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張洪衛 厲 鋒 劉啟虎 李文清
摘 要:該研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結合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調查數據并進行現場確認,初步統計出濟南市各地的野生葉片代茶林木種質資源共有10種3亞種1變種,分屬10科13屬,并探討了濟南市各地的野生葉片代茶林木種質資源的主要分布區、生境及利用價值,以期為開展濟南市野生葉片代茶林木種質資源的研究、保護和利用提供依據。
關鍵詞:代茶;林木種質資源;濟南市
中圖分類號 Q94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7-0049-02
Abstract: Based on records of related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data of forest germplasm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meanwhile on-site confirmation i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primary statistical data, there are a total of 10 species, 3 subspecies and 1 variety in the wild substituting-for-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Jinan, belonging to 13 genera of 10 families, and sum up 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habitat and? utilization value.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search,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he wild substituting-for-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Jinan, and make full use of its advantages in resources.
Key words: Substituting-for-tea; Germplasm resources; Jinan
茶是世界3大飲料之一,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和引用茶飲料最早的國家,人工栽培茶樹的歷史已有3000余年[1]。代茶在中國歷史悠久,其文獻記載可追溯至唐朝,如名醫王燾所撰的《外臺秘要》,即有“代茶”一詞出現,代茶實質上沒有茶,而是將一些茶的代用物采用飲茶形式,被人們所利用,我國民間就用一些野生植物的葉、莖、樹皮、花、根、果,甚至全株加工制作代茶飲料,具有清涼解毒、潤肺止咳、降低血壓、延緩衰老等功效,也具有很高的保健及藥用價值[1-8]。
我國代茶林木種質資源分布廣泛,種類繁多,許多中草藥和日常食用的瓜果蔬菜均都能被制成代茶,如海南和福建等地的苦丁茶,云南等地的青山綠水等,還有廣東加多寶公司的涼茶產品等。濟南市有著豐富的代茶野生林木種質資源,這些代茶資源包括各種林木的全部或部分器官[9-31]。
1 研究方法
全面系統地查閱有關濟南的植物志、樹木志等植物學專著以及與代茶植物相關的各種專著、文獻和資料[1-18],結合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在進行植物資源野外調查時,首先確定當地哪些植物被稱為茶樹或者民間可以作為茶葉,并現場進行原植物確認。根據文獻記載、實地調查和樹種鑒定的結果,整理出濟南市葉片代茶野生林木種質資源名錄。
2 研究結果
據統計,濟南市共有葉片代茶野生林木種質資源10種3亞種1變種計14個分類單位,分屬于10科13屬,其中薔薇科、鼠李科、木犀科、忍冬科各有2個分類單位,其余各科均有1個分類單位。
2.1 桑 桑科桑屬,落葉喬木,產于全市各山區丘陵。葉具有祛風清熱、清肝明目、止咳化痰等作用,可以做為茶。葉可飼桑蠶;椹果可生吃及釀酒;種子油適用于油漆及涂料;木材堅實有彈性,可作家具、器具、裝飾及雕刻材;干枝培養桑權,細枝條用于編織筐簍;根、皮、葉、果供藥用。
2.2 五味子 木蘭科五味子屬,落葉纏繞性藤本,嫩葉可代,產于南部山區,常見于濕潤肥厚土層的山坡。莖、葉及果實可提取芳香油;果實藥用;種子油可做滑潤用;藤可代繩索,也是庭園觀賞的垂直綠化材料。
2.3 山荊子 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喬木,嫩葉可代茶。產于南部山區,常見于山坡及溝谷的雜木林,是優良的蘋果樹砧木及觀賞樹種,木材可供做農具、家具;葉及樹皮富含單寧,可提制栲膠。
2.4 野山楂 薔薇科山楂屬,落葉灌木,嫩葉可代茶。產于南部山區,常見于山坡、山谷灌叢或雜木林。果實可生食及加工成各種食品;藥用制成飲片,也可作綠籬和觀賞樹,常做嫁接山里紅的砧木。
2.5 胡枝子 豆科胡枝子屬,直立灌木,嫩葉可代茶。產于全市各山區,常見于海拔較高的山頂、山坡、灌叢,是保持水土的優良灌木,也可栽培供觀賞;嫩枝和葉可作家畜飼料和綠肥;根藥用;枝條可編筐;花為蜜源。
2.6 黃連木 漆樹科黃連木屬,落葉喬木。幼葉可充蔬菜并可代茶,產于全市各山區、丘陵,常見于山坡、溝谷雜木林。木材堅硬細致,可供建筑、家具、農具等用材;果實、葉提取栲膠;種子榨油可作潤滑油及肥皂,油餅可作飼料。
2.7 扶芳藤 衛矛科衛矛屬,常綠匍匐或攀援灌木。葉藥用,有行氣、舒筋散瘀等功效,可代茶。產于全市各山區、丘陵,常見于山谷巖石處。優良垂直綠化樹種,莖藥用。
2.8 貓乳 鼠李科貓乳屬,落葉灌木,葉可代茶。產于長清等地,常見于山坡、路旁或林中。根供藥用,皮含綠色染料。
2.9 酸棗 鼠李科棗屬,落葉灌木,葉可代茶。產于全市各山區、丘陵,常見于向陽、干燥山坡。種仁藥用,花亦為蜜源植物。
2.10 雪柳 木犀科雪柳屬,落葉灌木,嫩葉可代茶,產于全市各山區、丘陵,常見于山溝溪邊。枝條可編筐,莖皮可制人造棉;良好的觀賞植物和綠化樹種。
