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 ”深化,配套政策的落實為外貿商務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同時也為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指出了新的發展道路。如今,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飛速發展,成為我國國際商貿發展中的主流力量,但不得不否認,相較于中型、大型企業,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發展存在更多問題亟待解決,如出口商品單一、專業人才匱乏等等,下面就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跨境電商;外貿發展;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
近年,全球金融下行趨勢消逝,但整體發展速度卻明顯放緩,因貿易保護不斷深化,各國貿易發展帶來的摩擦越發激烈,加之我國勞動成本逐年提高,外貿企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破產、倒閉。我國積極倡導“一帶一路”,許多外貿企業通過跨境電商重獲生機,但是相較于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因缺乏資金、技術等核心競爭能力,在發展過程中顯得舉步維艱,亟需實現轉型發展。據統計,2010-2016年間,我國跨境電商業務快速發展,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在跨境電商交易總額中的比重不斷提升,現如今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構成部分,但仍舊有相當一部分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不能有效進入國際市場,因此需要進一步對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發展遭遇問題、解決對策進行梳理。
1、我國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現狀
我國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數量已經過萬,其貿易總額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重要構成部分,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跨境電商市場空間明顯拓展,且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多的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來探尋跨境電商的發展道路。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中,出口/進口的比例為82%/18%,其中出口交易規模達5.5萬億元,同比增長22.3%,滲透率接近40%;進口交易額達1.2萬億,同比增速33.3%,滲透率11%。根據預測,預計2020年,我國進出口跨境電商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速,出口/進口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3.1%/35.7%,隨著進口電商的高速增長,2020年進口電商占比有望達到25%[1]。
在政策推進、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下,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也出現了一定的“區域性特征”,我國多數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都出現在東南沿海地區,以廣東、上海、浙江等地為主,現階段,開展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業務的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都是依托于第三方跨境平臺開展業務,如速賣通、eBay、Wish、亞馬遜等[2]。
2、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出口商品單一、專業人才缺乏
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出口商品以日用品、玩具、紡織品等為主,此類商品成本低廉,但缺乏核心競爭能力,產品附加值難以體現,主要通過低價進入國際市場,在勞動成本逐年上升的背景下,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越發薄弱,必然會對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3]。同時,有相當一部分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陷入了“不專業、無技術”的困境,一方面,我國近幾年跨境電商規模逐步擴大,相關從業者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要求從業者不僅要具備應有的電商知識、計算機操作能力,同時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外語交流能力,且對跨境電商相關內容要有一定了解,此類人才數量極少。專業人才的供求矛盾,讓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發展面臨著重重阻礙[4]。
2.2 海外市場復雜、法律糾紛較多
目前,跨境電商行業發展仍舊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對于行業的監管機制不成熟、監管法律法規不完善,缺少應有的懲罰機制。雖然近幾年,亞馬遜等平臺開始提高準入門檻,但是eBay等平臺仍為“開放注冊”模式,對于企業資質審核不夠嚴格,準入門檻較低,而多數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缺少技術、專業知識的支撐,其法律意識相對薄弱,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往往游走在違法邊緣,違法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尤其是eBay,投訴已經超過了國際平均水準,最終釀成了一起起惡劣的法律糾紛,影響了我國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在外貿行業中的形象[5]。如上所述,我國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出口商品以日用品、玩具、紡織品為主,這些產品缺乏內生性競爭力,受國內知識監管環境不規范所影響,企業模仿國外產品樣式的事件時有發生,而從對外貿易走向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選擇了歐洲、北美等國家作為市場,但這些地區國家的知識產權監管體系較為完善,監管較為嚴格,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極其容易陷入法律糾紛,一系列的訴訟將導致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陷入債務或增加成本支出。
2.3 缺少通關服務、交易過程不暢
B2B是我國跨境電商的主要模式,貨物需要通過常規的“通關”方式進入國外市場,通關的行政手續相對繁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跨境電商的時效性,而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的業務規模小、分散、頻次高、類目多,現行的通關方式并不支持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進行有效經營。目前,我國尚無支持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經營的結匯機制、退稅機制,部分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不得不借助他人賬戶來應對額度限制,種種外部因素的限制以及經營機制的限制,直接增加了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經營成本,這對規模小、資金少的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無疑有著較大打擊[6]。
2.4 支付方式欠缺、資金周轉不暢
跨境電子商務是企業的跨國交易,存在空間、時間兩個方面的差異,雙方需要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實現有效交易,但是我國缺少一個支持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交易的機制,企業只能夠利用第三方平臺進行經營,最終導致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中,原本資金量就少的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還會面臨資金周轉問題,對其發展的影響不言而喻。
