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皓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背景下,本文從建立風險導向的內審模式、推動非現場審計落地生根、推進內部審計戰略層面變革三個方面提出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新冠肺炎? ? 疫情? ? 非現場審計? ? 風險防控? ? 綜合監管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我國社會運轉、經濟運行短期內帶來巨大沖擊,疫情已不再是單純的公共衛生事件,將對社會經濟運行產生一定影響。
一、建立以風險防控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模式
當前經濟運行環境的復雜性,風險的隱蔽性、不確定性以及最終爆發的突然性,決定了有些潛在風險完全可能繞過所有內控體系。此外,組織內部分工細化、管理鏈條較長、經濟業務復雜化等特點,決定了即使內控體系運行良好,一些深層次矛盾、體制機制性障礙仍會產生重大風險。從有效防范化解組織運行風險的角度考慮,必須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模式。
(一)突出“三個方面”轉變
1.內部審計部門要從單純的監督部門、管理部門轉變為綜合性風險管理部門。從2018年出臺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來看,內部審計的監督范圍已遠遠超出財務管理、資金安全的范圍,業務內容涵蓋單位發展規劃、方針目標執行等各個方面。風險來源的多樣性、風險影響范圍的廣泛性,決定了必須有一個綜合性職能部門承擔風險防控工作,而內部審計在風險識別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專業性、綜合性優勢,因此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人員的擔當與作為。
2.內部審計工作要逐步從被動查問題轉變為主動防漏洞。在審計實務中,經常存在審計人員憑借職業判斷認為有問題,但就是找不到問題對應的法律條款,從而導致問題越積越多。因此,僅僅對照法律法規套用條款找問題遠遠不夠,必須對單位經濟業務活動進行全方位梳理,以風險評估為重點,全面分析查找影響單位經濟活動的潛在風險因素。既要查找法律法規不允許的顯性問題,更要查找法律法規未明確但存在重大風險的隱性問題。
3.內部審計理念要逐步從揭露問題轉變為持續改進。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問題越來越隱蔽,而造成問題產生的根源往往是缺乏系統性深層次治理。因此,在現有內部審計人力物力相對不足的情況下,要聚焦重大問題、突出問題。同時,從風險防控角度及時提出前瞻性改進措施,持續推進單位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不斷優化。
(二)強化“三個方面”檢視
1.全面檢視單位內部運行中存在的主要風險點。既要善于從既有經濟活動存量問題中梳理分析主要風險點,也要切實發揮內部審計熟悉行業特點的最大優勢,從單位經濟活動運行內在規律中找到可能存在的風險點,更要強化對單位經濟活動運行的動態監管,持續查找蘊含重大風險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
2.全面檢視單位內部風險評估。內部審計要發揮專業優勢,對各類風險進行梳理分析,精準測算風險爆發的概率、帶來的損失、有效防范風險應支付的成本,既要防止無視風險帶來的重大損失,也要避免對風險的過度防控。
3.全面檢視單位內部風險防控措施。突出強化對單位應對風險能力的全方位評價,加大對人力資源儲備、經濟資源儲備以及應急預案制定等領域的持續關注。在審計評價中,既關注組織短期目標實現情況,也關注未來一定時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建立“三個方面”機制
1.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增強內部審計獨立性,關鍵在于增強內部審計在單位重大決策中的話語權,真正對單位的運行進行全方位體檢,建立有效的常態化機制,切實鼓勵內審人員敢于發聲,敢于報憂不報喜,全方位揭示單位內部風險,以便重大決策時明晰事實真相,多方獲取信息。
2.建立科學的容錯機制。審計工作既要提示領導干部防范化解風險,也要保護干事創業者在重大決策、制度執行中敢于承擔風險的擔當精神,在明確“必須為、可以為、不能為”的前提下,為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存在的工作失誤保留容錯空間,進而提高制度判斷和問題評價的可操作性。
3.建立閉環糾錯機制。要著力建立揭示風險、信息反饋、糾正錯誤、跟蹤督導、事后評價的糾錯機制,形成監督閉環,使內部審計成為組織改善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風險的“助推器”。
二、切實推動非現場審計落地生根
