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韓浩章 張穎



摘 要:采用6種殺菌劑,對分離于多肉植物雪蓮上的黑腐病菌和炭疽病菌進行室內藥劑抑菌試驗,并對雪蓮、蒂亞和黃麗3種多肉植物的黑腐病和炭疽病進行盆栽防效試驗。結果表明,4%噻呋酰胺顆粒劑、40%氟硅唑乳油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黑腐病菌的抑制效果較好,對蒂亞、黃麗的盆栽防效均達到80%以上;40%氟硅唑乳油、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40%多·酮可濕性粉劑對炭疽病的防效較好,對蒂亞和黃麗的盆栽防效均大于80%。
關鍵詞:多肉植物;黑腐病;炭疽病;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6.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7-0086-03
多肉植物,又稱多漿植物或肉質植物,原產于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北美洲西部等地[1]。多肉植物具有小巧可愛,種類繁多,造型豐富,色彩艷麗和抗逆性強等特點。多肉植物不僅可以用于居家園藝,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還廣泛應用于花境營造和園林小品。隨著多肉植物的廣泛應用,多肉植物的生產和繁殖規模越來越大。然而不規范的管理和引種栽培導致多肉植物發生各種病害,不僅影響了多肉植物的觀賞性,也給多肉植物的繁殖帶來危害[2]。目前對多肉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種快繁、引種栽培和園林應用等方面[3-6]。關于多肉植物病害研究的報道較少,姚錦愛首次對多肉植物翡翠景天黑腐病病原菌進行鑒定報道外[7],尚未有關于多肉植物病害藥劑篩選的研究。本研究采用6種常見藥劑對3種多肉植物的2種病害進行藥劑試驗,旨在篩選出較好的藥劑,為多肉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黑腐病病株和炭疽病病株由宿遷學院園林實驗室提供,均分離于景天科多肉植物雪蓮;藥劑試驗多肉植物品種為景天科雪蓮、蒂亞和黃麗,由江蘇耿車育美森有限公司提供。
1.2 供試藥劑 6種供試藥劑及其使用濃度: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江蘇藍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00g/hm2;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陶氏益農農業科技(中國)有限公司)1500g/hm2;40%氟硅唑乳油(陜西恒田生物農業有限公司)100mL/hm2;4%噻呋酰胺顆粒劑(河北博嘉農業有限公司)400g/hm2;40%多·酮可濕性粉劑(江蘇建農植物保護有限公司)1200g/hm2;43%戊唑醇懸浮劑(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75mL/hm2。
1.3 試驗方法
1.3.1 培養基的配制 將上述藥劑按濃度配好。取配好的藥劑1mL,加入49mL冷卻至50℃的PDA培養基中,制成含藥培養基[8],將含藥培養基倒入3個滅菌的培養皿中,冷卻備用。另外設加1mL滅菌水的PDA培養基作為對照(CK)。
1.3.2 室內毒力測定 把已經培養了3d的黑腐病菌和炭疽病菌分別用打孔器打成直徑為0.5cm的菌餅,接種到含藥培養基上,置于26℃恒溫培養箱中培養。第6天量取菌落2個方向直徑,取平均值作為該菌落直徑。根據測得的菌落直徑,計算抑菌率。抑菌率公式為:
1.3.3 盆栽多肉植物黑腐病和炭疽病防治效果測定 選用健康的多肉植物雪蓮、蒂亞和黃麗各1260盆,均分為2組,1組用于黑腐病藥劑防治試驗,1組用于炭疽病藥劑防治試驗。于2018年5月25號開始第1次噴藥,每隔10d噴藥1次,連續噴藥3次,以噴清水作為照(CK)。2種病害各7個處理,每個處理30盆,3次重復。第3次噴藥后10d調查病株率,防效公式為: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藥劑對黑腐病菌菌絲的抑制效果 從表1可以看出,CK的菌落直徑最大,為6.54cm,顯著大于其他處理組的菌落直徑;4%噻呋酰胺顆粒劑處理組的菌落直徑最小,為0.96cm,抑菌率最高,為92.33%,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組;40%氟硅唑乳油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處理組的菌落直徑較小,抑菌率較大,在85.00%~87.00%之間;43%戊唑醇懸浮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和40%多·酮可濕性粉劑的菌落直徑較大,抑菌率較小,在75.00%~80.00%之間。
2.2 不同藥劑對炭疽病菌菌絲的抑制效果 從表2可以看出,CK的菌落直徑最大,為7.87cm,顯著大于其他藥劑處理組;43%戊唑醇懸浮劑、4%噻呋酰胺顆粒劑和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處理組的菌落直徑較大,在2.00~3.00cm之間,其抑菌率較低,在70.00%~80.00%之間;40%氟硅唑乳油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處理組的菌落直徑較小,在1.00~1.20之間,其抑菌率較好,均高于90.00%。
