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引迪
摘要:進入21 世紀,綠色建筑已經成為建筑業發展的趨勢之一。隨著能源問題的日益突出、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建筑這一耗能巨大的領域,設計師可以抓住發展綠色建筑這個契機,將多種建筑設計技術與設計策略結合到一起,創造出新的建筑形態與環境,努力使我國建筑事業向可持續發展的領域邁進。
關鍵詞:綠色建筑;建筑設計;環境
綠色建筑的實現需要從理念到實踐的統一,做到可持續發展與人類共存的關系。21 世紀人類共同的主題是可持續發展,對于城市建筑來說亦必須由傳統高消耗型發展模式轉向高效綠色型發展模式,綠色建筑正是實施這一轉變的必經之路,是當今世界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建筑是城市主要構成元素,人們對建筑的定義并不模糊,但對“綠色建筑”的定義也只是泛泛的局限于立體綠化、屋頂花園之類,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種體現方式。綠色建筑是一種觀念,沒有固定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也可以是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還可以是建筑外部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等等。
1 綠色建筑的定義
綠色建筑是指建筑物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例如,利用風的流動降溫,利用太陽加熱等,在建筑施工融合自然資源又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建筑稱為綠色建筑。綠色建筑要求室內布局必須合理,盡量減少合成材料的使用,充分考慮建筑物與環境的協調,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在綠色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要利用高科技手段盡量減少能源的消耗,要考慮建筑物的節能、無污染因素,尤其像近年來比較流行的BIM技術,都是綠色建筑的代表。
2 綠色建筑的特征
綠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建筑本身較傳統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綠色建筑尊重當地自然,人文,氣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沒有明確的建筑模式和規則。綠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綠地,陽光,空氣,注重內外部的有效聯通,其開放的布局較封閉的傳統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區別。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注重整個過程的環保因素。
3 綠色建筑的內涵
3.1 節能環保
節能環保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呵護生態和減少污染,將因人類對建筑物的構建和使用活動所造成的對地球資源與環境的負荷和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態的再造能力范圍之內。
3.2 自然和諧
自然和諧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親近、關愛與呵護人與建筑物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將認識世界、適應世界、關愛世界和改造世界,將自然和諧與相安無事地統一起來,做到人、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只有這樣,才能兼顧與協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才能實現國民經濟、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
4 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
4.1 確保人的健康
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任務是確保使用者的健康,可循環使用材料,要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熱環境、噪音和電磁場輻射等因素對人的影響。設計中盡可能地采用低毒或無毒材料,如墻和吊頂使用無毒或低毒性涂料,建材無甲醛或者含量降到最低,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裝修地面等;選擇材料、建筑系統和機械系統時盡量減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織物等潛在的對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組織自然通風,設置進風口和必需的出風口,引風入室,改善室內熱環境,包括溫度、濕度、輻射溫度和氣流等,提高人體舒適性。提高水質量,設計過程中可考慮直飲水裝置的設計。
4.2 合理利用資源
(1)清潔能源的利用:太陽能是一種資源豐富的清潔能源,在建筑中可將強太陽能的利用,如設計并建造太陽能光電屋頂、太陽能電力墻和太陽能光電玻璃,將太陽能轉化為建筑本身需要的電能和熱能。此外,風能也是一種開發利用較為方便的一種清潔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風外,還可以安裝風力發電和風力致熱設備,將風能轉化為建筑內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2)回收利用舊建筑材料加大舊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盡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質投入及廢棄物和污染物的產出,這是綠色建筑體系最重要的內在機制。可將建筑拆除過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木制品、混凝土預制構件、鐵器、鋼材、磚石、保溫材料等經過加工和改造,在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的條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
(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建筑中加大木材、廢紙、纖維保溫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僅節約建筑成本,還可減輕人類過度開采自然資源引發的生態問題。
4.3 使建筑長壽
(1)選用耐久性材料,延長建筑使用壽命。設計中選用耐久性較好的建材,以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壽命與建筑同步,減少材料的更換、維護,從而節約費用。
(2)采用靈活多變的設計手法設計師在設計中應充分預見到建筑可能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適應性改變、靈活性設計等策略,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體資源利用率,減少壽命周期的能源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
4.4 滿足經濟合適性原則
人們通常認為綠色建筑比普通建筑的投資成本要高很多,這也是其推廣的最大障礙之一,其實從長遠來看,如果加強綠色建筑的管理,采取綜合性的設計,可大大降低建筑的建造和后期運行的費用,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事實上,綠色建筑由于能源、資源的節約會大大降低建造和使用成本,并降低環境成本,其整體效益是非常可觀的。在綠色建筑設計中應選擇環境性和經濟性平衡的建筑材料,并建立整體建筑系統投資優化的概念,從設計、建造和使用運行中全局來考慮其經濟效益。
5 綠色建筑應走出三大誤區
綠色并不等于高價和高成本,在樓盤銷售以廣告轟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綠色建筑”也毫無例外地成為房地產商們朗朗上口的新詞兒,以至于讓人們誤以為綠色建筑就是高檔建筑。現在應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的標識,通過對建筑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室內環境的具體性能進行實測,給出數據,規范對生態環境的保障。把綠色建筑從一個簡單的概念變成定量化的檢測標準,對達到標準的給予綠色建筑的標識,這樣偽綠色就會現原形,最終會退出房地產市場。
“綠色建筑”概念的出現,給當代建筑設計及系統優化節能技術應用帶來了理念上的巨大革新。它要求我們在建設適合人們生活、工作和開展其他社會活動建筑場所的同時,不但要全面地提高資源利用率還要盡量地減少環境污染,這不單是時代所賦予建筑工程師和城市規劃設計者的重要任務,也是社會發展和能源緊缺時代的世界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順應自然與社會發展所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 李學征.中國綠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6(01).
[2] 姚玉蓉.對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政府職能的思考[J].建筑經濟,2007(08).
(作者單位:沈陽軍鼎建筑幕墻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