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 楊潔霞
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尤其是人格結構理論對人類精神世界和社會文化生活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基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本文對霍桑的短篇小說《好人布朗》進行重新解讀。
關鍵詞:霍桑 《好人布朗》 弗洛伊德 人格結構理論
一、霍桑和《好人布朗》
霍桑屬于黑色浪漫主義作家,其作品多揭示罪惡和邪惡是人類的自然本質。《好人布朗》以象征性的方式講述了布朗進入自我審查的旅程,并最終喪失了美德和信仰的故事。故事開始于馬薩諸塞州塞勒姆村的黃昏,布朗離開了妻子菲斯,在旅途中經歷了激烈的精神斗爭。最后,他對妻子及人類失去了信心,死于昏暗中。
二、弗洛伊德和人格結構理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被稱為精神分析之父,他的精神分析學說,尤其是人格結構理論對人類精神世界和社會文化生活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意識結構的基礎上,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的三種結構: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結構的無組織部分,包含人類的基本本能驅動力。從出生起,本我便是人格的組成部分。它是我們身體需求、欲望和沖動的源泉,尤其是性欲和攻擊性動力。內在行為遵循“愉悅原則”,這是一種促使人們尋求任何沖動趨勢的精神力量。本我不存在價值的判斷,沒有善惡,沒有道德。
自我是人格結構的有組織部分,包括防御、知覺、智力認知和執行功能。最初,弗洛伊德使用“自我”一詞來表示一種自我感。自我根據現實原則行事,試圖以切合實際的方式滿足本我的驅使。由于自我“試圖在本我和現實之間進行調解,所以通常不得不掩蓋本我與現實的沖突”。操縱自我的現實原則是一種調節機制,使個人能夠延遲滿足即時需求并在現實世界中有效發揮作用。
超我反映了文化規則的內在化,主要是由父母運用他們的影響力來教導的。弗洛伊德從自我理想的早期組合中發展了超我的概念。超我追求完美,構成了人格結構的有組織部分,主要但并非完全是無意識的,包括個人的自我理想,精神目標以及批評和禁止他人的動力、幻想、感情和行為的心理機構。超我可以被認為是良心,可以用罪惡感來懲罰不當行為。
三、布朗的人格結構分析
《好人布朗》講述了布朗參加禮拜的旅程。在旅途中,布朗不知道是否應該繼續旅途。他經歷了激烈的精神斗爭,遭受了很多痛苦。因此,布朗的旅程實際上是他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的斗爭旅程,最終他喪失了美德和信仰。
(一)布朗的“本我”。本我運作的能量來自“本能”,這些“本能”敦促本我滿足欲望。正是本我驅使布朗開始了自己的旅程,并繼續前進。
菲斯懇求丈夫的陪伴,但布朗的本我帶給他強烈的愿望,讓布朗離開妻子菲斯,參加禮拜。旅程中到處都是布朗本我的象征,例如黑暗的森林、菲斯的粉紅絲帶、老人和他的毒蛇手杖。布朗“走了一條被森林中最陰郁的樹木所遮蔽的路”,本能的渴望就像黑暗的森林沉悶而陰郁。菲斯的粉紅絲帶也是布朗本我的象征。粉色是白色和紅色的混合物,白色通常象征著女性的純正與溫柔,而紅色通常象征著男性欲望的沖動。揮舞著的絲帶象征著布朗的身份和渴望獲得自由并滿足沖動需求的渴望。老人和他的毒蛇手杖也將布朗的本我再次拖出。毒蛇手杖曲折而蠕動,幫助老人勾引了布朗。就像《圣經》中的蛇一樣,這支蛇杖也暗示著腐敗,激起了布朗壓抑的欲望。
(二)布朗的“超我”。超我控制著罪惡感,以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幫助人們融入社會。正是超我的信仰和道德標準使布朗在旅途中停頓了好幾次,幫助布朗抵制了本我中的邪惡部分。
信念代表布朗的超我。故事中一直存在的是布朗的妻子菲斯,妻子的名字象征著布朗的美德和信念。故事開始時,“布朗在日落時分走進塞勒姆村的街道,卻回了頭”,因為他不愿意放棄自己的信念。有幾次他回頭,又回頭,只是為了看到他的信仰。當抓住粉紅絲帶時,他意識到自己的信念消失了,所以充滿痛苦和絕望地喊道:“世上沒有善良,罪過只是一個名字。”
(三)布朗的“自我”。由本我驅動的自我,受超我和現實的排斥,試圖在本我和超我之間進行調解,并且通常不得不隱藏本我與現實的沖突。
一方面,布朗的欲望驅使他前進,引導他探索黑暗的森林。粉紅絲帶、老人和蛇杖成為推動他前進的魔鬼元素,使布朗不能再繼續壓抑自己的沖動。另一方面,現實和超我控制著布朗。他有罪惡感,所以他必須以適合社會的方式行事。當布朗思考自己的信仰時,他看到了“對極好的未來的信心”。在這種矛盾的情緒中,即使最終擊敗了他的邪惡身份,但他的自我卻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好人布朗》的魅力在于主人公的內心掙扎和異常心理中,布朗經歷了激烈的內心掙扎、心理發展和行為改變。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能夠深刻地闡釋布朗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結構之間的沖突,這對人格結構理論下的作品分析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奧]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M].唐譯,編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13.
(作者簡介:張曉梅,女,碩士研究生,河北外國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應用語言學與英語教學;楊潔霞,女,碩士研究生,河北外國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