項目進行土地整治、基礎設施改善、農機購置補貼等,并以集體進行機械耕作、規模經營。實現農戶土地承包權不變、農戶不耕作也可以收獲糧食或貨幣。具體要求就是宜種的土地絕不撂荒、基礎設施逐漸達到可持續發展。
這樣由集體經營生產或再轉包給大業主,國家現在實施的各種農業補貼才能真正的補貼到生產上,就是畜牧業的基礎設施補貼措施用于集體建設和生產,也可以鼓勵村上有效利用農作物秸稈而減少焚燒對空氣的影響,通過儲藏、氨化、制粒做成飼料,也可增加村社積累。也就是說只有使用了機械化的生產才能極大地減少人力成本;只有規模化經營才能合理地進行測土配方施肥、程序性的配合用藥,從而減少生產的成本。同樣只有規模化經營才會有更大動力對農副產物進行全方位利用,也才能有產業協會等專業合作組織的生存和進一步的發展空間,以此促進農業的發展進步。
四、解決當前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問題的具體措施
(一)尊重社會規律促進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現代化發展
中國農業現代化只能靠政府按照經濟規律引導才能實現,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最主要的標志。所以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應該首先實現規模條件下的機械化。土地的規模化經營需要打破過去家庭聯產承包背景下的土地分割經營,實現適用機械化作業的土地集約化經營。土地的規模化經營是農業機械化的前提,農業機械化又是土地規模化的條件,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中國工業的發展早已為農業的機械化和電氣化做好了充分地物質準備。我們不僅要著眼于國內,更應著眼于世界,不僅學習西方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的經驗,還應從發達國家引進資金、技術、人才。
(二)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充分發揮基層政府的作用
要發揮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基層政府的作用應該體現在尊重市場規律,在保證農民合法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通過經濟、法律、技術、中介與政策等手段幫助農民實現農業現代化。
基層政府要在宏觀上領導新農村和農業現代化,特別是在落實中央關于“三農”方面的方針與政策上。基層政府絕不是簡單機械地執行中央政策,而是在宏觀政策指導下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適合本地區的具體措施。搞好適應現代化需要的基礎設施、農業市場體系、金融管理體制、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基層政府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關鍵性作用是培養現代農民,特別是培養和引進部分農業規模化、機械化人才。通過各種渠道在實踐中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塑造有誠信、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有創新意識和現代意識的新型農民。除此之外,基層政府還可以采取各類政策,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帶頭人;也支持工商企業、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鄉土人才創辦現代農業企業;也可以引進外國農業資本家為中國現代農業服務,實現土地承包權的資本化,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
通過以上的問題和分析我們看到,要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發展的現代化,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必須通過黨和國家以及老百姓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參考文獻:
[1]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年4月.
[2]姚小飛:《從治理視角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代經濟》,2007年第10期.
[3]劉平:《新二元社會與中國社會轉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4]韓俊:《中國農業現代化六大問題》,《時事報告》,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