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西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十分重視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化建設,一直將制定一套具有較強指導性、適用性、科學性和先進性的內部審計準則作為己任。從2012年開始,協會對2003年以來發布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修訂,在遵循《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IPPF)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充實、完善并形成了以基本準則為指導、以具體準則為主線、兼顧特定業務實務指南等三個層次的準則體系,為我國內部審計提供了統一、權威的專業標準。無論是對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人員,還是利益相關者,都有助于進一步認識、理解和規范內部審計活動,從而更好地通過增加價值實現組織目標。
遵循準則是內部審計活動的行為規范。內部審計準則是對內部審計定義、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業務范圍、內部審計程序和方法、內部審計文書、內部審計管理等基本事項進行的規范、確立的標準,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時應當無條件地遵循,其目的就是規范我國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執行內部審計業務的行為。應該說,內部審計的規范化,主要體現在遵循準則的情況及其實務做法。比如,審計檔案準則,就是針對內部審計活動形成的檔案材料進行收集、整理、立卷、保管和利用的行為所作的規范,并對材料分類、排列次序等作出詳盡規定,這種規定不同于其他檔案,有助于明確審計檔案的構成,為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提供了標準的操作模式,形成具有內部審計特色、整齊劃一的檔案格式,以保證內部審計檔案的標準化、規范化。
遵循準則是內部審計質量的衡量尺度。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如何理清必須開展哪些工作來確保高質量的結果,如何獲得長期的有效性和專業性,毋庸置疑,必須遵循內部審計準則開展工作。那么,是什么使得遵循準則對有效的內部審計如此關鍵?為什么它對利益相關方如此重要?原因在于,當今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范疇愈加寬泛多樣,需要一個便于各行業、各審計類型和部門都可采納和遵循的、清晰明了的指引標準。準則不但滿足了這一需要,而且通過質量評估確認準則遵循的程度,可以保證內部審計質量。應該說,審計工作搞得好不好、合格不合格,不是誰說了算,準則是檢驗內部審計質量的標準。比如,審計報告準則,就是對內部審計人員編制和出具審計報告的行為所作的規范,包括七項要素和六項正文內容,為內部審計人員提供編制審計報告的標準化模板,不但規范了審計報告撰寫模式,還為外部職業組織、有關機構評價內部審計報告質量提供標準,督促內部審計行業不斷提高審計報告質量。
遵循準則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內在需求。為了適應我國內部審計發展需要,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準則在促進內部審計專業化、職業化、信息化和國際化建設方面的作用,持續加大內部審計準則制定、遵循力度,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內在要求。以2014年發布的新準則為例,基本準則、職業道德規范和具體準則,均為強制要求準則,對規范內部審計實務極為重要。實務指南雖然不具有強制性,但代表了中國內部審計協會認可的準則實施的最佳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實務指南有助于解讀準則或將準則應用于特定的內部審計環境,它是開展內部審計活動的具體指引,包括詳細的流程、程序、方案、步驟及每一步驟形成結果的范例。
總之,中國內部審計準則是對內部審計行為所作的規范,是衡量內部審計質量的尺度,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內部審計職業成熟的標志。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必須遵循準則,用“必須”加以強調,變“行為規范”為“行動自覺”,將真“知”轉化為真“行”,強調執行,沒有任何質疑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