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守忠 賈海凡
“縣級部門干部下沉到鄉村3500余人次,走訪群眾1.5萬余人,化解矛盾問題5600余個,解決鄉鎮困難問題490余件,主動為鄉鎮爭取各類項目資金6.2億余元……”一串串“硬核”數據,是廣元市劍閣縣“守基層”活動給群眾交出的一份滿意“答卷”。
劍閣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基層治理量大面廣。縣紀委監委調研發現,部分縣級部門存在作秀式“走基層”、處理問題“踢皮球”、群眾辦事“多頭跑”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病灶”,透支著黨和政府的公信力。為此,縣紀委監委全面推動開展“守基層”活動,按照“鄉鎮有呼、部門有應,紀委集結、部門聚合”,定期向26個縣級涉農部門發出問題清單,限時銷號。部門與鄉鎮“面對面”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10多天,村里通上了班車,以后趕車安全了,費用也不高。”去年11月22日一大早,劍閣縣城北鎮水池村10余名村民集聚在村委會院壩里,等待客運班車。
去年10月中旬,縣紀委監委在調研中發現,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部分村組的道路通了、寬了,但存在出行難、出行貴和出行不安全等問題,農村大多數老人、兒童主要靠乘坐摩托車出行。縣紀委監委立即向縣交通運輸局發出了問題清單。隨即,縣交通運輸局牽頭,協調縣交警大隊、廣運集團劍閣分公司,開通了水池村農村客運班車。
一個問題的突破推進了系統問題的全面解決。去年11月25日上午,在劍閣縣普安客運站,以“轉變作風、提升服務、助力脫貧、振興鄉村”為主題的通村客運班線發車儀式集中舉行。
至此,全縣開通農村客運班車248輛,基本實現“村村通”。四川廣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正茂說,將始終把為民服務理念融入企業運營全過程,以民生實事彰顯國企的責任擔當和初心使命。
劍閣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母雪龍(右一)帶隊深入城北鎮新華村開展“守基層活動”,收集群眾困難和訴求。圖/賈海凡
劍閣縣劍雄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城北鎮鋸山村1組至3組共栽植砂糖橘200畝、軟籽石榴150畝,提供管理服務、務工等就業崗位50余個,為在家群眾穩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長期以來,因企業對稅務政策理解不深,每季度或每半年支付務工費用,要求務工群眾自行開具勞務費稅務發票。
然而,因年紀偏大、路程遠、出行不便,開票成本高,務工群眾怨氣越來越大,愿意去產業園區務工的越來越少。
日前,劍閣縣稅務局收到縣紀委監委發出的問題清單后,迅速走訪了解情況。原來,該企業的費用屬于臨時性用工費用,且單次支付給務工群眾個人費用不超過500元,按照有關規定,可以不取得發票。隨即,該局稅宣小分隊走進了該企業,點對點精準宣講政策。
如今,縣稅務局正舉一反三,強化監督檢查。同時,稅收政策大宣講進農村、進企業系列活動正在全縣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
“現在不用開票了,領錢方便,干勁又上來了。”正在鋸山產業園區務工的王習明、魏銀周等30名群眾,都有著同樣的體會。縣稅務局副局長黃紅雨表示,全縣增設2個便民辦稅服務點,實現半小時服務圈。
黨的十九屆四次全會《決定》指出,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劍閣縣紀委監委推動開展“守基層”活動,督促縣級部門轉變作風,辦事“窗口”下移,建立起長期“駐守”工作機制,是基層治理路徑的有益探索。對推動“守基層”活動不力的,縣紀委監委堅持“問責一批、曝光一批、教育一批、規范一批”。
談到下一步打算時,劍閣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母雪龍說:“我們將下更大力氣,持續推進‘守基層活動,讓黨員干部沉到底、底數清、有底氣,提升治理能力,一件一件干好群眾的事,整體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