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馨
摘 ?要:視聽語言是表達電影主題的最重要元素,經典電影中的視聽語言運用更為突出。視聽語言即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其中視覺語言主要有景別、運動、光線、色彩等;聽覺語言則包括聲音(音樂、音響、語言)與聲話關系等。剖析經典電影的視聽表達,文章以《馬路天使》為例,從以上兩方面探究視聽語言對該影片的影響。
關鍵詞:視覺;聽覺;典型表現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2--01
我國早期影片一般都有單調景別、固定機位、長鏡頭拍攝、靜態場面調度和單調光線處理等弊端。觀之我國早期電影的經典代表之作——《馬路天使》,無論是在鏡頭運用還是聲音處理上,雖無法與現階段影片的精致度抗衡,可卻一直被觀眾贊頌至今。拋開不成熟技術、處理等弊端來看,這部“拙劣”影片有很多地方值得一再琢磨,這也是早期電影劣而精的主要表現——專注于視聽的表達與影片主題表現的結合,用最“電影”的方式展示電影。
一、視覺方面
(一)景別
一部影片中不同景別的使用、組合與影片表達息息相關。在開頭結婚迎親的影像片段中,表示環境的全景與展示人物的中近景結合,給觀眾一個基本定位,并交代了主要人物;同時相機的角度、機位不固定、時上時下,也賦予了景別更多變化,這種運動鏡頭、長短鏡頭組合運用的方式造成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同時影片大量采用外景和實景拍攝,利用真實的自然照明完成拍攝效果,這種真實感不免讓人想到同時期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偷自行車的人》,引發人們對底層小人物生活的深思。
(二)運動
影片中的運動元素大概可以分為鏡頭的切換、人物的運動、機位的運動。整體來看,影片開頭是自上而下的搖鏡頭、結尾是自下而上的搖鏡頭,巧妙的是這兩個運動搖鏡頭對應同意 建筑,這是影片中跨度最大的運動暗示。自上而下開始講述底層小人物的故事,描述完畢鏡頭上搖,豪華的高樓建筑與故事中的困頓、悲劇生活形成強烈對比,這便是鏡頭的運用傳達出的信息。
關于影片中第一次出現《天涯歌女》的片段,由小紅和小陳共同演繹,兩人一唱一和、歡快明朗、甜潤悠揚。此時的鏡頭鏡頭在小紅、小陳、小云、老王之間運動、游走,展示出四人之間的溫馨與純真無邪的愛情。其中多次運用搖鏡頭,如小紅唱到“郎呀咱們是一條心”時,鏡頭由小紅搖到對面窗戶的小陳,盡顯曖昧與真情。此外在這一演唱片段中,還插入了一個“籠中之鳥”的隱喻蒙太奇,把幾人的內心追求與身不由己的現實生活狀況做了鮮明對比。
這一經典影片還多次表現了最初的空間調度思維,如父親逼領小紅去理發店找古先生的鏡頭,先是古先生與理發師在鏡頭前景,之后小紅二人從后景入鏡,鏡頭微微運動、兩人向鏡頭靠近。這一片段相對于同時期影片有很強的運動感,小紅的委屈與不情愿、古先生的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是經過設計的人物調度與鏡頭運動組合的經典片段,有著很強的主觀性、空間感。
(三)光線
雖是上個世紀 的電影,這部影片的經典之處也體現在對于光線的典型化使用上。觀眾可以發現,小紅的姐妹小云永遠是在光線強烈對比的情況下出場。這種效果強調黑白之間的反差以及由此帶來的視覺表現力,使光影在刻畫人物內心情感時起到積極不可忽略的作用。不難看出,此時光線的設置與人物的性格形象相對應,能很好襯托出小云的心理。另外小云的出鏡也很獨特,在夜晚路燈照射下,白色的臉慢慢隱沒在黑暗中,這時的黑白、明暗強烈對比,甚至有剪影的出現。這是當時環境光源情況的真實寫照,也是人物刻畫的重要一筆,深刻顯現了人物本身的精神狀況。
(四)色彩
影片作為黑白影片,除了受技術限制,還巧妙迎合了影片的主題。對于底層人物的黑暗展示,用灰色象征貧窮失意的小人物,巧妙的黑白對比,富有濃濃的象征意味。
二、聽覺方面
(一)聲音
影片中最突出的音樂就是《四季歌》和《天涯歌女》。
《四季歌》出現了兩次,意義卻大不相同。第一次,小紅在茶館唱著這首歌。“忽然一陣無情棒,打得鴛鴦各一方”這句詞映射了全片,是對悲慘結局的暗示,此時的聲畫搭配在下文述說。這首歌、歌詞不僅是對主人公命運的寫照,更表現著影片所有底層小人物的悲慘命運。歌曲在第二次出現時,是小紅內心委屈、悲痛的刻畫,此時小紅與小陳處于情感考驗下,更體現著人物命運的不能自已性。
配樂方面,開頭的結婚熱鬧樂曲奠定了影片的滑稽風格。從而在之后的故事中,此風格起到了以喜顯悲、以樂襯哀的諷刺效果,極具深刻性與悲痛感。
(二)聲畫關系
影片的聲畫關系表現多體現在音樂的配畫上。《四季歌》第一次出現時,歌詞與畫面的對應堪稱經典之經典,給人以簡易MV畫面感。春季部分畫面由綠滿窗拉到大姑娘銹鴛鴦,進而與戰場畫面組接;冬季部分畫面由雪中送衣裳到長城血肉,從而與結局相呼應。這里的聲畫關系是基礎配合,展現了“有字必有對應畫面”的特點,同時也刻畫了影片整體主題中的悲情色彩。
在第二次出現《天涯歌女》時,本經典影片運用了聲畫對立的表現方法。聲音是小紅唱的,畫面卻時不時疊化著小紅、小陳兩人舊時的歡快畫面。這一運用,對比、反諷效果明顯,給人以悲情、心痛的感覺。
三、結語
經典影片《馬路天使》中除了有很多值得一一剖析的視聽元素,同樣還有更多值得學習的造型元素、表演細節、剪輯技巧等優點。雖沒有現如今電影刺激的視聽沖擊、精巧的技術制作、鮮明的色彩表現,卻依然被視為影視瑰寶,值得反復推敲。
參考文獻:
[1]柳鋒.影像視聽語言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
[2]高曉虹,周振華.視聽語言[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