3、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發展對策
3.1 優化產品品類
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應該改變經營理念,根據國外消費者的直接需求來對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方式進行調整,通過個性化的設計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或者通過提高產品的實用性來提高其市場競爭能力,從而走出“低價競爭”的怪圈。現如今,跨境電商作為一個交易額快速增長的行業,人才缺口較大,目前跨境電商從業者多是電商專業、英語專業、國際商務專業轉型,在跨境電商方面尚無對口人才,高校教育的不敏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人才的供求矛盾,為適應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發展需求,政府應該起到引導作用,出臺政策來推動電商、英語復合人才的培養[7]。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則要發揮自己管理結構單一的優勢,積極吸納英語、電商行業人員,對其進行針對性培養,并適當改善工資待遇,提高人才的忠誠度,從而為自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專業基礎。
3.2 完善外部環境
針對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問題以及跨境電商發展根本特性,政府部門應該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經營法律體系,從而讓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能夠有直觀的法律可參考,從根本上規范跨境電商行業。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和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的合作,為我國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平臺基礎,同時為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調整準入門檻、審查企業資信提供可靠數據參考,以創建出一個可促進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的規范化誠信體系,以減少侵犯知識產權等問題。因各個國家的法律法規、文化習俗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在進入某國市場前,應充分做好調研,以避免違反當地法律,避免陷入法律糾紛[8-9]。
3.3 優化通關服務
政府部門為主導、海關部門為輔,共同創建合乎當前我國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發展需求的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聚集地,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出口產業園區,實現統一的、規范化的管理,并為其制定和傳統貿易機制存在差異的通關政策,在退稅、結匯等方面為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定的支持。另外,應該根據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經營特征,定制專業化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通關系統,將企業的交易數據、支付數據作為檢驗企業經營狀況的依據,允許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根據訂單出口商品,然后定期對商品進行匯總,定期進行集中的申報、校驗,從而消除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商品通關時間滯后性,提高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經營時效性。
3.4 完善支付體系
支付體系的完善能夠大幅度優化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支付環節,政府部門應該根據跨境電商發展需求,通過頒布相應的優惠政策來支持第三方跨境支付平臺的發展,如推進專項補貼政策、推進免稅政策等,同時制定完善的行業標準來實現對第三方跨境支付平臺的有效監管。政府還可通過政企合作的模式,構建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支付平臺,一方面能夠保證支付平臺的公信力,另一方面還能夠實現對支付平臺的深入監督、深入管理。另外,應該規范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注冊第三方跨境支付平臺的行為,整合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交易信息、經營信息,適當利用市場經濟運作機制來減小企業信息泄露風險、財產損失風險。
3.5 完善物流方案
應該積極倡導國內的物流企業,形成跨境電商物流聯盟,拓展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選擇物流的深度、廣度,在降低攬件費用的同時,降低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運作成本,并形成規模效用,適當為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定的折扣。建議在“一帶一路”不斷深化的情況下,選擇靠近“鄰國”的省份建立“邊境倉”,以縮短物流運輸距離,優化物流環節,提高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經營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困擾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人才、資金、商品等方面,我國近幾年跨境電商業務規模逐步擴大,在為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的同時,也加劇了人才供求矛盾。201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7.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為六年來首次實現雙位數增長。而根據艾瑞咨詢最新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電商交易額達到7.6萬億元,同比增長20.6%,增速遠高于傳統進出口貿易,滲透率達27.35%。根據此前阿里的數據測算,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將達到12萬億,面對如此可觀的增長趨勢,面對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需求,務必要從多個方面優化小微型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環境,從物流、支付等方面為其發展提供可靠支撐。
參考文獻:
[1] 李彬.廣西中小跨境電商企業的跨境物流策略選擇 ——基于桂粵兩地跨境電商物流比較[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 24(4): 59-62.
[2] 藍蘭.自貿區背景下加快瀘州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2019(14):117-119.
[3] 馬素雅,胡付照.基于SCP理論的中國跨境進口電商企業發展對策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9,26(8):185-186.
[4] 李鋒剛,陳芳芳.基于DEA-Malmquist我國跨境電商企業經營績效評價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28):110-113.
[5] 李海群,馮夢瑤,秦道均.我國中小外貿企業向跨境電商的轉型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22):29.
[6] 孫桂娥.基于層次分析法的 B2C跨境電商物流企業服務質量研究[J].物流科技,2019,42(9):46-49,57.
[7] 曹武軍,閆夢娜,薛朝改.物流企業主導型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構建——多案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6):212-222.
[8] 王瑋.制造企業跨境電商物流方案優化分析[J].環球市場, 2019(17):121.
[9] 樊繼群.跨境電商企業英語語言營銷中的文化傳播策略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9,21(4):98-101.
作者簡介:楊晨,本科,晉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研究方向:網店運營、新媒體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