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武漢市出現多起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內迅速發展為全國范圍內的疫情,而境外多國也相繼出現感染病例。截至3月7日,據官方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已有80814人感染,3073人死亡。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自2003年非典以來中國境內出現的最為嚴峻的一次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具有前期隱蔽性強、影響范圍廣、危害性大、處理綜合協調要求高等特征。進入20世紀,世界范圍內出現了幾次嚴重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命健康。人類已經無法忽視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所帶來的影響,如何有效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成為世界各國討論的焦點。完全消除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在現有條件下不可能做到,但科學的應急管理體系能夠降低有效降低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所帶來的危害。發達國家較早建立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美國比我國要早半個世紀左右,目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相對成熟。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壓力較大。SARS疫情爆發后,我國提出建立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隨后通過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經過十幾年的完善,目前我國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已經形成多層級聯動體系。由于涉及到廣大的農村地區,縣級應急管理被認為是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體系中的薄弱環節也是關鍵環節,本文將以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為視角,結合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探析當前我國縣級應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
在國家大力支持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國縣級應急管理機制不斷得以優化,但由于人力、物力、技術等多方面的原因,縣級應急管理仍是我國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體系中的薄弱環節的事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本文總結出以下幾點不足:
應急預案不充分。一方面,各級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趨同,縣級應急管理大都照搬市級、省級應急管理機制,沒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縣級應急管理與廣大的農村地區有著直接聯系,農村地區交通、醫療等各方面條件都相對薄弱。所以,縣級應急機制下,面對醫療需求更多的時候應該是縣域優質醫療支援,而不是省市級應急機制下的就近送醫集中治療模式;另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應急演練,面對公共衛生事件,臨時組建的應急指揮中心缺乏經驗,各應急相關部門協調合作效率較低,而民眾則不知所措,參與積極性不高。
應急資源配備缺乏。2003年非典疫情以來,國家在各個方面加大了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但由于地區經費支持不均衡,部分地區應急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特別是縣級地區應急資源配備不足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另外,由于縣級應急管理技術方面的限制,導致應急資源利用率不高,這加劇了應急資源缺乏的狀況。
應急能力相對不足。不論是食物中毒、不明化學物質中毒、還是類似此次新冠病毒檢測都需要特殊的設備和專業的人才支持。很多縣級醫療單位沒有專門的設備可以及時地檢測病毒樣本,專業的醫療人員也相對不足。由于轄區內條件限制,一旦出現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本地醫療單位就束手無策。這時就不得不送由省市級單位檢測,送檢然后等待反饋花費較多時間,可能會延誤應急處理的時機。
應急信息共享透明度不高。有效的輿論引導能夠緩解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所帶來的恐慌。不像大城市人口集中,并且可以利用大數據信息傳播網絡,縣級疫情管理過程中,信息傳遞速度不及省市,想要做到及時透明的信息共享有相對較大的難度??h級應急管理機制中基本都提到應急信息共享,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信息遺漏,通報不及時等問題。
近些年,大數據作為一個新名詞逐漸被人熟知。把大數據應用到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當中能對當前的縣級應急管理機制起到顯著的優化作用。大數據應急管理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及時的反應和檢測突發性事件,把人防與技防、群防與群治結合起來,提升協同治理效能。一是把已經出現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結果數據化,利用大數據評估縣級應急預案的可行性,根據實際情況,實時調整應急管理預案。利用智能化信息技術加強各應急部門溝通,提高協同應急管理效率。二是在增加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資金支持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提高應急資源的調配能力,提升應急資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利用智能化信息技術儲存已有的病毒特性及病例癥狀,以便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可以利用大數據及時的初步檢測。依托互聯網技術定期組織專業化應急培訓,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四是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及時公布相關信息,加強網絡平臺輿論引導,遏制可能出現的謠言,減少社會恐慌情緒?;鶎酉嚓P信息也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及時上報,來解決由時間差引起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截至2020年3月底,中國境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基本得以遏制,這場戰“疫”勝利在望。對比2003年非典疫情我們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我們有更完善的機制、更成熟的技術、更豐富的經驗。目前來看,縣級疫情防控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其中存在的不足也值得我們反思總結,每次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出現,都將成為應急管理機制邁向新臺階的契機,未來縣級應急管理這一薄弱的環節也許就不再薄弱。當然,我們也從此次疫情當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財富。在對某縣政府官員的訪談中,他表示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確實也遇到了一些的問題,這些問題倒逼疫情防控管理模式的創新。比如志愿者群體在防疫過程中積極性不高,政府被迫“征用”大學生志愿者。他提到要想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就要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保障,顯然該縣社區參與疫情防控的人員略顯不足。志愿者的積極性不高,政府就讓精準扶貧戶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去,在這個過程中提供必要的經濟補貼。把疫情防控與精準扶貧政策相結合,既緩解疫情防控人員不足的問題又能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同時,考慮到轄區內大學生尚未開學,并且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素質優勢,政府發布文件鼓勵大學生參與到疫情防控當中。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完美的一成不變的應急管理體系,縣級應急管理要想擺脫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中的薄弱環節的地位,就要在大數據應急管理模式下不斷創新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這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成功打贏這場艱難的戰“疫”,才能在下一次突發事件出現時臨陣不亂,妥善處置。
(作者單位:趙明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開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