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尋


孔雀木

綠寶

變葉木

綠蘿

琴葉榕

千年木

龍血樹
研倉制是一個創立于福州的年輕園藝團隊,成員大多是九零后。他們因為共同的對植物與自然的熱愛從五湖四海匯聚至福州,而在此之前,他們從事著各不相同的職業—藥劑師、化工工程師、攝影師、設計師、花藝師等等。
研倉制團隊的理念強調所有植物產品的自然屬性,用自己的作品打造一個帶有良性循環的生態空間。團隊內部分為保守派和前衛派。保守派在養植時不限定植物的品種,強調植物的功能性,關注人、植物與空間之間的關系。前衛派則青睞各類個性植物與冷門品種,他們更在乎產品帶給人的新鮮感與視覺沖擊。
從事園藝這一行,一定要出自內心對植物真誠的熱愛。掌握基本的園藝知識,同時對審美亦有不低的要求。對普通愛好者而言,建議從簡單的植物養起,在過程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可以試著把家里的一個陽臺或者一個角落打造成綠植空間,逐步給自己更多實踐體驗。
如果說園藝有什么原則的話,一定要理解植物生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三要素:空氣、水份、陽光。植物需要新鮮空氣進行呼吸作用,因此應當注意環境通風。注意不同植物的吸收水分方式,大部分植物靠根部吸收水分,少部分植物靠葉子吸收水分(如空氣鳳梨)。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陽光的能量,因此不應將植物置于陰暗處過久,時常讓它們去陽臺曬曬太陽是極好的。
了解這些之后,再掌握一些通用原則,比如:見干見濕、遮陽庇蔭、薄肥勤施、及時病蟲防治,然后再針對每種植物的習性查閱注意事項,基本都可以養好家庭植物。但是正常的植物生老病死還是存在的,就算出了差池也不要灰心,慢慢學習就會了。



沈濤曾經是滬上小有名氣的油畫家,在他眼中,每個人不同階段的人生經歷最終都會成為塑造他的養料。當下的他,更愿意稱自己為多肉園藝場場主。問及他專注的細分領域,他頗為自豪,他的養植實驗室和苗圃所達到的技術水平,在蘆薈科(多肉植物)十二卷屬(Haworthia Duval)這個方向上處在行業前列。
沈濤的多肉產品在國內、日韓和東南亞地區有很大數量的愛好者,對專業玩家而言植物紋路與色澤的美一絲細微變化,都會使他們頗為關注。起初十二卷屬的行業標準來自于日本,產量小且技術壁壘高,早期的愛好者只能從日本用高昂的價格進口回國。但數年間,國內的玩家們通過自己的組培技術和產能提升,將原本天價的頂級十二卷屬多肉變得平易近人,即使是普通愛好者也可以嘗試接觸了。談及這波行業歷程,沈濤認為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在推動了整個十二卷屬多肉行業的良性發展。
雖然沈濤已經有數畝苗圃,但他認為規模并不代表營利水平。這個行業中,花卉的品質及品種優勢高于規模帶來的效益。他現在在做的就是不斷研發,保證自己的技術和品種不斷往更高的水平迭代。例如,他最近在研發的三色萬象,在培育過程中,一萬顆單色萬象才有一顆有幾率出現彩色。而即使是彩色萬象,也因著紋路和色澤標準的不同有著極大的品質差異。他用整整三年時間培育出擁有穩定和均勻色彩的品種,期間經歷種種艱辛也可以想象。
“養它們,每日每夜的,就像孵雞蛋一樣。若是不慎落入一些霉菌孢子,可能幾年的培育便因為污染而前功盡棄。”沈濤如是說道。所以,沈濤認為耐心、細心和堅持創新對從業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品質。同時他也認為任何人都需要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技術與經驗的積累,以此保證自身時刻處于領先地位。


1.Ⅲ號熱帶生態缸

2.Ⅰ號豎版雨林缸

3.Ⅱ號橫版水陸生態缸
張旌,成長在廬山下、贛江邊,建筑師、大學教授、前足球評論員、公共藝術票友、精通各門各類雕蟲小技、擅長隨時隨地胡思亂想。他所專注的生態缸方向(流派),可以稱呼它為“群落生境造景”,簡而言之,就是盡量忠實、完整地還原自然界中的某個角落—此處的“忠實”、“完整”遠遠超出了視覺層面,而更在于整個群落生境中各個生物種群之間、生命體與無機環境之間的關系是否能被盡可能地再現。
這種較為原教旨,以反映局部的真實世界為己任的群落生境造景往往不那么“明艷動人”,土壤不必寸寸草木葳蕤,水體不必滴滴晶瑩剔透,枯枝、落葉、絲藻這些“礙眼”的玩意兒叫囂乎東西,鼠婦、蚯蚓、跳蟲這些“丑陋”的小家伙隳突乎南北,但那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生機勃勃,只要能耐心容它健康運轉起來,收獲的驚喜會與日俱增。
在張旌眼中,懂得“健康”比“美”重要得多—目前市售的大多數“生態缸”只是看上去比較有“生態感”,它們往往被各色積水鳳梨、空氣鳳梨、網紋草之類塞得滿滿的,然而對地球生態圈中的碳循環、氮循環、磷循環做出巨大貢獻的枯枝敗葉,往往因為“丑陋”而被棄如敝屣。所以一切的前提是:建立起系統、健康的生態觀—盡量克制住自己的人類沙文主義傾向,努力去了解那些時常被忽略的,卻恰恰不可或缺的事物,離開了它們中的任何一類,恐怕我們這個世界運轉的順滑程度都會大相徑庭。
問及建筑師這個身份如何對這類愛好起到助力,張旌認為這種助力是雙向的:首先,建筑師這個身份提供了某種“以權謀私”的機會。如果足夠幸運,我們可以在建筑甚至更大的地景/城市的設計尺度上得償夙愿。其次,作為一種有趣而罕見的局部減熵系統,生命體自發地將自己組合成極度復雜而有序結構的過程,可以幫助建筑師進行很多有益的思考。從更私人的角度來說,張旌理想中的建筑/場所是那種隨著斗轉星移,使用者和大自然都可以留下痕跡的玩意兒,至于大自然的痕跡,還有什么比生命體那日新月異的力量更可以仰仗的呢?


