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景輝
1 青少年體質的現狀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青少年體質卻呈現下降趨勢,這是與發展水平背道而馳的現象。從學生體能測試的成績來看,青少年的身高、體重、胸圍等身體發育指標有所增加,但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耐力、力量等體能素質卻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肥胖率有所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視力下降也比較嚴重,近視率超過百分之五十。在人民生活水增長的前提下,學生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但身體素質卻越來越差,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結果,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身體素質是青少年的根本,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是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需要引起社會政府的廣泛重視。
2 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分析
2.1 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響
2.1.1 自身體育意識薄弱
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是我國社會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以來的一個熱點問題,尤其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小康家庭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青少年身體機能的下降是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難以用感官去判斷的。物質條件的增長,使青少年的平均身高體重等素質條件增長較快,難免會造成一種對自己素質水平的錯覺。而青少年學生又處于認知的發展階段,此階段學生難以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更無法認識到體質下降的問題會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帶來多大的影響,故而對體育的參與意識就相對薄弱,從如今參與健身俱樂部的會員的平均年齡就可見一斑。
2.1.2 學習壓力大,沉迷于網絡
青少年學生自身在學校體育中的體育活動,多以娛樂為主要目的,而不是為了切實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增進身體健康與各器官的機能水平。對于中等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體育鍛煉相對集中的時期基本集中在中考或者高考前后,此時的體育鍛煉目的性明顯,僅為升學而鍛煉,不為鍛煉而鍛煉。在面臨繁重的學業的同時,電子產品對學生參與體育動機也有相當的影響,導致青少年學生在閑暇時間多以電子產品為放松手段,而忽略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此消彼長之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下降程度將更為嚴重。
2.2 家庭因素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影響
2.2.1 環境影響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也是孩子一生的教師,家庭的人文環境對孩子的價值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家長如果愛好體育,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下,也會勤于體育運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與健康的生活方式。環境對于思想與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青少年來說異常重要,所以父母首先要自我約束,樹立榜樣,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進而影響孩子一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2.2.2 升學因素的制約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歷程中,大多數保留傳統價值觀念的父母仍然視應試教育為孩子發展的有效途徑甚至是唯一途徑,這類父母有讓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卻因為升學方面的壓力,而忽視青少年的體育發展、身體發展,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體育鍛煉是一種長期的過程,且每次體育鍛煉都要花費相當的時間成本,青少年正值升學的人生轉折期,長期的體育鍛煉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取舍之下,棄其體魄之健康,得其成績之上升;其次,體育鍛煉是一種身體上得鍛煉,某些項目有一定的競爭性,激烈性,即使是跑步這類運動,家長也會顧慮孩子是否會受傷,進而影響平時學習成績和升學考試。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2.3 學校因素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影響
2.3.1 學校層面
學校是青少年學生思想成熟和身體發展的重要源泉,學校在學生一生的發展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現如今青少年體質下降的最為直接的原因往往就出在學校的層面上。學校作為學生思想文化與體育健康的直接接觸對象,在對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問題上,卻有一定的選擇性,有一定的取舍,這與我國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是密切相關的,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為了達成一定的升學率,在學生的“應試教育”上投入較多,更多的是在發展學生的文化課學習,而對于“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相對來說投入甚少。這樣的現象在全國中學里屢見不鮮,很多學校取締了早操課間操來給學生補課,有的學校用體育課來補數學英語,更有甚者,利用學生僅有的鍛煉時間飲食時間還要求學生記憶英語單詞等,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學生的健身意識會逐漸性減弱,進而減少鍛煉時間,那么身體的素質情況自然就會下降。
2.3.2 體育教師層面
體育教師是學生身體發育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學生參與學校體育運動的直接參與者,是體育課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青少年學生的體質發展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育老師的工作完成程度。但是我國體育老師較為缺乏,數量不足,這就影響了學校體育課程的正常開展,無法將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落到實處,自然保證不了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另外,當前體育教師自身專業素養、運動技術水平等各方面水平參差不齊,且對于體育教師的入職之前培訓、入職后培訓工作并不完善,教師自身素質提高存在阻礙。再次,體育教師“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目前中學或者高校的在職教師多為較早之前畢業的老教師,由于這部分教師參與工作時間較早,在體育前沿知識上已經是落后于當代年輕體育教師,且這部分教師思想保守,接受新內容所需要的時間較長,故而難以短時間內跟上體育教育知識的發展水平,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鍛煉。
2.4 相關政策層面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的發展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綜合國力,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對國家和民族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問題得以從個人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在當代體育政策頻繁頒布的背景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口號十分響亮。政府政策的出臺無疑對加強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政府作為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政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在政策的實施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實際效果并不如預想的結果。在政策層層下發的過程中,各級體衛藝司教育部學校等具體的實施機構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政策的實行進行適當的修改,修改的結果依賴于當地機構對政策的理解程度與當地實際情況,這就導致各地政府或學校的政策實施各不相同,進而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鍛煉程度各不相同,有高有低,如此便影響了政策的實施效率。歸根結底,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不缺少政治制度的支持,缺少的是相關政策的實施效率。
3 結論與建議
青少年學生要加強自我約束力,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活動,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同時要注意自我意識的形成,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體育意識,培養運動的興趣,為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奠定條件。
家長要對體育和身體素質的重要性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在此基礎上,不影響學生學習的情況下,多于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方面的互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體育環境,在培養孩子體育意識與興趣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形成良好的體魄。
學校要貫徹實施“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全面的觀點開展學校體育,給有體育天賦的學生一定的機會,給“宅男”一定強度的體育指標,全方位開展體育活動,力求“全民參與”,在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的條件下,潛移默化的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學校對于體育教師要加強管理,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與教學水平,發展前沿體育知識,必要時要及時更換新鮮血液,引入先進人才。
改革者要大力放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唯有在實踐中探索真理,才能早日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的體育改革政策,有效提升我國的國民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