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圓明園,眾所周知由于歷史的原因成為了一片廢墟,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政府部門逐漸對圓明園進行環境整治和修復,現如今,部分的景點已經對游客開放。圓明園的修復不僅是對傳統園林藝術的一種傳承,同時也具有重要的經濟、歷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價值,因此,如何再現萬園之園的風貌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
2000年,圓明園正式開始環境整治和修復工作,現如今,圓明園作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古跡,在逐漸向世人展示它的歷史和獨特風貌。
圓明園歷史和現狀
圓明園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修建的皇家園林,后賜給雍正,最初園林面積不大,約600畝,雍正繼位后,對圓明園進行了拓建,達到了3000余畝,乾隆時期,由于國庫充盈,又對圓明園進行二次擴建,面積達到5200余畝,到了嘉慶年間,同樣對圓明園進行了修繕和拓建,可以說圓明園是清朝四代皇帝用了150年經營出來的一座大型皇家園林。圓明園包括了圓明園、綺春園、暢春園,它有著皇家宮廷建筑的威嚴、華貴、大氣,又有著江南水鄉的溫婉秀美,還有西方歐洲園林奇特的異域風情,但是隨著清朝國力的衰退,最終成為了一片廢墟。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在圓明園中大肆搶劫和破壞,不僅搶劫了大量的寶石、珍珠、金條和書畫瓷器等藝術品,同時還因無法完全搬走火燒了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他們將園中的建筑、柱子、樹木等鋸斷,然后將其燒成木炭,導致圓明園的建筑和名貴樹木徹底損毀。清朝滅亡之后,到了民國時期,很多的軍閥、官僚等又不斷地進入圓明園,將圓明園中的石材、方磚、木釘、太湖石等全部拿走,致使圓明園中所有物品蕩然無存。
經歷了種種劫難,圓明園已經失去了萬園之園的風貌。1983年,圓明園遺址公園加強了對于圓明園的保護和整修,當前,圓明園東部的福海景區、長春園、綺春園等已經逐漸的游客開放,游客可以進入其中觀看經過整修的圓明園。圓明園由于所遺留下來的建筑遺址較少,很多地方雜草叢生、一片荒蕪,部分區域無法分辨出山形和水系的區別,而且很多地方有著大量的自然生長的植被,如今,這些雜草樹木已經被整理清除。但是由于圓明園所占的面積大,因此,大部分景點需要繼續進行整治修復。
傳承傳統園林藝術
圓明園不僅僅是一座皇家園林,同時也是匯集了傳統古代園林藝術的精華,一步一景,詩情畫意,是當時傳統造園藝術和西方造園藝術的巔峰之作,園中有大氣磅礴的宮殿,江南風情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拙樸自然的田園風光;詩情畫意的蓬萊瑤臺;莊嚴肅穆的寺廟園林等,是建筑歷史上的奇跡。對圓明園進行修復能夠讓世人了解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精華和魅力,能夠傳承并向世界弘揚中華傳統園林藝術。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圓明園的興衰在歷史上與民族的興衰聯系在了一起,修復圓明園不僅僅是對傳統園林建筑的一種修復,同時還可以加強對原始和現狀的對比,讓中華民族銘記那一段屈辱的歷史。圓明園所遭受的劫難是由于當時祖國的落后,修復圓明園是為了讓世人記住圓明園的興盛與劫難,記住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給予中華民族的屈辱,激發民眾的愛國情懷,讓民眾了解祖國的強盛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因此必須要在謹記歷史,為祖國的發展和強盛、為中華民族的興盛而努力。
現階段,圓明園只有部分的景點對游客開放,而大部分的區域還需要不斷修復,恢復山形水系,進行綠化,才能夠逐漸擴大圓明園的開放面積。圓明園的環境整治不僅能夠傳承歷史、銘記歷史,同時還能夠美化北京市的城市環境,促進北京市旅游業的發展。
在對圓明園環境整修和修復的過程中,需要在恢復其歷史原有的意境同時發揮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要根據大量的史料記載,以體現歷史真實性為原則,在合理利用現有植物的同時恢復圓明園的山形水系和植物景觀。同時在修復的過程中不得重新添加新景,要充分保障歷史的真實性,發揮出圓明園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愛國主義教育價值。
山形水系的修復
經過多年的水土流失以及人為的挖山填湖,導致了圓明園內的多處山丘遭到了一定的破壞,但是整體的格局依稀可見。在修復山形時,可以根據2002年的實測圖,結合園內現狀,確定山體的外圍和輪廓,再結合山體上遺留的景石、建筑遺址等確定山體高度。多年的擴大稻田,填湖等活動,導致圓明園內很多的湖面被填平,但是水系的大概形狀可以辨認出來,在修復水系時,應先根據現場的輪廓線進行駁岸的清理和挖掘,根據柏木樁的位置確定水系準確的位置,再參照路面和橋基判斷出駁岸的高程及水位。
植物的修復
根據現存的大量史料,及圓明園歷史的風貌意境進行植物的修復,修復的同時保留現在長勢良好的植物,將現有的植物融入到原先的整個環境中。當前對圓明園內的植物進行描述的文獻資料較多,第一,詩文,清朝有200多篇的詩文是描寫園林園內各個景點的特色,植物花卉包括了荷花、竹、玉蘭、桂花、紫薇、迎春、碧桃、梅花、松柏等。第二,在乾隆年間的《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中對于每一個景點都有主要的植物群體的圖形資料,能夠看出主要的植物群體,如山桃、荷花、油松、國槐等,可與詩文進行對照,確定圓明園內主要的植物品種。
適應現代化需求
在如實地還原圓明園歷史面貌的同時還要適應現代化的需求,如圓明園的照明,需要保障游客在天黑后的安全,還需要按照圓明園中陸路的風格和位置適當進行路面的拓寬,從而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圓明園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傳統園林藝術水平最高境界的體現,同時也是民族歷史的見證,因此在修復圓明園的過程中需要還原歷史,更好地展示圓明園皇家園林的風貌,還需要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使其承擔全新的歷史使命。
作者單位: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