1.真柏

?2.楓葉

3.黑松

?4.五葉松

?5.真柏附石
西廬的主人孫程輝,是一位專注于將盆景融入當代藝術,提倡遵循物種本性的盆景藝術家。他在做的盆景藝術可能并不從屬于某一確切的流派,他所追求的是一種出于純粹的,對自然之美的再現。
他眼中的每一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特性,例如柏樹,古人語木白為柏,文字非常形象地給人以直接印象—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樹的枝干扭轉,壞死的部分發白,而活的部分將繼續生長,最后形成柏樹的形態,而這種休戚相關的氣質恰恰是他的盆景所追求的。同時孫程輝提及,備受他推崇的宋畫早已將自然事物之美傳神地繪于卷上,因此他時常在畫前詰問自己,我們到底應該做些什么?也許正如他所述,對盆景藝術而言,摒棄匠氣,渾然天成便已是最好。
在如何判斷盆景優劣之上,孫程輝認為標準之一在于:是否有過度人工刻鑿的意味。例如松樹盆景枝條所呈現的弧度,這種彎曲在自然界中來自于冬雪的堆壓,基于逐年累積而成,充滿豐富的細節,而人工手法是難以復現這種層次的。一直以來,孫程輝的觀念頗為獨特—他并不認為大部分盆景是他的“作品”。許多年齡兩三百歲的盆景并不是被人所塑造,他所做的僅僅是發現了它,并順應植物身上的美。其實盆景的真正作者,是自然環境。
在最后,孫程輝給大多數普通愛好者提了一些建議。首先是順勢而為,考慮自己的養護環境,通過環境去選擇物種。很多人喜歡室內盆景,讓盆景去吹空調,這就很不好。其實大部分植物喜歡四季分明的氣候,比如說在上海這樣的城市,就非常適合養梅花、松柏以及榆樹。其次是耐心,植物的生長是非常緩慢的,我們得慢慢來。

1.Traveling Landscapes Installation,"Precious Cargo"

Kathleen Vance是一位環境藝術家,她的作品將人們與當地被忽視或未被重視的自然環境聯系起來。在她的作品中,她區分了那些象征著生長的藝術形式,并探索了真實的自然環境與不真實的境遇之間的差異。她尋找能使自然回歸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法。她對那些被修剪整齊的自然環境正在被野生動物重新利用的地方很感興趣。在Kathleen的裝置作品中,她用自然元素取代空間的體驗來吸引觀眾,例如她把從森林中被丟棄的植物碎片收集起來,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在“旅行景觀”(Traveling Landscapes)系列中,Kathleen在古董箱包里創造了微型景觀。田園詩般的景色使人聯想起古老而浪漫的地方,在那里有著茂密的樹葉和流淌的小溪。這些作品將自然帶回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匆忙的旅行節奏因此可以被放慢,給人們以時間去沉思和反省。
這組裝置的組合呈現采用了多層堆疊的方式,一排排堆積的老式行李,復制了蒸汽船上乘客貨物的外觀。從手提箱、汽船廂和行李箱的上蓋發射出的光吸引觀眾去發現箱中的森林、起伏的小山和滿是青草的平原。這一裝置減輕了人們對“未曾觸及”的自然環境的渴望,這些輕快的場景關注于個人的土地所有權、水權以及管理和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藝術裝置體現了這樣一種理念,即我們的自然資源是珍貴的貨物,需要好好保護和管理。

2.Traveling Landscapes 3.Traveling Landscapes 4.River Installations
陽臺是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這個春天,重新整理、設計自己的陽臺空間,迎接美好生活。

1.月不悅的陽臺

2.精心布置的家居環境

3.陽光茶室
月不悅
一位靠打理植物作為主要鍛煉身體和緩解壓力途徑的、朋友圈養花曬貓,如同退休人士的90后。“家是一個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空間,它是活著的,會隨著時間生長。它承載著居住主體的生活軌跡,體現著居住主體的性格、審美、品味、習慣。”
Deco:你在布置自家陽臺時最重要的理念是什么?
陽臺是連接室內和戶外的橋梁,僅僅是用來曬衣服和收納家務用品實在是太可惜了。因此,在構思陽臺布置的時候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它要舒適、要自然、要生機勃勃。所以做了個三面玻璃的陽光茶室,剩余的大部分空間留作戶外空間。平時侍弄花草是一種舒壓方式,每天早上起來,先給陽臺花兒們澆水、清理殘花、修剪枝條,一天都感覺元氣滿滿。
Deco:談談幾個你養的植物,它們背后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嗎?
我陽臺的焦點植物是一棵月季棒棒糖樹,品種是鈴之妖精。其實一開始,對這個品種名有一絲偏見,總覺得帶著妖精兩個字是一個俗氣的名字。然而,它非常豐花、勤花,仿佛是有妖精的魔力。其他的芳香植物還有迷迭香、薄荷、薰衣草,在陽臺種植它們簡單易上手,能在氣味方面豐富在陽臺上時的感受,同時還能用于做菜、泡茶、調酒。

1.Sisi的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