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茹
摘 要:鋁編工藝是當代最創新的工藝美術門類之一,從選材,構思,制作,到最后完成都源于匠人們靈巧的雙手。這種工藝從以前不為人所知,到現在逐漸被人們所喜愛,也是經歷過許多的改良,包括材料,設計構思,制作步驟的改造,并且針對這種工藝,進行了功能分析,提出了許多多元化的發展構思與改造創新。
關鍵詞:鋁編工藝;手工創造;工藝發展;方法;探析
手工編織是人類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而鋁編工藝是從我國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草編演變而來的,這樣地從實用到觀賞的轉變,是人類情致與智慧的轉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髄。
從古至今,編織工藝就從未停止,中國編織已經成為一種具象藝術的表達,這類鋁編工藝入門的門檻較低,材料成本也不高,成為許多人能夠接觸的并以此作為謀生手段的品類之一,中國人民大多喜愛具象的藝術表達,因此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手工藝人所編制的物品大多是吉祥如意的品類,如搖錢樹,龍與鳳,牛和馬之類的,也有為了吸引小孩子所編制的機器人,奧特曼,還有吸引情侶或女孩子的金蘋果、蝴蝶、哆啦A夢等等;這些工藝的做工精細程度要看手藝人的經驗豐富程度,手藝越是嫻熟的手藝人所編出的線條越流暢,越整齊,細節也越豐富。
不少人熱衷于創作不同的品類,創新編制技巧,填補工藝領域的空白,但是平常百姓卻很少了解到這門工藝,并且遺憾的是,浩瀚如煙的當代民間手工藝研究文獻鮮有探究者。
那么這項鋁編工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呢?鋁編的做法究竟是怎樣編織的呢?
一、鋁編工藝的制作材料
鋁編要經過纏圈、走線、組裝、造型等步驟才能完成,每一步都要精心制作,所呈現的作品才能栩栩如生;材料選擇會根據不同的作品來使用不同硬度和寬度的鋁絲。做大型建筑物的骨架會用到直徑為三毫米的鋁絲,而做小昆蟲時則會選取0.1~0.3mm這樣更細膩、更柔軟的鋁絲。
二、鋁編工藝的制作方法
制作前先構思好作品的結構,做到心里有數,以“龍工藝品”為例,制作分為龍頭,龍身,龍腹,龍脊,龍筋,龍腿,龍爪,龍尾等結構,并且每個部位所用到的鋁線,彈簧粗細不一,長度不一,這樣做出來的作品才能變化多端。
第一步,可以選擇先制作龍身,因為整體面積占比大,屬于主體,我們選擇使用16根直徑4.5mm長17cm的彈簧用來做龍身,先把兩根直徑4.5mm的彈簧拉松,拉開的長度要一致,以保持龍身的整齊,然后把兩根拉松的彈簧對接螺旋銜接,如此類推地把11根彈簧對接上去,層層相扣,把13根彈簧套牢,然后再用鋁線在龍身的脊背上環環相扣,編出龍脊狀。
第二步,往龍身里塞進一根較粗的彈簧,使龍身看起來更加飽滿,然后把兩個同長的彈簧將龍腹的彈簧旋在一起,這一步的旋轉難度較大,嘗試看看龍身的兩端那一端更好銜接,選擇容易旋轉的一端進行,最后可以選擇銀色的鋁線,環環相扣銜接龍腹,把龍腹銜接好后整個龍身就算是完成了,龍身彎曲的造型可以自己設計,變化出自己想要的造型。
第三步,制作龍尾,第二步說過要在龍身里塞進一根較粗的彈簧,接下來,在彈簧中間穿進兩根主線,露出的一端做龍頭,另外一端做龍尾,龍頭因為較大,要在龍頭的那一端留出大概40cm的線,龍尾的造型也形態各異,可以制作稍微簡單的龍尾,也可以制作較復雜,變化更多更精細的龍尾,龍尾是將主線套入一顆珠子,如何用龍身原本插入的鋁線套入彈簧做成一個外圈,如何用鋁線慢慢在這個外圈上編織造型,這一步需要經驗豐富的手工藝人才能操作精細,否則編織出來的龍尾可能會雜亂無章。
第四步,龍頭制作,該步驟是最復雜的一步,先用5根彈簧像第一步那樣環環相扣制作一個平面,然后凸出造型,龍頭的造型,然后用鋁線支撐造型,與龍身的主線相銜接,龍身的主線可以作為龍的舌頭,并穿入珠子,把舌頭用鋁線編得厚實一點,龍眼也是用鋁線固定好,后腦的龍發可以用彈簧解決,兩鬢的胡須要人工編織,編織手法和龍尾一樣,注意要精細,否則也會雜亂無章;龍頭的造型也是各異的,也有簡單的編法,但是呈現的效果就不盡人意了,老手工藝人還會在龍頭加入龍須,將龍須的細節用鑷子鉗彎曲的很好,很好精巧的設計每一個胡須的弧度,鼻子與牙齒怎么細編,這些都是有考究的,因此龍頭制作是重中之重。
第五步,龍腿制作,做法與龍身相仿,大概8~10根的彈簧螺旋而成,長度按照龍身大小視比例而定,做好后往里面穿4~5根鋁線,此線要穿過兩側的龍腿和龍身,所以要控制好長度,然后再往外端穿進4根鋁線做龍爪,再往龍爪里穿小彈簧,然后凹造型,這樣就大致完成了。
以上的步驟對于初學者或愛好者來說更容易掌握,一般有經驗的手工藝人會嘗試更多新奇的技法,而且所編織的成品曲線更加柔和,骨點更為剛硬,細節處理也很精巧,比如說龍身可以加入幾根彎曲的鋁線以使得龍身更自然,嘴巴張開的弧度和曲線掌握的更精細等等,這些細節都是老手工藝人一步一步積累經驗而來的,用他們的匠人精神將鋁編藝術發揚。
三、結束語
在鋁編的未來發展之路上,千千萬萬的鋁編手工藝人都在嘗試創新,他們改進材料,改進技法,探索發明著各種各樣的鋁編產物,各路學者也在嘗試著給鋁編謀求更廣闊的發展天地,藝術學者,醫學學者,工科學者等等都在研究鋁編的社會應用,筆者從一開始解讀鋁編龍工藝品制作步驟的目的就在于解讀鋁編工藝工程的重要性,其秩序性,邏輯性都會影響社會應用的研究,并且鋁編工藝未成為系統學科,甚至它的始源草編都僅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沒有系統的學科傳授,這些工藝技術大多停留于民間,而無法從民間尋求突破。
參考文獻:
[1]王燕.基于“教育生態鏈”模式的高職非遺手工技藝類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農村教育,2018(04):8-9.
[2]王懷春,袁亞婷.從本雅明“光韻”理論看手工技藝類非遺的價值與傳承[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3(02):109-113.
[3]傅國涌.別讓“非遺熱”變成“毀滅潮”[J].中國經濟周刊,2007(25):52.
[4].建立非遺保護體系傳承發展傳統技藝[J].前線,2010(05):78-79.
[5]馬佳,王艷敏,夏德時,郄素琴.非遺傳承之人才論道[J].中國黃金珠寶,2011(04):40.
[6]洪淑君.非遺緙絲工藝創新應用探索[J].漢字文化,2018(02):91-93.
[7]張濤,張域,孫麗.“非遺”項目進校園、入課堂的教育實踐研究[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9(01):42-43+50.
[8]韓雪梅.中國傳統手工藝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深圳大學,2018.
[9]劉奕明,蔡江宇.淺談非遺傳統手工藝的日常再生[J].大眾文藝,2018(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