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娜爾 白嘎力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建設行業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支柱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此,本文針對當前公路生態環境建設現狀進行了具體的分析,通過從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兩方面著重分析了公路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影響因素,并提出了具體的評價指標與保護措施,從而更好地提升交通建設效益。
關鍵詞:公路 ;生態環境影響因素 ;評價方法 ;保護措施
1 前言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交通專業人員過多的考慮修路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生態環境建設,進而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此,國家出臺了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政策文件,并對相關行業明確了相應的環境建設指標,比如,在施工之前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包括原材料和施工設備的選擇以及明確相關的環境建設指標,從而確保公路項目能夠達到最大的經濟收益。
2 公路建設與管理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2.1 環境保護管理機制不統一
在進行修路時,通常是對原有的道路進行二次翻建,就需要清除一些道路兩邊的障礙物質,比如,花草樹木,又或者是施工原料的運輸與堆放地點等,而環保部門卻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約束。其次,在進行道路勘察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因為環境領域所涉及的管理部門比較繁多,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機制,進而對環境建設工作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2.2 公路生態環境保護技術難度大
當前,在我國公路建設規劃路線中,一般是由專業人士采用比較傳統的選線設計技術,不會太多考慮生態環保因素,而且設計部門后期也未能參與到工程驗收工作,會提出一些不符合實際的環境保護與恢復的措施,進而導致公路生態環境保護技術難度比較大。為此,我國出臺了一些與環境保護技術相關的政策文件,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這對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3 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不強
在修建公路時,由于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比較低,其管理機制又不健全,進而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施工人員隨意丟棄施工廢料,隨意踐踏道路兩旁的花草樹木等等。而在工程完工后,施工人員并沒有及時修復堆場的綠化工作,進而導致道路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
3 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3.1 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3.1.1 植被的保護措施。在修建公路時,施工人員和車輛要在現有道路或臨時便道進行材料的運輸與堆放,避免破壞道路兩旁的植被以及耕地范圍;其次,施工單位要合理規劃設計臨時設施,不得隨意擴建、修建,在運輸揚塵較多的沙土時要注意灑水保濕或覆蓋遮擋物等。最后,在工程結束之后,施工單位還要對臨時征用的土地及時復墾,并恢復其原有的植被面貌。另外,施工人員還要結合道路實際情況對道路兩旁的邊坡進行加固與栽植,從而有效地避免水土的流失。
3.1.2 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措施。在修建公路時,施工人員要依據當地的地形設置野生動物專用通道,使其能夠正常的覓食與遷徙,并設置相應的警示標志,減少噪聲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干擾。同時,還要禁止施工人員和周邊居民對野生動物的野蠻殺戮,并幫助野生動物重建家園,從而避免出現野生動物流離失所的現象。
3.1.3 水資源的保護措施。施工人員在修建公路時要結合當地的水系情況,盡量選擇在枯水期進行施工,尤其是土方開挖回填時更要避開雨季,防止對水資源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施工的瀝青、金屬等有害材料要進行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隔離措施,防止降雨沖刷污染水質環境;另外,施工人員盡量選擇在附近居民家住宿,避免生活垃圾對水體環境的污染,并對生活和施工污水等進行集中處理后再進行排放。
3.1.4 水土流失的防護措施。在對道路勘察設計時,要根據現有的地形進行合理勘查,盡量避免高填深挖等現象,并對開挖的部分及時做好回填工作,盡可能地回復原有的地理地貌;對于施工臨時生活處要做好排水處理以及場地整平工作;在雨季開挖路基時要及時做好相應的擋水設施,比如,設置臨時處理池,使用攔截雨水沖刷下來的混砂等,并在路基建好后做好土方的回填工作,從而有效地避免水土流失。
3.1.5 沿線農業的保護措施。在對道路進行勘察設計時,要盡量避免占用農用耕地,并在施工過程中做好相應的排水處理工作,盡量避免雨水沖刷泥漿、重金屬進入農田,進而導致土壤資源的重金屬污染等;另外,施工車輛在運輸土方時要做好揚塵防治工作,及時對路面進行灑水保濕等,從而有效地降低揚塵對農作物的二次污染,進而更好地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3.2 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在進行修路時,施工人員還要做好道路周邊民眾生活和心理方面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比如,為了方便居民出行,在道路兩旁每隔一段距離的地方修建人行通道;或者在居民居住比較密集的地段設置防噪屏,從而降低噪聲對居民的影響;又或者是對于征用居民土地面積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等,從而有效地解決居民的后顧之憂,進而確保公路建設項目能夠有序地開展。
3.3 完善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
當前,雖然我國也出臺了交通行業的環境生態指標,但是卻沒有明確規定公路項目的使用周期。因此,在公路建設中,要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考慮工程設計、環境管理等方面的指標,尤其是特殊區域則需要結合當地的地形特點選擇合理的評價指標。比如,在河南地區適當增加水資源、生物資源和綠化景觀等方面的環境評價指標,而對于居民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則要考慮大氣、噪聲等方面的環境影響指數。總之,在進行指標體系評價時要結合當體的地形特點進行具體分析,并結合具體的環境評價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 黃智芳.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影響研究[J].智能城市,2019(11).
[2] 吳冬霞.公路建設與管理中的生態環境保護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9(10).
(作者單位:1.阿拉善盟交通運輸綜合服務保障中心;
2.阿拉善盟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