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中國的文明、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住房的需求不對提高,因此目前房屋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而以犧牲環境、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為代價的傳統建筑及房地產業已經走到了盡頭。發展綠色建筑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生態文明建設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
一、綠色建筑概念
綠色建筑概念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是代表一種概念和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建筑是人類生活、工作、娛樂的主要場所,但是建筑在從規劃設計開始,到施工、運行、后期的裝修入戶,及至最終拆遷的生命周期內,除規劃設計外,其他階段都伴隨著資源利用,能源輸入,以及廢水、廢氣、廢物的排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來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環使人們意識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結果。
二、綠色建筑特點
綠色建筑本身較傳統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綠色建筑即發展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影響后代人滿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循環理念,即建筑材料、能源、水、消費品等要實現循環再利用或回歸大自然。尊重當地自然、人文、氣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沒有明確的建筑模式和規則。綠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綠地、陽光、空氣,注重內外部的有效聯通,其開放的布局較封閉的傳統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區別。綠色建筑過程中,對整個過程都注重環保因素。
三、綠色建筑的內涵
節約環保。節約環保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呵護生態和減少污染。將因人類對建筑物的構建和使用活動所,造成的對地球資源與環境的負荷和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及生態的再造能力范圍之內。健康舒適。創造健康和舒適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是人們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適用和高效的活動空間。對于經受過非典SARS肆虐和新冠肺炎蔓延困擾,對于人們來說,擁有一個健康舒適的生存環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自然和諧。自然和諧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親近、關愛與呵護人與建筑物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將認識世界、適應世界、關愛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諧與相安無事地統一起來,做到人、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只有這樣,才能兼顧與協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才能實現國民經濟、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
四、綠色建筑的意義
節約能源和資源,減二氧化碳少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戶,同時對環境也有重大影響。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盡管諸如道路,橋梁,隧道等不能以綠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區、辦公大廈、公寓等對資源的利用時周而復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占據了環境總污染的1/3還多,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其中40%為建筑垃圾。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對住宅、道路、公共設施、地下工程的需求越來越高,所耗費的能源也越來越多。
另外,在建筑過程中使用的能量,如電能、汽油、柴油等都附屬有二氧化碳的產生。如電能來自煤的燃燒,建筑物材料的運輸來自于電能或者汽油、柴油的燃燒等,而且這些耗能是巨大的。我國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人們對高水平的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強烈,這種消費升級使得人們對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均耗能也越來越高,產生的二氧化碳廢棄物越來越多,這與全球倡導的保護環境理念相違背。但是如果推進建筑節能,以現在的速度和技術看,屆時將減少1/4的標準燃煤后,這將大大緩解地球溫室效應產生的壓力,也極大地保護了其他資源。
五、綠色建設的可持續設計
綠色建筑設計是指對土地、能源、水、建材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有資料表明,每百萬美元GDP能耗,世界平均是274t標油,日本是95.9t,而中國是913t,是世界平均的3倍、日本的9倍多。這充分說明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單純講節能還不行,講高效利用能源才比較全面。只講節約能源,不講高效率利用資源,是不能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的。
倡導綠色本土建筑,應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等各種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不但成熟且經濟可行,應列為首選。地熱能利用要具備以下條件:水文地質勘查證明可行;水文地質、暖通空調、地熱設備專家共同參與;城鎮有地下空間規劃;政府有機構從立項、實施和效果進行管理等。兩棟鄰近的超高層建筑可利用風能并與建筑一體化。要倡導綠色本土建筑,建筑要適應地方生態,學習鄉土建筑,保留國家和地方特色。
六、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和困難
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綠色建筑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等多重理念,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要求,順應了時代潮流。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可表述為,前途光明,但路途坎坷。2012年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通過建立財政激勵機制、健全標準規范及評價標識體系、推進相關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等多種手段,全面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
我國綠色建筑的困難。據調查,盡管國家關于鼓勵支持綠色節能建筑的政策力度很大,但實際效果尚需時間發酵,一些開發商還在觀望。由于綠色建筑的諸多“優點”,一般要在項目建設完成交付給消費者使用之后才會逐漸顯現出來,而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并不參與后期的物業管理,他們在感受不到綠色建筑的長期效益的情況下,自然缺乏對綠色建筑的積極性。所以大部分開發商并不愿意為此提前“埋單”。除了建筑成本,老百姓對綠色建筑不了解,或是認知度不高也是綠色建筑推廣難的另一大主要因素。現在社會上對綠色建筑的認知度并不高,這就需要加大對綠色建筑的宣傳力度,在公眾心中樹立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這樣大家才會更加理性、主動地選擇綠色建筑。
七、結束語
綠色建筑觀念已經得到全國各個階層人員的重視,綠色建筑的本質在于充分可再生資源,有利于資源的自然循環,保護了自然環境和地球環境。但是我國目前綠色建筑觀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傳綠色建筑帶來的各種效益,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加強人們的綠色意識,從而逐漸增加綠色建筑的市場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催生各種綠色建筑人才,設計人才的出現,形成有效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