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江蘇師范大學校級研究生立項項目編號2019XKT565“從詩歌的創作主題分析華茲華斯的快樂詩學”階段性成果。
摘 ?要:作為美國現今唯一的非裔美國女桂冠詩人,達夫的詩歌中擁有著豐富的文化意象,其中空間意象的表達也成為達夫詩歌中獨特的創新點。本文從達夫詩歌中的“幾何”空間、“舞蹈”空間這兩種文化空間意象出發,探究達夫詩歌中文化空間創作。
關鍵詞:麗塔·達夫;幾何空間;舞蹈空間;空間創作
作者簡介:樊璇玥(1994-),女,漢族,江蘇宿遷人,江蘇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2--02
前言:
麗塔·達夫是美國第一位獲桂冠詩人的黑人女詩人。1952年出生于俄亥俄州阿克倫城,父親是第一位非洲裔輪胎工業化學家。1970年,榮獲“美國100名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之稱。1973年,在邁阿密獲學士學位,1989年至今,任教于美國弗吉尼亞大學。
至今,麗塔·達夫的作品有很多:《街角落的黃房子》(1980年),《博物館》(1983年),《托馬斯與比尤拉》(1986年),后者描寫其外祖父母的日常生活,贏得了1987年的普利策詩歌獎,除寫詩歌,達夫還精通散文、小說和戲劇的創作。1996年,她的戲劇《俄勒岡州大地黑暗面》在莎士比亞節首映,一炮而紅,深受觀眾喜愛,也在當時文壇掀起不小的轟動。值得注意的是,達夫2011年出版的《企鵝20世紀美國詩歌選集》,引起了美國著名白人女性評論家海倫·文德勒的注意,海倫·文德勒與達夫就種族、性別、美國20世紀詩歌史等問題上展開了熱烈的探討,因此,也讓人難以忽視她的雙重身份——黑人與女性對她詩歌創作的影響。對達夫作品的學術研究,尤其是她的詩歌,成熟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本文從達夫詩歌中的“幾何”空間、“舞蹈”空間這兩種空間意象出發, 探究達夫詩歌中獨特的空間創作。
一、幾何空間
達夫榮獲桂冠詩人之后,在一次演講中說道:除了一個,我所有詩集的標題都與鮮明的空間有關:街角處的黃色房子充滿了對混凝土朦朧的渴望;盡管托馬斯和比尤拉不是地名,但這兩個名字構造了一個條件,即兩個主角被視為一個單位,這個書名似乎在說,這個單位不可避免地嵌入到一個明確的、也是有限的空間……達夫早期詩歌代表作《幾何》中描寫了:
我證明了一條定理,房子能展開自己
窗子猛地打開懸停在天花板附近
天花板帶著一聲嘆息漂浮而去。
隨著墻體清理了每一件東西
只把透明、康乃馨的味道
留給了它們。我走到晴空下
在空中窗戶裝上鉸鏈成為蝴蝶,
陽光閃爍在它們的交錯之處。
他們向前走了真實的,但未經證實的一點。
(Dove, The Yellow House on The Corner, 17)
這首詩共三節,每一詩節有三行,形式上構成了幾何意義的對稱。展開的房子、打開的窗戶、漂浮的天花板構成神奇、動態的幾何空間。詩中“房子”這個意象應該是一個比喻意義,把“房子”比喻成“腦袋”,或者是腦袋膨脹似一陣強大的沖擊力,把窗戶打開,讓房子展開。當我證明了一條定理后,忽然覺得眼前一亮,豁然開朗,整個世界都光明了起來。所有的食物都處于動態的漂浮之中:我走到陽光下,墻體周邊被整理的煥然一新,窗戶更是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幻成翩翩起舞的“蝴蝶”。運動帶來了空間的位移,我在這種空間中實現了從內向外,從地球到天空的宏大改變,心靈也從有限的拘束走向了無限的自由。
二、舞蹈空間
達夫除了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出色的舞蹈家,在一次達夫的個人采訪中,被問及舞蹈對其創作的影響。達夫說: “舞蹈賦予我美麗和秩序。當我跳舞的時候,就像在詩歌中穿行作為一個詩人,她現在正在做的是試圖把這些不同形式的藝術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在她的寫作中融入更多的元素。”詩集《美式狐步》有九首詩直接使用一些特定的舞蹈形式為詩題,例如,《狐步星期五》、《踏踏恰恰》、《美式狐步》、《桑巴夏天》、《倫巴》。詩集中最長的一首詩《倫巴》用詩行獨特的運動形式給讀者以新奇。
響起來
在他的觸摸下
音樂
就在三頭肌下
向后靠, 看著我
鎖住你的膝關節
你的腿越直
看,直接
越容易落下
撲向他,他的手擊打
跳下
(Dove, American Smooth, 107)
詩行分成左右邊,形式上就像一對跳舞的舞者,時而分離,時而相擁,他們盡情的 舞蹈,展示倫巴舞的魅力。詩中描寫了兩個主人公:第一個主人公(左側),描寫的是一位女性舞者,她在輕聲低語,像是復述和記憶著什么,盡管使用第二人稱,但顯然她是在對她自己說話,她仿佛在悄悄地復述舞蹈的動作要領,以使自己更牢固地記住。第二個主人公(右側)是一位男性舞者,雖然也使用了第二人稱,但顯然他不是在自說自話,他在對自己的女性舞伴說話,教她怎么跳舞,話語具有明確的指令性和命令性。一對倫巴舞者在一首詩中成為兩個不同的聲音,他們用不同的動作,言語,行為,在詩中塑造不同的兩種聲音。這兩個聲音忽而交融忽而獨立,就像倫巴舞中的兩個舞者忽而分開,忽而肢體交錯。這首詩表明,達夫絕不是是對詩韻舞蹈節奏的簡單模仿和理解,但在詩歌的空間感,動員參與的讀者調動其聽覺和視覺等動態因素,并使舞蹈空間產生意義并滿足讀者對詩歌美感的多重需求。
結語:
達夫的“幾何”空間與“舞蹈”空間從不同的角度構造了一種美好的互動視角,以動靜結合的方式構建了一個多維度的空間創作,使她的詩歌思維逐漸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空間。當代文化批評理論家認為,“空間不是人類活動發生的固定背景,因為它不存在于占據空間的人及其運動之前,但它實際上是為他們構建的。”(卡瓦拉羅,2006:187)作為黑人藝術運動后的一個詩人,一位黑人女性,達夫可貴之處在于構建了自己的生活空間和詩歌空間(斯蒂芬,2001:24)。作為一位詩人,達夫用想象、知識構建空間意象是“多元”、“動態”的,作為一名黑人女性,達夫用經驗的經歷在不同文化碰撞和交融中重組她的詩歌空間。
參考文獻:
[1]caballero,E. James Donald & Judith Squire. Space and Place:Theories of Identity and Location.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1993.
[2]Dove,R. Grace Notes. New York: W. W. Norton &company,1991.
[3]Dove,R. Selected poems. New York: Vintage,1993.
[4]Dove,R. The poets world. Washington D. C.Library of congress,1995.
[5]Dove,R. American Smooth. New York: W. W. Norton &company,2004.
[6]Georgoudaki, E. Rita Dove: Crossing boundaries,Callaloo,1991, 14(2): 419-433.
[7]Steffen,T. Crossing Color: Transcultural Space and Place in Rita Doves Poet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