2.11 流蘇樹 木犀科流蘇樹屬,落葉喬木,嫩葉可代茶,產于章丘等地。木材質硬,紋理細致,可供器具及細木工用材。優良觀賞樹種。幼樹為嫁接桂花的砧木。
2.12 枸杞 茄科枸杞屬,落葉蔓性灌木,嫩葉可代茶。產于全市各地,生常見于田邊、路旁、庭院前后及墻邊。根皮藥用;果實藥用。
2.13 金銀花 忍冬科忍冬屬,半常綠攀援藤本,嫩葉可代茶。產于全市各大山區、丘陵,常見于山坡、溝邊灌叢。花藥用,稱“金銀花“或“雙花”,為良好的園林植物及水土保持樹種。
2.14 金銀木 忍冬科忍冬屬,落葉小喬木,嫩葉可代茶。產于南部山區,常見于山坡石縫及濕潤處的雜木林中。優良觀賞植物,莖皮可制人造棉;種子油制肥皂。
3 小結
本研究根據文獻記載、實地調查和鑒定,發現濟南市共有葉片代茶野生林木種質資源10種3亞種1變種,分屬于10科13屬。這些樹種大部分未被開發利用,應加大代茶植物資源開發力度,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使其成為濟南市特色飲品并進入市場。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茶業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業卷[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
[2]陳漢斌.山東植物志(上卷)[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2.
[3]陳漢斌,鄭亦津,李法曾.山東植物志(下卷)[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7.
[4]李法曾.山東植物精要[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5]劉國民.中國木犀科代茶植物的多樣性與開發狀況[J].貴州科學,2003(1):69-77.
[6]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1-80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7]李翔,陳冠銘,王明強.我國代茶植物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J].飲料工業,2008,11(12):4-6
[8]羅鳳霞,金貴林,周廣柱,等.遼寧省代茶樹種探討[J].遼寧林業科技,2003,(3):20-22
[9]張月琴.焦作市代茶植物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01,50(16):3325-3326
[10]周興.廣西代茶植物資源及其開發利用[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94(1):25-29.
[11]梁學忠.河北保健代茶植物資源開發利用[J].林業科技開發,1993(1):47-48.
[12]龔永新,金澤清.三峽代茶資源調查[J].湖北農學院學報,2003,23(1):14-15.
[13]周建華.枸杞葉飲品的開發利用[J].飲料工業,1999(1):35-36.
[14]王家倫,李學書,令狐昌弟.貴州非茶飲用植物資源開發與特色產業的發展[J].貴州農業科學,2001,29(10):56-571
[15]祁永會.經濟植物茶條槭葉部沒食子酸含量與樹齡的關系[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1999(3):213-241,220.
[16]黎小萍.桑樹的藥用開發[J].北方蠶業,2001(2):49-50.
[17]陳業高.五味子科植物木脂素成分[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1(2):158-168.
[18]張學杰.濟南樹木志[M].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19]樊曉靜,于文濤,劉登勇,等.福建壽寧野生茶樹種質資源葉片和花粉微形態觀察[J].福建農業學報,2019,34(3):298-305.
[20]楊鳳,劉霞,尹杰,等.貴州野生茶樹種質資源的主要生化成分及抗旱性評價[J].西南農業學報,2018,31(6):1122-1127.
[21]韋柳花,羅小梅,林國軒,等.廣西野生茶樹種質資源現狀及保護利用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8(11):52-53.
[22]曹雨,喬大河,趙華富,等.25份貴州鎮寧野生茶樹種質資源的表型及生化組分多樣性分析[J].中國農業通報,2018,34(14):81-88.
[23]蘇凡.五指山市野生茶樹種質資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海南:海南大學,2018.
[24]楊如興,陳芝芝,張磊,等.福建野生茶樹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J].茶葉學報,2017,58(3):96-101.
[25]韋柳花,羅小梅,鄧慧群.廣西野生茶樹種質資源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17(15):51-52.
[26]李苑菱.海南島野生茶樹種群生態學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17.
[27]賴兆榮,龍啟發,邱勇娟,等.廣西姑遼野生茶樹種質資源系統選育優異單株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4):53-55.
[28]劉聲傳,段學藝,趙華富,等.貴州野生茶樹種質資源生化多樣性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4,15(6):1255-1261.
[29]葉靖平,林朝賜,李良活,等.凌云白亳野生茶樹種群調查初報[J].中國茶葉,2014(4):19-20.
[30]羅華標.連城縣野生茶樹種質資源調查與保護利用淺議[J].茶葉科學技術,2014(1):38-41.
[31]韶關南雄市發現野生古茶樹種群[N].茶業資訊,2013.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