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繼華



摘 要:結合廣德市森林概況及森林火災發生的實際,該文分析了廣德市森林火災發生的特點及原因,提出了森林防火的預防及救援對策,旨在為森林防火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廣德;森林防火;防控;救援
中圖分類號 S7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7-0056-02
森林火災是當今世界發生面廣、對森林資源危害極大的自然災害之一[1]。廣德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區域面積2165km2,全年平均溫度17.2℃,屬黃山余脈和天目山余脈所環抱的丘陵地區。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連續多年被授予全省“林業產業十強縣”。近些年,由于氣候干燥、人為因素等多種原因,廣德市林業資源面臨嚴重的威脅。為了有效保護廣德市的森林資源,結合實踐對森林防火工作進行探討。
1 廣德市森林及森林火災概況
全市擁有林業用地12.96萬hm2,有林地12.17萬hm2,其中竹林面積6.52萬hm2、板栗林約0.61萬hm2、外松林約0.16萬hm2、杉木林面積0.08萬hm2、茶葉林面積0.73萬hm2、各類苗木約0.49萬hm2、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生態公益林3.58萬hm2,森林覆蓋率59.8%。近些年來,廣德市發生了多起森林火災事故,對當地林業的穩定發展不利,據統計,2011年以來,全市共發生73起森林火警。2011—2019年廣德市火災發生的情況具體見下圖,從圖1可以看出,2014年度火災發生的總數最多,其次是2016年。
2 廣德市森林火災的特點
2.1 實際案例 2019年11月15日11∶00左右,廣德市盧村鄉九龍村村民李某在自家的山場砍毛竹時丟下的煙頭導致了失火,后經鄉、村兩級30余人的共同努力,歷時105min將明火撲滅,此次火災共造成山場過火面積0.25hm2,直接經濟損失3000元。2014年,邱村鎮吉山村村民張某在煉山時意外引發外松林失火,經過縣、鄉鎮、村3級超過60人的共同努力,歷時230min將明火撲滅,此次火災共造成山場過火面積12.1hm2以上,直接經濟損失103200元。
2.2 發生特點
2.2.1 預防難度大 進入冬季,廣德市天氣以晴為主,雨水相對偏少,喬木林和竹林保濕能力較其他林種相對較弱,極易造成林下堆積大量枯枝落葉,林下可燃物增多,極小的火星可能導致大的火災[2]。進入秋、冬季,林區林業生產人員增多,林區人員活動頻繁;同時,秋冬季也是農村燒荒、燒有機肥的季節,山與農田界線不清,導致森林火災預防難度大[1]。
2.2.2 火勢發展快 廣德市北部鄉鎮主要以矮小的灌木林為主,林下密度大,極易引發山林火災,丘陵地帶火勢發展速度較快。南部鄉鎮以竹林、大的灌木林為主,不易著火,一旦發生山火,火勢迅速蔓延到樹林的頂端,一般達到5m以上,而且竹子會加快燃燒的速度。燃燒引起的大風會加快火災的蔓延,將燃燒物帶到火場外部,產生新的火源,迅速擴大林火面積。
2.2.3 撲救難度大 廣德市北部鄉鎮有很多矮小的灌木林,植被茂密,火勢發展速度快、擴散面積大、火線長,控制難度大,撲救過程需投入大量兵力和裝備;南部鄉鎮灌木林高大,極易引發火旋風,對撲火隊員人身安全威脅大,增加了撲救的難度[3]。
3 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
3.1 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是人與自然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是人類面對的嚴峻挑戰之一[1]。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異常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干旱、高溫、雷電、大風等容易誘發森林火災的天氣明顯增多,森林火災發生率也大幅增高。廣德市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期間,降水偏少,空氣干燥,多以晴朗天氣為主,空氣中相對濕度低,可燃物失水多,大風日數多,火災易發生和蔓延。2011—2019年廣德市因自然災害引發的森林火災占5%。
3.2 生產生活用火 氣溫升高使可燃物溫度升高,火災容易發生。部分林區緊鄰生活區,甚至有生活區在林區內,加上近些年林區旅游發展比較快,森林內人流量比較大,野外生產生活用火頻繁,增加了失火的概率。2011—2019年廣德市因生產生活用火導致的森林火災占37%。
3.3 祭祀踏青用火 春節、清明、冬至、元宵等傳統節日,進入林區旅游、踏青、祭祀等人員增多,也易造成森林火災的發生;4—5月降水較少,但氣溫回升快,氣溫高,森林中的火災風險比較大[3]。2011—2019年廣德市因祭祀踏青用火導致的森林火災占29%。
3.4 電力設施起火以及其他 林區內的輸配電設施,由于地處偏遠,日常維護相對較少,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以及樹木復栽復種,導致線路損壞,存在較大的森林火災安全隱患。2011—2019年廣德市因電力設施起火導致的森林火災占27%;此外還有其他原因造成的火災占比為2%。
4 林下可燃物形成的原因
4.1 林業經濟下滑 一是林下可燃物越來越多,林農上山砍柴減少,林業產業的附加值不高,特別是林下枯死毛竹大幅增加,極易引發樹冠火;二是天然林禁伐等保護工程的實施,林業資源豐富,可燃物增多,也易引發森林火災。
