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董銘


隨著歐美劇組逐步分階段準備復工,如何在嚴格保證社交距離的同時進行形式和內容上創新,以替代以往那種對實體場景的依賴,成為關鍵。“未來將有更多發生在太空或海底的作品”,英國廣播公司(BBC)24日稱,英國政府對社交距離的限制很快就會體現在大銀幕和小熒屏上。
代表550家獨立影視公司的英國行業協會負責人約翰·麥克維說,“我們必須創造性地改變做法。譬如在未來的肥皂劇制作中,減少大型派對那種人群聚集場面,轉而使用簡單的故事線和角色場景。”為了降低疫情可能造成的風險,精明的影視劇制作人將偏愛在“封閉的室內場景”和“遙遠的地區”拍攝節目,預計在明年會出現更多發生在太空、深海和超現實場景里拍攝的影視作品,比如口碑不錯的《站臺》《心慌方》《電鋸殺人》系列,而這些正巧是恐怖類型片最青睞的場景。
熱門英劇《王冠》制作人安迪·哈里斯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拍攝大型影視劇就像調動軍隊,劇組那么多演員和幕后人員聚在一起,不可能要求每個人保持兩米的社交距離。”更有甚者,一些劇情中的親密場景——比如一對夫妻接吻的鏡頭也可能消失,這讓急于復工的制片人也很頭疼。更何況,還要給劇組臺前幕后所有人買好相應的醫療保險,保證食品安全運輸等。目前英國大部分制片公司的資金儲備最多支撐3至6個月,英國政府可以通過減稅等方式給予短期支持,但更讓業內擔心的還是中小影視公司的破產,未來有勇氣的原創獨立作品將越來越少。
“好萊塢在后新冠時代將變得更加虛擬化”,美國CNBC網站評論認為,“畢竟大片的拍攝在疫情期間都已停工,曾制作《指環王》的業內著名視覺特效公司維塔工作室預測,將來會有更多電腦與真人合成的娛樂形式。”因社交距離的限制,全球電影產業都在思考如何更快地讓劇組重啟。計算機虛擬技術如今已進入影視制作產業的核心,將來也會成為長期的解決方案。“因新冠疫情,我們發現原先提供的那些虛擬工具在影視創作中有很強的適用性”,維塔公司的視覺特效蓋伊·威廉姆斯表示,“雖然虛擬制作成本不菲,但能節省劇組花在路途上的時間和費用,且可以在后期對畫面有針對性的調整。關鍵是,虛擬制作能滿足保持社交距離的需求,既能按時完成電影,也不需要把人都召集到片場來。”比如影片可以在新西蘭拍攝場景,導演在西班牙通過全息鏡頭來指揮——無論團隊相隔再遠,都可以同步完成電影制作。此外,還有一些公司利用電子游戲引擎來制作電影內容,打造虛擬環境。這樣成本更低,視覺效果更直接,反而能讓導演不必擔心制景,把心思都放在劇情和調教演員上。
新冠疫情給虛擬技術在全球影視業的適用提供了一個契機,但并非毫無風險:新技術發展飛快,行業從業者缺乏經驗和培訓;演員要面對綠幕表演時也很痛苦,“甘道夫”伊恩·麥克萊恩就曾因此抱怨拍《霍比特人》比《指環王》更難把握。同時,虛擬所需的軟硬件費用越來越高,這給影片票房目標帶來挑戰。例如2019年的《終結者:黑暗命運》使用大量虛擬數碼技術,成本高達1.85億美元,全球票房僅2.61億;更慘的還有李安攜威爾·史密斯的科幻大作《雙子殺手》,為了在銀幕上“造”一個年輕版史密斯,李安花費1.38億美元,可全球票房僅1.73億美元。由此可見,“虛擬制作只能幫助執行創意,但不能替代創意本身”,威廉姆斯坦承,“這其實是在挑戰一種平衡。”▲
環球時報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