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波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迷霧而不知道何去何從時,當我們置身生活的表象而不能清醒地認知這個世界的本質時,我們需要知識來豐富大腦,需要技能來改造現(xiàn)實,需要道德情操來陶冶思想人格,而這些在人類千百年歷史的進程中,最有效的獲取辦法就是——讀書!
中國脊梁皆讀書
中華民族的脊梁,都是好讀書,樂讀書的超群之輩,他們在各個領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書籍中通過知識的積累沉淀形成自己的智慧,然后在各自的時代熠熠生輝,并成為青史流芳的俊杰英才。有能者,力能扛鼎只不過是匹夫之雄,胸懷韜略方是豪杰之士,項羽不屑刀槍劍戟之刃,而學兵書萬人敵之策,方有破釜沉舟之良計;有志者,鐘鳴鼎食不過浮云,濟世天下方為守正之道,孔明躬耕于南陽之野,而飽讀運籌帷幄之卷,方有三分天下之宏圖。有節(jié)者,不求榮華富貴之安逸,而尋忠貞不屈之義氣,關公不受封侯掛印之厚遇,而讀《春秋》以曉大義,方有身在曹營心在漢,千里走單騎之壯舉。有情懷者,不淺嘗輒止所感興趣之物,不半途而廢所追愛好之藝,而是以精益求精之匠心來練就超凡脫俗之能力,以持之以恒之態(tài)度來鑄就別開生面之眼界,李太白以鐵棒磨成針之毅力讀盡前人詩書,方有下筆有如神之逸興,蘇東坡以“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之志氣,方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胸襟。
命運改變需讀書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們可以讓它轟轟烈烈,也可以讓它平淡如水,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不安于現(xiàn)狀,不滿足眼前的自我超越,不懈奮斗之精神,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活出自我的風采就需要眼界格局,需要智慧能力,而在我國千百年的思想意識里,最認同的是讀書獲取知識,讀書改變命運,因此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認識。為此,亂世之中,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在書中獲取縱橫之術,掌握權謀之計,實行安邦濟民之策,為此明君之側常有文臣治國,將軍身邊必有軍師獻計,嬴政一統(tǒng)天下,離不開前有商鞅變法圖強的革新,中有蘇儀縱橫捭闔的計謀,后有李斯集權中央,文治天下的策略,劉邦創(chuàng)建漢朝,離不開張良的運籌帷幄,韓信的軍事韜略,蕭何的吏治安民。這些亂世中的讀書人,正是推動中國由亂到治,由分裂到統(tǒng)一的中堅力量,他們常以弱不禁風之身軀,而立為社稷竭忠盡節(jié),為民族嘔心瀝血的宏愿,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于既倒。而在太平之世,世人更加推崇讀書科舉來魚躍龍門,改變自我命運,寒門因此而出貴子,望族因此而出能臣。我們不能否認讀書人中有負心屠狗輩,屈節(jié)無良人,但是有良心,有道德,有志氣的讀書人不僅主宰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命運。
如今國家,社會分工更加精細,人們成為國家棟梁的方式更加多樣,但是讀書仍然是最主流的學習成長形式之一,每年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的直接踏入社會,有的進入大學,不管人生的軌跡朝著那個方向行徑,但是若沒有通過閱讀來不斷補充知識,進行學習,日益精進,就很容易在日新月日的新時代下變得能力落伍,思想落后,境界狹隘,最終成為時代發(fā)展的棄兒。
品味生活要讀書
生活中沒有糧食只會餓肚子,而沒有書籍則會失去靈魂。生活不止財迷油鹽,還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人文藝術,有充滿情趣帶來愉悅的愛好追求,有創(chuàng)造價值成就自我的夢想事業(yè),有愛情的白頭偕老,親情的血濃于水,友情的心有靈犀。我們對這些可以得到最簡單的體驗,也可以獲得最高級的享受。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不是名利的豐收,不是財富和權勢的炫耀,而是能夠基于思想境界、精神修養(yǎng)、人文情懷的提升,來獲得常人不曾有的靈魂上的滿足,所謂高山流水,曲高者和其寡,匠心精品,藝卓者知其妙。我們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謀取生存的本事,也是為了在生活中找回自我快樂的真諦。思想,修養(yǎng),情懷,氣質這些都可以通過讀書來沉淀,來歷練,來升華,書中開拓閱歷,觀山則情滿于山,看海則意溢于海,書中啟迪哲思,看山非山,白馬非馬,其中奧妙,靈光一閃處便會通透,書中催生情懷,莊周夢蝶,潛龍在淵,借物詠懷,志存高遠。我們欣賞《蒙娜麗莎》,除了她的微笑,還能講解她眼睛里蘊藏的秘密,我們交流琴棋書畫,除了獲得感官的愉悅,還能探究背后的文化內涵。這就是讀書帶來的充實與快樂,只要我們自身豐富,生活并不枯燥,我們的大腦不能只裝下吃喝玩樂,更要有讀書引發(fā)的靈魂共鳴。
讀書有方成自我
讀書講究的是一股精神,一種習慣。所謂精神,意指自知不足,奮發(fā)圖強,通過讀書來自我精進,不甘人后。昔日東吳將領呂蒙,胸無半點墨,魯莽無韜略,在孫權的刺激下發(fā)奮讀書,后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之贊譽。所謂習慣,是把讀書當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春秋范蠡從小天資聰慧,喜歡讀書,從書中學到治國安邦理論和經(jīng)商理論,得到越王賞識,協(xié)助越王滅掉勁敵吳國,后來急流隱退,利用經(jīng)商理論成了當時的“億萬富翁”,被世人稱之為“商盛”“財圣”而千古留名。在太平之世,世人更加推崇讀書科舉來魚躍龍門,改變自我命運,寒門因此而出貴子,望族因此而出能臣。
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需要的是知識塑造下的能力,而這要我們的思想有先哲的引導才能避免陷入混沌與無知,雙手有技能和經(jīng)驗的傳授才能改造世界,人格情懷有藝術和人文的熏陶才能從麻木向豐富轉變,從膚淺向深刻升華。所以,人生匆匆而過,抓緊時間讀書,我們才能在書解得人生百味而不惑,洞悉本職真相而不昧,堅定人生追求而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