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霏
摘 ?要:黑色幽默的特點是非常關(guān)注現(xiàn)代主義。它的定義通常是矛盾,混亂的,情節(jié)似乎是相互沖突的,甚至是不可靠的敘述立場(科萊塔和ProQuest,2003)。它呈現(xiàn)出暴力或創(chuàng)傷的情景,質(zhì)疑讀者的價值觀和看法,它同時又代表了恐怖和幽默。與現(xiàn)代主義本身一樣,黑色幽默也蔑視任何與個人經(jīng)驗或直覺不匹配的系統(tǒng),無論該系統(tǒng)是政治的、倫理的、宗教的,甚至是敘事的。同時,它對文本中所表現(xiàn)的混亂和壓迫強加了一種喜劇效果,拒絕認可一種包羅萬象的意識形態(tài)或哲學世界觀。幽默的對象沒有什么區(qū)別;它可以是戰(zhàn)爭的可怕屠殺,也可以是統(tǒng)一身份的喪失。黑色幽默是現(xiàn)代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這些作家的反諷以其黑色幽默為特征,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現(xiàn)代主義社會諷刺形式。
關(guān)鍵詞:小說;黑色幽默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2--01
說到伊夫林·沃,他創(chuàng)作的一個特點就是喜劇下的黑色幽默,也就是說,喜劇風格中絕望表達下的悲劇個人體驗。沃夫作品中的黑色幽默表達了厭惡、荒誕和絕望的哀傷,同時也表現(xiàn)了社會的悲劇事件,揭示了社會的畸形和人性的扭曲。伊夫林·沃黑色幽默小說中的主人公總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缺乏社會責任意識和實質(zhì)性的行動目的。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產(chǎn)生了虛無感、迷茫感和失落感。沃夫黑色幽默小說中的人物往往是富有同情心的,尤其是那些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小人物。他們真誠地相信原則的合理性和真理,但他們往往受到理性原則的束縛、玩弄和嘲笑。他們?nèi)狈ι鐣熑胃校麄冎皇菫榱俗约鹤罨镜纳妗?/p>
《墮落與衰亡》可以說是一部帶有鬧劇色彩的悲劇小說,幽默細節(jié)的描述營造出了整體哀傷的氛圍。小說主人公保羅因受到誣告而被牛津大學開除,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有趣的事件和冒險之后,他目睹了社會不斷的衰落。這部小說看似平靜,但事實上它指出了英國教育、司法、政治和政要圈子里的腐敗。伊夫林·沃成功地運用黑色幽默來描述一系列不公正、不道德和大膽的事件。小說開頭,俱樂部成員正在慶祝他們的狂歡節(jié),在不壓制混亂場面、維護秩序的前提下,高校校長們密切關(guān)注俱樂部的無良行為,甚至在內(nèi)心祈禱他們“攻擊教堂”,以收取更多罰款。盡管大學原則見證了保羅受辱的整個過程,也理解了保羅的清白,但他們?nèi)匀灰驗楸A_的“無關(guān)緊要的人”而驅(qū)逐他。沃夫小說中的黑色幽默表明,主人公總是一個渺小無足輕重的人,就像保羅一樣,是一個無辜的人。保羅的困境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在“無序泛濫”的世界里。作為學院的一名脾氣好、受過良好教育的學生,保羅天真地卷入了俱樂部的狂歡活動,并以一個不得體的指控中止了他的教育。面對惡意的解雇,保羅沒有掙扎,而是謙恭地譴責,帶著一點羞恥,“該死的,把他們都炸到地獄”這一幕顯示了保羅生活的荒誕,但他除了接受現(xiàn)實之外別無選擇。無辜的保羅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在混亂的社會中受苦。在這個瘋狂而混亂的世界里,沒有靈魂居住的凈土。個體人格的扭曲與失落,乃至整個社會的“衰敗”,才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對命運的消極接受是對個人的出生和生活的消極反應(yīng)。在這個瘋狂的、非理性的世界里,人們不得不在毫無意義的生活中漂泊。
在《伊夫林·沃》(1981)中,卡爾文·萊恩評論道:“沃小說中的黑色幽默世界充滿了瘋狂、混亂、欺騙和非理性。”伊夫林·沃的小說關(guān)注的是尋求避難的策略和逃避現(xiàn)實的方式,反映了無奈、無意義和生存斗爭是徒勞的。在小說中,自從主人公亞當喝醉了,把他的一千給了所謂的少校,他一直在找他拿回他的錢。在他和他的朋友們觀看汽車比賽的那天,他在人群的另一邊碰到少校,興奮地對他大喊大叫:
“我必須知道你的名字,”他喊道。所有的司機似乎都選擇在這一刻鳴喇叭;亞當手肘邊的女自行車手按響了門鈴;男自行車手像巴黎出租車一樣鳴了一聲小喇叭,程序男孩在車里大喊:“所有司機當然都是官方程序圖。”“亞當·西姆斯,”他絕望地喊道,但少校絕望地舉起雙手,消失在人群中。(伊夫林,1930:64)
讀這一部分時,由于作者的黑色幽默,讀者忍不住笑了起來。“所有的司機似乎都選擇在這一刻鳴喇叭。”這太戲劇化了,人們在亞當向少校喊名字的那一刻發(fā)出了各種各樣的響聲。想象一下這是多么滑稽的一幕!亞當努力嘗試,但徒勞無功,因為他是一個小丑嘲笑別人。看來他是被人暗地里耍了花招,所以他有時不能表現(xiàn)得像他那樣。在敘述這件事時,沃夫相當不為所動,仿佛在看一場鬧劇。然而,他的語氣卻帶有明顯的黑色幽默,其淡漠的態(tài)度與題材的反差產(chǎn)生了強烈的張力,使讀者笑逐顏開。
這部小說如同一面哈哈鏡,反映了一戰(zhàn)后英國社會道德淪喪的丑惡現(xiàn)實,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代社會和人的徹底絕望。現(xiàn)代文明的衰落是沃黑色幽默創(chuàng)作的主題之一。沃小說中的主人公大多膚淺無知,固執(zhí)地守護著自己的世界,無論遭受多么痛苦可怕的屈辱和背叛,都不愿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訴求。接受辭職是對個人生活荒謬性的消極回應(yīng)。在無意義的生活中掙扎,人們只能被動地接受無用。在這個充斥著瘋狂、混亂和非理性的世界里,人們無助、漫無目的。伊夫林沃的黑色幽默也表現(xiàn)出深深的悲傷,通過荒謬和獨特的結(jié)構(gòu)描述,它不僅揭示了社會及其人民的荒謬心理學,而且還展示了社會的強烈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