受疫情影響,傳統的現場審計存在人員聚集風險,非現場審計已成為必然選擇。但審計實踐中,非現場審計在信息安全、信息真實性、信息孤島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鑒于此,應注意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非現場審計不宜搞一刀切。要有效推進現場審計與非現場審計的有效結合,通過非現場審計方式強化對數據的分析梳理,為現場審計的有效開展找準關鍵點,提高審計效率。同時,應把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納入單位整體信息化建設同步推進,切實解決制約非現場審計的技術瓶頸。
另一方面,非現場審計應立足于單位整體信息資源整合。非現場審計遠不是審計部門運用審計軟件進行審計,而是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對審計對象全流程的業務信息系統進行有效對接,實現不同類別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如果單位整體業務可實現有效的線上業務管理,則非現場審計會有巨大發展空間。反之,非現場審計就可能成為無本之木。
三、加快推進內部審計戰略層面的深刻變革
(一)牢固樹立“三流合一”綜合審計發展理念
任何單位、組織在日常運作中,都會面對信息流、資金流、業務流三方面問題。信息流主要包括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的生成與有效利用;資金流主要包括資金從籌措到運作的動態管理;業務流主要包括單位日常運轉、目標完成等各項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其中,業務流居于核心地位,資金流動必然服務于業務需求,而財務信息是對資金運動結果的全方位反映。樹立“三流合一”的綜合審計發展理念,關鍵在于樹立全局性、系統性審計思維,準確把握單位發展目標這一核心,以業務流為主線,掌握被審計單位業務運作主要流程,把握資金運動的主要規律,強化對各類信息的深度挖掘與分析,從審計角度徹底打通信息、資金、業務三方面壁壘,找準制約單位健康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與重大風險隱患。
(二)著力打造內部審計綜合監管模式
如果說疫情防控是一場群防群控的人民戰爭,內部審計作為單位經濟活動健康的守護者,卻明顯存在組織內部參與度、認可度不高的問題。內審部門權威性不夠、內審人員總量不足與結構有待優化的問題長期存在。結構有待優化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單位內部財務人員與審計人員“旋轉門”現象突出,審計專業優勢體現不充分。另外,審計人員中熟悉業務流程、具備相應業務專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較為缺乏。因此,從未來走向看,吸納一批具備業務知識背景的管理型人才勢在必行。同時,借鑒國家審計機構改革的做法,著力把內審部門打造為綜合性監管部門,將其職能做大、做優、做實,著力實現審計沉入業務、嵌合資金運動、信息水到渠成的綜合審計監管模式。
(三)有力推動審計組織模式開拓創新
1.建立垂直管理、分級實施的審計項目管理模式。為確保單位整體審計工作上下協調、同向發力,審計資源充分整合,可將二級機構審計計劃納入上級單位審計計劃統籌推進;同時上級內審機構可將本單位重大審計項目根據業務需要劃分為若干子項目,指導下級內審部門同步推進實施。充分發揮現有信息化優勢,強化單位審計機構對所屬分支機構內審項目的動態管理,不斷增強上下級之間審計信息互聯互通、審計結果共享共用。在內審工作推進過程中,要善于多點出擊,各二級機構要主動將上級下達的審計任務嵌入本單位日常監管之中,充分釋放內部審計整體聯動的工作效能。
2.推動審計項目訂單式管理。對層級較多、規模較大的單位,應配備數量合理的復合型審計人員。同時,建立一個專職審計與兼職審計相結合、專業結構多樣化的審計人才庫。由內審機構根據審計項目特點與業務需求,在人才庫中選定審計組組長與主審,并向其下達審計任務、審計目標;同時賦予審計組充分的自主權,合理配置審計資源。項目審計成果由內審機構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多級復核,對審計質量進行科學評價,形成以審計項目組為主體、健全高效的審計人才培養、激勵、評價和使用機制,通過工作鍛煉,不斷提升審計隊伍整體能力素質。
3.推動建立跨部門聯合審計模式??煽紤]在單位總部組建審計委員會或審計領導小組,統籌推動各部門參與審計工作。在具體實施中,既可根據項目特點,由內審部門牽頭、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組成聯合審計組實施審計項目;也可根據實際,將內部審計與其他形式監督檢查同步推進、同時進點,在監督過程中實現信息互通、結果互用。
(作者單位: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
郵政編碼:430014,電子郵箱:1085289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