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韭,自古以來為“菜中珍品”“豪貴皆珍之”。深州黃韭,品質最佳,是深州市名貴特產之一,色、香、味、形、藏、儲、運均占鰲頭,為“黃韭之極品”。
關鍵詞:深州黃韭;燕趙老字號;文化;研究
作者簡介:康若熙(1986-),男,漢族,河北衡水人,中共黨員,衡水市青聯委員,衡水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影視動畫教研室主任,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影視動畫、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2--01
一、溯源與文化
黃韭,也稱韭黃,又稱韭芽、韭菜白、黃韭芽、黃芽韭等。深州市當地俗稱黃蓮韭,是深州市名貴特產之一。《神農本草》記載:“韭根名韭黃,韭之美在黃,豪貴皆珍之。”神農氏,傳說中國上古人物,距今已5500-6000年,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遍嘗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據此說明,在上古三皇時期我國就有黃韭栽培,而且“豪貴皆珍之”。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作品《贈衛八處士》中,寫道“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北宋詩人蘇軾的代表作品《送范德孺》中,有“斷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作品《與村鄰聚飲》中,有“雞跖宜菰白,豚肩雜韭黃”。杜甫所說的春韭,其實也是早春的黃韭。杜甫、蘇軾、陸游皆把黃韭視為珍品。
深州黃韭,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漢代,相傳:黃韭為漢時朝貢專用。據傳,當時有一位老人將韭根當柴燒,無意中放在燒火炕上,10余天后,未干的根竟長出了黃芽韭,老人恍然大悟,于是試種冬韭,經不斷改進,代代相傳,便成了如今的黃韭。深州黃韭,始于漢,興于宋,盛于明、清。明、清時期為“皇室貢品”馳名全國。現今暢銷京、津、冀、晉、魯、豫等地,遠銷日本、新加坡等馳名海外。2018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深州市“安莊馬家”牌黃韭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2019年入選“燕趙老字號”“古代貢品”保護名錄,同年又榮獲第二十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是全國綠色食品認證的合作社在同類產品中獲得的唯一最高榮譽。
二、特色
黃韭在蔬菜栽培學中屬于軟化栽培蔬菜,工藝復雜,技術性強,受季節限制。首先需要在大田培育健壯植株,吸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經過霜凍,葉中養分精華回入根株,貯藏于鱗莖和根系,取韭菜之精華,棄韭菜之糟粕。再將根株適時移入陽畦或韭壕等保護設施內,采取遮光和保溫措施,調節好適宜溫度和濕度,進行軟化培植[1]。深州黃韭,純天然綠色食品,培養期不施任何肥料,葉片肥厚,莖白葉黃,味鮮色美,嬌嫩馨香,營養豐富。發源地為深州市西安莊,目前已發展到杜莊、白莊、南口、北口、舊州、禮門寺等幾十個村莊,這些生產區域內有適宜黃韭生產的獨特自然環境:一是土質。既是沖積平原的潮土地帶,又是滹沱河主要沉積母質而成的土層深厚、通透性好、土質偏沙的沙壤質土,有效鉀、銅、鐵、錳豐富。二是水質。地下淺層水充足,水質礦化度高(獨特苦水)。三是氣候。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這都是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全市只有這個區域的土壤、水質和氣候恰好適宜,生產出來的黃韭色黃、鮮嫩、味馨,品質最佳,500米之外即能嗅其味,且莖長葉短,易存放和遠途運輸,具備深州黃韭的特色。尤其是深州、辛集一帶,對深州黃韭倍加珍愛,每到春節前夕,戶無貧貴,競相爭購,以饋親友,是謂年禮。離開這個區域,即使用同樣的方法,培植出來的黃韭品質都要遜色很多。
三、盆景文化
黃韭盆景,亦食亦賞。根韭內儲存了一年的營養精華,培植盆中,配以優質無菌有機質培養基,綠色環保,生長快,易管理,在培養過程中完全不需施肥,只需澆灌適量水分即可。遮光培養:金黃剔透,嬌艷鮮嫩;弱光培養:亦黃亦綠,醉美沁馨;光照培養:葉色鮮綠,青翠欲滴。一盆(盤)黃韭可連續收割3-4茬。第一茬后可能出現小飛蟲,用稀釋的牙膏水或花椒水噴淋到盆景上即可控制。在自己的居家室內就能享受耕作與收獲的樂趣,在澆灌中播撒希望,在收割中體驗自然奧妙。近年來,深州市黃韭盆景又成為現時代市場新寵[2]。
四、食藥文化
深州黃韭,含有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揮發性精油、硫代丙烯,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與維生素A、B2、C、尼克酸等,營養價值極高,是衛生部“食藥同源”食品之一。
1、食。深州黃韭,馨香撲鼻,鮮嫩色美,既可作為調味香料,又可炒、煮、涼拌、做湯、做餡等。餃子餡配上一些黃韭,尤為清香可口。黃韭雞蛋餡、黃韭肉丁餡水餃是河北深州、辛集一帶的傳統吃法,并流傳“不吃黃韭不算過年”“熏肉黃韭,長長久久”等說法。熏肉黃韭餡水餃口感極佳。
2、藥。深州黃韭具有健胃、提神、止汗固澀、補腎助陽、清洗腸道、擴張血管、降低血脂的功效。具有散瘀、活血、行氣、導滯、減脂、降壓、驅寒、護眼、補腎、起陽、強體、抗菌、增食欲、理肝氣、續筋骨、療損傷等作用。有增強消化,緩解便秘等功效。能促進抗氧化酶合成,保護細胞膜免受氧化損傷,保持其通透性。中醫典籍《本草綱目》記載“韭黃”有固腎縮尿之功效。綜合性醫書《方脈正宗》中有:“韭菜白八兩,胡桃肉(去皮)二兩。同脂麻油炒熟,日食之,服一月。治陽虛腎冷,陽道不振,或腰膝冷疼,遺精夢泄。”
五、結語
深州黃韭發源地深州市西安莊,有適宜黃韭生產的獨特自然優勢環境,得天獨厚,培植區域僅限于此,而且僅限于冬季上市供應,故而更加凸顯了“物以稀為貴”現象。深州黃韭,可能是很多人沒有品嘗到的美味。
參考文獻:
[1]康建功. 深縣黃韭培植經驗[J]. 現代農村科技, 1986.(11):7.
[2]中國農科新聞網.黃韭盆景育出好“錢”途[J].新農村, 2017(1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