4.2 林區道路發展滯后 林業發展滯后,社會對林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不夠,特別是林區道路建設嚴重不足,生產道路不暢,影響森林火災的撲救。
4.3 勞動力成本高 林區樹木每年產生大量枯枝、落葉、雜草、藤蔓植物等,每年清理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成本較高,很多林區資金不夠,導致林間積累的可燃物越來越多。
5 森林火災預防及救援對策
廣德市現有市級專業森林消防隊5支130人;鄉(鎮)、國有林場、森林公園、太極洞及部分重點企業等共有半專業森林消防隊14支300人;重點村級隊伍36支,隊員360人。森林防火工作應從預防和救援2個方面著手。
5.1 預防對策
5.1.1 宣傳與教育相結合 進入防火期,防火指揮部及各屬地政府要深入鄉鎮、村、學校、企業、景區和重點進山要道、路口,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森林防火法律法規、安全常識、撲救常識的宣傳教育;融媒體中心要根據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要求,及時播報森林火險預警信息,普及森林防火常識,突出宣傳曝光反面典型案例,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注森林防火工作的濃厚氛圍。
5.1.2 清表與采伐相結合 森林燃燒三角是指森林燃燒的3個必要條件,即一定的氣象條件、森林植物體和火源。從某種意義上講,控制火源就可以控制森林火災,但是火源不可能完全控制。美國森林技術系統認為:森林火災=森林植被+天氣條件。森林枯落物累積達到一定程度,森林火災的潛在可能性就大。通過破壞森林燃燒三角中的森林植物體一角,破壞燃燒條件達到森林防火的目的。一是采取計劃燒除、對林木進行修枝、衛生伐、撫育伐、對過熟林分有計劃的采伐等,降低林分的燃燒性。二是人工清除林分木下和灌木雜草、造林補植、封山育林、營造闊葉林或者營造針闊混交林,改造易燃林分等。三是在森林火災隱患較大的林區,要采取建設生物防火林帶和開挖隔離帶的方法,降低林分中可燃物的載量。
5.1.3 人防與技防相結合 人防是傳統的防火模式,當前廣德市森林防火工作主要依賴于人防層面來開展,每年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給鄉鎮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擔,總體效果較差,每年的防火期內都會出現多起火警。技防是利用先進的信息化裝備進行火情監督警報、監測分析,可大大提高工作效力,準確地預報火警信息,減少損失;但是,技防屬于信息化前沿設備,科技含量高,對操作人員素質要求高,前期建設難度大、投入大。
5.1.4 獎勵與處罰相結合 推進火災隱患整治,落實責任到個人,強化考核激勵機制建設。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違法行為和火災隱患,在做好服務指導的同時,利用法律手段督促整改,嚴防火災事故發生。
5.2 救援對策
5.2.1 明確屬地責任,建立起問責制度 對各林區所屬的部門進行明確,建立起責任清晰、任務明確的制度[2]。在森林防火方面強化責任追究制度,細化職責,建立長效化的督查、問責制度[3]。
5.2.2 加大資金投入,確保防火工作順利開展 森林防火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應建立森林防火專項資金,確保資金充分落實,以順利高效地開展森林防火工作;將防火基礎設施的維修、更換等納入到林業部門的年度預算中,重視森林防火物資的儲備,進一步完善夯實基層的森林防火陣地,不斷提高撲救森林火災的能力、效率[3]。
5.2.3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綜合素質 森林消防隊伍是我國森林防火體系中的重要部分,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是及時處置、撲救的主要力量[4]。因此要加強對森林防火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防火隊員的專業素質,每年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加強其在火災防控等方面的能力。
5.2.4 加強預案演練,提高滅火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 為了提高森林消防隊伍滅火的時效性,在日常培訓中要將預案演練納入到常態化管理中,不斷提高防火隊伍整體的應急能力。通過定期、不定期地開展森林防火應急演練,即可以有效地對防火處理能力進行檢測,又能讓所有的消防隊伍保持高度的警惕,時刻準備處置突發的森林火災。
參考文獻
[1]姚樹人,文定元.森林消防管理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2]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森林防火工作應知應會100問[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
[3]廣德縣林業局,浙江農林大學.廣德縣“十三五”現代林業發展規劃(2016-2020)[S].內部資料.2015.
[4]旦正加.森林防火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199(7):156.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