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青亮
小 年的前一天,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通寶村村民徐德安和工人正忙著清理自己養的第一批“跑山雞”。“幺妹,很久沒看到你蘭叔叔了吧,給他打個電話,請他明天來吃團年飯。”看著圍網里精神頭十足的“跑山雞”,徐德安高興地跟小女兒說。
徐德安口中的“蘭叔叔”就是北川紀委監委駐通寶村第一書記蘭子銀,也是徐德安家的幫扶責任人。
“蘭叔叔,我家今年養的雞出欄了。爸爸說請你明天來吃團年飯呢。”“要得,明天忙完村里的事情就來。”
“今天的主要任務是摸排檢查各組入戶路的維護以及村民改廚改廁情況。”第二天一上班,蘭子銀就帶著駐村工作隊成員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拍照、登記、入戶走訪、解決問題……涉及群眾生產生活切身利益的問題,蘭子銀和他的隊員們不敢有絲毫馬虎。眼看著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想起與徐德安一家人的約定,蘭子銀與隊員們告別后,匆忙趕往徐德安家。
一進門,迎面撲來的熱氣和飯香味,讓忙碌了一天的蘭子銀感覺特別溫馨。徐德安和她的小女兒在灶臺前忙碌著。徐德安家里沒有什么親戚,60多歲的老人獨自帶著養女生活。“要不是蘭書記,我們爺倆還不知道今后會是什么樣子呢!”不太會說話的徐德安漲紅著臉握著蘭子銀的手,有些激動地說。
徐德安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妻子患病去世后,備受打擊的他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生活邋遢的懶人,身邊帶著一個撿來的女兒,爺倆守著幾間四處透風的老房子,每個月靠著900多元的保潔員工資在貧困線下掙扎著,一家人也因此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
開展精準扶貧以來,縣紀委監委對口幫扶通寶村,蘭子銀也因此通過“結親幫萬戶”活動與徐德安一家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縣紀委監委幫扶干部的幫助下,女兒成功申請了助學基金,徐德安也對房屋和家居環境進行了大改造,免息貸款4000多元加入了村里的魔芋生產合作社,還修建籠舍,養了100多只雞。“你看,現在家里窗明幾凈,閨女性格也越來越活潑,這次期末考試成績排在中上游。今年光魔芋和養雞的純收入保守估計也得上1.5萬左右,前期貸款也已經還了。感謝你啊,蘭書記!”說到這里,徐德安聲音有些哽咽。
徐德安家的變化村里人看在眼里,樂在心里。通寶村位于北川大山深處的一條河溝里,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居住非常分散,各組之間只有一條寬2米左右的泥巴路,一到雨天人陷在里面,拔不出腳,甚至有的路坡度達45度,車根本不敢上去。全村就靠著那幾畝薄地和退耕還林補貼維持生計,致富更是無從談起。
要致富,先修路。北川縣紀委監委對口幫扶通寶村后,通過走訪調研,明確了主攻方向,制定了“三把火”計劃。這第一把火就是修路。定方案、招投標、買材料……在縣紀委監委和幫扶干部的多方協調和縣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一條寬2.5米、長5公里的水泥路讓通寶村分散而居的171戶群眾的心“連”在了一起,也為順利實施第二把火奠定了基礎。
通寶村屬于高山村,豐富多樣的高山環境給種植白芨、重樓等名貴中藥材和飼養“跑山雞”“跑山豬”等原生態家禽家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縣紀委監委幫扶干部將這一資源優勢進一步“放大”,動員貧困群眾發展多項扶貧產業。2019年,新發展白芨、重樓等名貴藥材種植8畝,擴建魔芋生產專業合作社,種植魔芋、獼猴桃等80余畝,發展鄉村農家樂3家……
路通了,產業發展起來了。如何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幫扶干部們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們利用鄉村電商平臺、網絡直播平臺以及第一書記品牌代言的方式,吸引外地買家前來采購。通寶村支部書記母廣元說:“光是中藥材和獼猴桃這兩項的收入,我們村就已經實現了脫貧。”2018年底,通寶村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考慮到大家的“錢袋子”鼓起來了,縣紀委監委又有了新主意,依托鄉村振興,帶領全村男女老少一起修廚改廁、引水改道、文明提升……大家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了,全村精神面貌一天一個樣兒。2019年,通寶村掛上了生態文明村的牌子。
“蘭書記,母書記說了,年后讓我去魔芋合作社幫忙,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也不影響我自家活路,還能增加四千多塊錢收入。”憧憬著明天更美好的生活,徐德安樂呵呵地跟蘭子銀說道。
北川紀委監委幫扶干部向群眾宣傳森林防火和地質災害緊急避險知識。(孟青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