2.3 不同藥劑對盆栽多肉植物黑腐病的防治效果 從表3可以看出,4%噻呋酰胺顆粒劑和40%氟硅唑乳油對多肉植物雪蓮的防治效果較好,分別為81.25%和78.13%;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43%戊唑醇懸浮劑對雪蓮的防效一致,均為71.88%;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和40%多·酮可濕性粉劑的防效較低,分別為65.63%和68.75%。從對蒂亞的防治效果看,4%噻呋酰胺顆粒劑的防效最好,為86.84%;40%氟硅唑乳油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效一致,均為81.58%;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的防效最差,為68.42%;從對黃麗的防治效果看,4%噻呋酰胺顆粒劑的防效最好,為84.62%;40%氟硅唑乳油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效一致,均為80.77%;40%多·酮可濕性粉劑的防效最低,為69.23%。
2.4 不同藥劑對盆栽多肉植物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從表4可以看出,40%氟硅唑乳油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效最好,均為84.21%;其次為40%多·酮可濕性粉劑和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防效分別為78.95%和73.68%;43%戊唑醇懸浮劑和4%噻呋酰胺顆粒劑的防效較差,分別為68.42%和63.16%。從對蒂亞的防治效果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氟硅唑乳油和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防效均較好,均大于80%;43%戊唑醇懸浮劑的防效較差,為69.57%;從對黃麗的防治效果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氟硅唑乳油和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防效均較好,也均大于80%;4%噻呋酰胺顆粒劑的防效較差,為66.66%。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采用了6種殺菌劑,對分離自多肉植物雪蓮上的黑腐病菌和炭疽病菌進行了室內藥劑抑菌試驗,并對雪蓮、蒂亞和黃麗3種多肉植物的黑腐病和炭疽病進行了盆栽防效試驗。結果表明:所選的6種藥劑對黑腐病菌和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均在70%以上;4%噻呋酰胺顆粒劑、40%氟硅唑乳油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黑腐病菌的抑制效果較好,均大于80%;40%氟硅唑乳油、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40%多·酮可濕性粉劑對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較好,均大于80%。4%噻呋酰胺顆粒劑、40%氟硅唑乳油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盆栽蒂亞和黃麗的黑腐病防治效果較好,均大于80.00%,4%噻呋酰胺顆粒劑對雪蓮黑腐病的防效也大于80.00%;40%氟硅唑乳油、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對蒂亞和黃麗的防效均大于80.00%,40%氟硅唑乳油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雪蓮的防效也均大于80.00%。
多肉植物病害的發生與環境條件和養護管理密切相關,部分耐旱品種30d僅需澆水2~3次,適宜生長溫度在10~30℃[9]。澆水過多或頻繁澆水會造成根部積水腐爛,同時導致病害的發生,澆水沿盆缽邊緣澆水,以防病菌隨水流傳播。棚室栽培多肉植物,注意棚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定時通風透氣,降低濕度,以防病菌在高濕條件下大量繁殖。蚜蟲等害蟲不但給多肉植物造成蟲害,還會傳播病害,所以需要病蟲兼治。重復利用的多肉栽培基質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和蟲卵等有害生物,需要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才能有效地預防病蟲的發生。對已發病的多肉植物葉片要徹底消滅,不能留在棚室內以防成為侵染源。
參考文獻
[1]鄭鈴怡.多肉植物的自身價值和景觀應用[J].南方農業,2019,13(08):35-36.
[2]王園媛,秦曉杰,焦靖.昆明市多肉植物常見病蟲害的發生現狀及防治對策[J].中國園藝文摘,2016(1):157-158.
[3]劉與明,張淑娟.珍稀多肉植物種質資源組培保存和快速繁殖技術[J].園林科技,2016(1):8-11.
[4]周群,王成聰.廈門植物園多肉植物資源及應用評價[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3,32(3):42-46.
[5]王麗花,瞿素萍,楊秀梅,等.景天科多肉植物在昆明地區引種試驗[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15):106-109.
[6]嚴霖,黃顯雅,毛立彥,等.南寧十二卷屬多肉植物的引種試驗與栽培管理技術規程[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5):133-136,143.
[7]姚錦愛,黃鵬,陳漢鑫,等.多肉植物翡翠景天黑腐病病原菌[J/OL].菌物學報.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09.
[8]候文邦,周璐,周浩冉.玉米田除草劑金龍裕的田間藥效試驗[J].河南農業科學,2015,44(1):77-81.
[9]陳藝荃,張燕青,陳陽,等.景天科多肉植物引種栽培及適應性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23):54-55,87.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