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選種是農作物種植、科研領域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其關系到種植產量與科研方向的正確性,對此必須保持重視。但選種必須考慮到種子胚胎的全面因素,因此通過肉眼進行表征識別是無法保障選種成果可靠的,需要對種子胚胎的內部也進行觀察,這時為了滿足這一要求,經過長期的研究誕生了定位選種技術。定位選種技術是一種根據實際需求,利用技術手段對種子胚胎進行內外特征觀察,由此判斷種子胚胎是否滿足實際需求,如果滿足則進行選擇,可見該項技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文為了了解定位選種技術將展開分析,重點闡述該項技術的發展歷史與前沿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定位選種技術;發展;應用
我國定位選種技術的雛形誕生于古代,具體時間已經無法考究,但根據有效記載,此類技術距今至少已經有1400多年,當時大多依賴于人工肉眼的表征識別能力,說明該項技術當時并未形成技術體系,尚處于雛形階段。而根據雛形框架,在我國近30年的發展中定位選種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逐漸形成了現代化的技術體系,而整個發展中該項技術有經歷了多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特征都可以作為定位選種技術應用的參考,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研究。
一、定位選種技術歷史與現代理論發展
(一)歷史發展
關于定位選種技術的有關記載可知,該項技術最早出現于1400多年前的賈思擇《齊民要求》中。在《齊民要求》中,賈思擇針對收瓜中法寫到“收瓜種常歲歲先取本母子瓜,截去兩頭,止取中央子,本母子者瓜生數葉便結子,子復早熟。用中輩瓜子者蔓長二、三尺,然后結子用后輩瓜子者,蔓長足然后結子,子亦晚熟。種早子熟速而瓜小,種晚子熟遲而瓜大。去兩頭者近蒂子瓜曲而細,近頭子瓜短而歪”。而后關于定位選種技術的記載陸續都有,雖然古人的記載多是經驗之談,也并無數據論證,但根據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可知,古人記載成果都是正確地,因此這些記載資料給了現代定位選種技術研究很大支撐。隨后定位選種技術進入現代,該項技術開始逐漸形成現代化技術體系。
(二)現代理論發展
在現代科技發展下,研究者門對農作物選種的研究變得更加全面與深入,因此在現代理論層面上定位選種技術出現了三個發展階段,即定性發展到定量階段、技術系統成立、技術增產作用發揮,下文將對各階段發展情況進行分析。
1.定性發展到定量階段。首先在古代研究中,古人確認了定位選種技術能夠對農作物的產量、成熟周期進行判斷,由此起到技術能使農作物增產,但技術作用的幅度卻處于盲區,這就是定位選種技術的定性發展階段,該階段一直持續到我國解放時期左右。其次定位選種技術步入現代,經過現代研究者的研究,確認了該項技術的作用幅度,這一研究代表我們能夠通過定位選種技術對作用幅度進行控制,因此定位選種技術發展到了定量階段。
2.技術系統成立。在定量階段當中,我們雖然能通過定位選種技術來控制農作物的產量,但控制方法上與古人方法的基礎是一致的,整體還比較雜亂,尚未形成完整的技術系統框架,無法對所有農作物進行控制。這一條件下,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者們從植物生理、生化和種子生態學的角度上,構建了定位選種技術的技術系統框架,并將定位選種技術與全息生物學結合,形成了全息定位選種技術,該項技術能夠通過生物全息率、遺傳勢理論、不同部位特征等角度,對所有農作物種子胚胎進行觀察,判斷各種子胚胎的期望形狀,此舉擴大了定位選種技術的使用范圍。此外,關于定位選種技術中的期望性狀即為預期效果,如農戶希望某農作物成熟后的產量達到多少等、科研人員希望某農作物怎樣生長,這些形狀利用全息定位選種技術能夠從種子胚胎的部位上得到信息,由此來進行判斷。
3.技術增產作用發揮。技術系統成立代表了定位選種技術的理論基本完善,但該項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增產作用發揮尚未證實,這時大量研究人員就對該項技術進行了實踐研究,重點分析了該項技術增產作用的發揮原因。通過研究得知,在選種當中如果是為了讓農作物產量盡可能增大,那么除了要通過傳統經驗篩除小粒、癟粒的種子胚胎,還要做更精細的判斷,不能盲目選擇大粒種子胚胎,否則農作物的產量潛力發揮必然首先。這一條件下,利用全息定位選種技術對種子胚胎進行觀察,從種子胚胎某個部位上的特征進行判斷,并結合生物全息率原則與對應的化學組成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大粒種子胚胎即使在表征上相似,其內部發育器官等部位依然有著巨大的區別,這些區別代表了種子胚胎的同一性狀遺傳趨勢,而根據趨勢對種子胚胎進行最終判斷可以將種子產量潛力發揮到最大,這代表定位選種技術作用被充分發揮。此外,定位選種技術還具有催熟的作用,即根據遺傳趨勢除了能判斷種子胚胎的產量,還能判斷種子胚胎的出苗時間、出苗大小、出苗“體格”,在定位選種技術的這兩項作用發揮下,我國農產業運作得到了保障,這時該項技術走向成熟,一直沿用至今。
二、定位選種技術應用
定位選種技術的應用方法比較簡單,其基本方法就是根據全息技術來透視種子胚胎,找到種子胚胎中遺傳優勢最優秀的部位,隨后來進行選擇,這樣能夠將種子胚胎的優良屬性遺傳到下一代,使農作物持續、穩定的升高。下文將列舉一些定位選種技術的應用案例,具體見表1。
三、結束語
綜上,我國定位選種技術歷史悠久,自古代就有記載,且經過現代科學驗證,古代記載資料都是正確地,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但為了提高定位選種技術的作用能效、構建技術體系、擴大技術使用范圍,現代研究經過長時間的工作,成功構建了定位選種技術的理論、實踐體系,起到了使農作物增產可控的作用。同時本文結合前人研究,闡述了定位選種技術的基本應用方法,并列舉了對應案例,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時俠清.試述定位選種技術的歷史與發展[J].種子,1995(5):33-35.
[2]李億坤.植物全息定域選種新技術[J].生物學教學,1994(6):43-44.
作者簡介:楊傳霞(1979-2)女,籍貫:蒙陰聯城,學歷:大專,職稱:農藝師,畢業院校:山東農業大學,單位:蒙陰縣聯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