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婷 李軍
多措并舉搶抓手
齊心聚力助藥茶
發展山西藥茶產業是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的總體思路和要求,推動全省農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是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有力舉措,也是打造農產品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的重中之重。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在政策層面,全面落實山西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30條措施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10條措施以及《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在組織層面,積極構建推動藥茶產業發展的兩個平臺,一個是頂層設計、協調推進的藥茶產業發展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平臺;一個是市場化運營、實體化運作的山西藥茶產業聯盟平臺。
二是強化基地建設。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的思路,推進建設生態環境優良、基礎設施完善、品種結構合理、良種良法配置、適應機械化作業和標準化管理的藥茶生產基地,保證藥茶原料來源安全、優質。
三是突出品牌建設。在管理運營好“山西藥茶”區域公用品牌的基礎上,做大做強連翹葉茶、沙棘葉茶等藥茶子品牌,支柱主產區申報農產品“三品一標”,鼓勵企業打造產品品牌,建立完整的品牌體系。
四是完善標準體系。以連翹葉、桑葉、沙棘葉、蒲公英等藥食同源物質和地方特色食品為重點,推動制定“山西代用茶”食品安全系列標準,加快推進毛建草、紅棗葉、枸杞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制定工作,建立健全藥茶產品質量可追溯機制,強化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質量保障。
五是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圍繞“山西藥茶”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等核心問題,依托科研院所開展相關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支持藥茶龍頭企業建立研發團隊,加大產品開發、配方及生產工藝等研發力度,加快藥茶科技成果轉化。
六是推進茶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依托山西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和新興的康養產業,挖掘“晉商萬里茶道”悠久歷史和深厚晉茶文化底蘊。
馮耀斌:山西省果業工作總站站長
順應時代潮流
重啟晉商茶路“情懷”
茶葉作為木本植物,以茶葉的制法為基礎,結合品質的系統性,以及多酚類含量變化的系統性進行分類,共有六大類茶。
山西藥茶從學術角度屬于再加工茶類中的藥用保健茶。山西藥茶作為山西人自己的保健茶葉符號,迎合時代發展的需要,結合藥食同源的健康理念,進一步走出山西,成為山西一張響亮的名片。
加快山西藥茶的發展,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將山西藥茶打造成為農產品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的重中之重,培育壯大藥茶這一產業新動能,把發展山西藥茶產業作為現代特色農業的重要抓手,打好山西農業特色優勢牌。
隨著文化認知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飲茶越來越成為一種市民生活時尚。然而,目前茶葉在山西生長面臨困境,其作為經濟作物較為困難,產量上升空間有限。為此,山西藥茶學會將加大力度進行學術研究,培養藥茶行業內的專業人才,建立專門的制茶研究基地,實現藥茶從樣本到茶的真正轉變,從口感、營養價值等多方面達到適合長期飲用的標準,以助力山西藥茶突破困境,引領農產品深加工快速發展。
吳鳳鳴:山西省藥茶學會會長
常務理事郭冠華:
遵中醫藥行業之律
定藥茶企業發展之路
“山西藥茶”戰略的提出直溯茶的核心功能,在幾千年茶文化沉淀過程中,茶的工藝、茶的產業、茶的行業發展到現代已經成為世界人民共同認知的健康飲品之一。提出“茶的味道與茶的功效”合二為一,將茶在老百姓生活起居中所起的作用顯性化,并在此基礎上深度開發,藝術創新,這是時代的趨勢,是歷史賦予山西這一中藥材大省的契機。
企業在打造產品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確定系統標準,原材料基地的種植、采摘、加工流程的標準化,做到安全溯源、質量保證。二是以山西“茶文化”為背景,打造“茶的味道”“藥的功效”。三是注意三個關系。第一個是注意“茶”與“藥”的關系。山西藥茶戰略的提出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做到有根有據。企業在打造產品時,尤其是與茶類植物配合制成復方茶時,一定要遵循中醫藥的規律,避免出現相反的情況。第二個是在單方藥茶中,所選原材料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一株植物體內的根、莖、葉、果實在食用過程中會出現功能相反的功效,在打造單方藥茶時一定要分清原材料的性、味,做好成分測試,形成標準,控制好質量。第三個是在復方藥茶中,配比之間的關系。幾種原材料組合起來的藥茶,一定要遵循中醫藥的規律,形成配比得當的關系。
郭冠華: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養生分會常務理事,山西中醫藥大學博士、副教授,山西省針灸醫院副主任醫師
園藝研究所研究員王保明:
拓沙棘種植規模
獲效益豐收之路
山西是沙棘資源的天然分布區和集中分布地,現有沙棘資源450多萬畝,沙棘資源總量占全國的21%,是全國野生沙棘面積最大的省份,發展沙棘產業潛力巨大。山西是我國近代沙棘研究加工最早的省份,并擁有先進的沙棘原料加工技術。
從20世紀80年代起,開發沙棘資源已成為我國黃土高原治理的國家戰略,2017年山西省政府將沙棘資源的開發提升為省級戰略,到2020年全省將建設沙棘面積200萬畝,年產沙棘果50萬噸以上,形成沙棘油、沙棘黃酮、沙棘果汁、醫療保健功能食品、沙棘飼料等為主的沙棘深加工產業鏈。到2025年將會形成近500萬畝沙棘工業園,年產沙棘果135萬噸以上。
此外,沙棘藥茶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更多科技企業的積極參與,需要科研院所、相關院校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為其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從而助推扶貧攻堅,打贏脫貧攻堅戰。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研究員
現代農產業新格局
助推山西藥茶發展
山西是我國最主要的雜糧產區,加之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還素有“世界沙棘看中國,中國沙棘看山西”的美譽,這句話道出了最優質的沙棘就生長在山西省。
山西主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把整個沙棘產業分成了四個板塊:苗木生產板塊;原材料生產板塊;科研板塊;市場板塊。
山西主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沙棘苗在生產上采用扦插技術,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沙棘性狀的穩定性。2020年4月,公司開始籌備陽曲縣太平洋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在園區內打造3萬畝的沙棘藥茶園,同時完成沙棘藥茶工業生產建設及科研板塊建設,預計整體投入資金4.2億元,從而為山西藥茶產業和沙棘產業的整體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藥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藥茶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山西主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科研、市場等板塊加以改進,并與山西農業大學等國內科研機構、服務機構共建山西藥茶產業研發中心、實驗室等科技創新載體,建立山西藥茶產業綠色創新聯盟等創新平臺,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逐步形成“核心示范、周邊帶動、廣泛輻射”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新格局,推動山西藥茶產業發展。
周易:山西主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