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設計互聯大展上的虛山水
關鍵詞:敬畏自然、可持續發展
深圳設計互聯大展上的虛山水
楊明潔,Yang Design及羊舍創始人,收藏家,福布斯中國最具影響力工業設計師。多年來與綠色和平、壹基金、亞洲動物保護基金、HOUSE VISION所合作的系列項目體現了他作為設計師的一份社會責任。“設計能否改變社會?”是他一直在思考并付諸行動的議題。www.yang-design.com
根據去年的觀察,設計領域有哪些發展趨勢?
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減少對于資源的消耗,反思消費主義,民族主義的抬升。
你覺得接下來中國設計行業會發生哪些變化?我們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都有哪些?
我覺得應該少一些表面的、形式化的設計,多一些真正對于這個社會有意義的設計。數字化制造工藝會是一個機遇。挑戰在于現階段在全球語境中中國設計與文化上的弱勢。
對于新的材料和色彩,你有哪些觀察和研究?
中國原創設計中有哪些關于色彩、材料的突出表現?新的色彩、材料、表面處理工藝有很多,也很具體。如何應用于設計并獲得成功?這并不是材料本身的問題,其實受到社會、人文、技術、美學、經濟、生活方式等大的背景變化影響。一些重大事件的影響,如這次的疫情,一定會增加人們對于具有安全感、防護性的色彩、材料與表面處理的需求。
當下的全球困境對未來的產品設計會有哪些影響?未來的產品/工業設計師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和條件?
如果我們把設計的產品按“可以自由購買”與“不可以自由購買”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消費者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購買的產品,如箱包服飾、家具家電、消費電子、汽車等,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誕生了大量精美優質的產品,同時也產生了大量過度設計的產品。另一類是消費者不可以自由購買的產品,如弱勢群體、受災民眾所需的公共服務類產品,它們的設計往往非常地滯后,需要依靠成熟的社會機制去改變,在這個過程當中,設計師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每一次面臨大的災難,都會激發人類創造新的對抗災難的方法或工具。這一類設計更多屬于后者。針對于疫情,無觸碰、消毒過濾的防護產品,以及用互聯網與人工智能取代人的服務的產品都會是發展的方向。
在剛剛復工之后,我們就開始了對設計師們的問卷式采訪。在這之前,我們已經對大家今年原有的計劃做了初步梳理,希望進一步了解設計師們面對疫情所做出的反應和思考。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我們也看到了大家的變化。對于環保大家都有共識,這已經是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議題。尤其是暴增的包裝浪費,以及對產品的過度設計,都讓設計師群體對設計有了謹慎的態度。民族自信的提升和東方主義的復興是另一個觀察,不同年代的設計師都有自己的理解,對于深厚的傳統文化的深挖和轉化形成適合當代的風格是接下來的趨勢之一。全球面臨重大變動,商業環境將迎來全新格局,5G時代帶來的傳播革新,對設計師來講是機遇也是挑戰,他們在思考生存、革新、淘汰、突破、更替。但所有的改變都必須從“心”出發,走好眼下的每一步都是有意義的前行。在這個“暫停”的時間里,設計師們也紛紛對內自省,對他們來說這也是難得的內觀時間。設計師不僅僅是理性的實施者,他們同時還是社會生活敏感的觀察者和參與者,他們以“愛”為初心,發起針對公共衛生議題的創造治愈項目,讓我們在這個遲來的春天里看到設計的治愈力......“設計之春”即將在7月的廣州舉行,中國設計師們會有哪些新的行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