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企混改的進一步加深,如何轉變混改企業中異質資本寄生于國企的現狀,實現異質股東共生一直是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基于“嵌入—共生”的視角,從實現“國民共進”的理念出發,通過分析異質股東的認知嵌入、關系嵌入、結構嵌入、政治嵌入以及文化嵌入,形成一個機制提升異質股東的內生動力,然后通過對共生單元、共生基質、共生模式以及共生收益的研究,形成外生環境支持的路徑。通過共生系統的構建,實現混改企業的價值再造。
關鍵詞:國企混改;價值再造;嵌入;共生
1 引言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現階段國企改革的前沿陣地。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從中央企業到地方國企,涉及這一領域的新舉措、新部署不斷推出。在實踐中,國企混改的途徑呈現多樣化態勢。但從實際執行情況看,國企混改還存這混改無法推進,民資不愿參與治理的現象。
因此本文以推進國企混改為目的,從混改企業的現狀入手,以“嵌入-共生”視角研究混改企業的價值創造邏輯,即國企混改中多元異質資本如何融合發展,從而實現帕累托改進的共贏效應,為完善公司治理理論添磚加瓦。
2 異質股東的嵌入性分析——內生影響
2.1 基于主體的嵌入
認知嵌入。認知嵌入一般指的是嵌入主體進行理性預算時受到原有思想的限制,由于行為人的認知框架會影響其對治理機制的選擇,從而影響異質股東治理效應的發揮。例如通過異質董事會的建設而進行信息的流轉,由于高管背景會對企業的戰略選擇形成影響(Manner,2010),故在嵌入程度高的企業,通過董事聯席會議等一系列機制促進異質資本的融合。
在混改企業中,認知嵌入會影響異質股東的身份認同,若身份認同度低,異質股東則無法具有話語權且參與治理的意愿較低,則異質股東無法在混改中發揮積極的治理作用。如上文所述,異質董事會建設具有一定的治理效應,由于在國企中,高管背景對企業的影響更加顯著(王士紅,2016),因此董事會建設有必要進行異質化改革。而現階段多數國企進行混改時未出讓董事會席位,或是通過政治權利壓制民營股東在董事會中的權力,因此首先需要改善企業的認知。
2.2 基于客體的嵌入
①關系嵌入。關系嵌入指的是委托人與代理人的行為會受到聯結企業參與者行為的影響,這類影響可以分為信息影響和社會影響兩類,因此,聯結企業行為人會影響目標企業的行為人的行動進而影響公司治理。
在混改中,股東的知識型資源和關系型資源能夠作為股權替代或與股權交替使用來取得實際控制權,因此對于混改企業的異質股東,在參與混改時可能會考慮標的企業的社會聯系程度,據此獲得企業的控制權(高闖,2012、趙晶,2014;王春艷,2016)。而對于標的企業而言,同樣需要考慮引入異質資本的社會關系是否會影響公司治理,即是否存在可能達到混改目的。當然,由于關系型資源存在傾斜,關系嵌入所產生的影響亦會存在傾斜,因此需要考慮控制機制的安排合理程度。
②結構嵌入,結構嵌入一般通過股權結構影響公司治理,經此所形成的關系網將通過股權與控制權的安排形成,因此民營股東獲取的股權與控制權份額將決定其是否能對國有股東進行制衡。同時,由于異質董事會建設中董事席位會受到股權結構影響,因此董事認知、關系等嵌入機制亦會受結構嵌入影響,并且對于擁有高股權比例的董事而言,由于處于網絡中心位置,施加影響能力將更大,故應設定合理的股權比例已達到股權制衡的界面。
③政治嵌入。國有企業由于產權關系會自然的帶入政治嵌入與政治關聯且其績效受到政策的影響十分顯著(耿慧芳,2018)。因此,若政府政策過多限制行為人行為,則會導致企業無法進行自主管理。對于混改企業而言,異質股東的治理效應關鍵在于標的企業是否會受政府政策影響而出讓部分控制權,并且政府是否出臺強制政策完善行權機制以形成一種顯性約束。同時,異質股東所謀求的政治影響力亦會對政治嵌入帶來認知上的影響。
④文化嵌入。文化嵌入一般指的是在制定經濟戰略時受到外部集體理解的制約,一般會通過企業文化等因素影響標的企業的公司治理制度選擇從而影響治理水平。故在混改企業中,企業文化建設以及異質股東所帶來的新的文化將通過其所處的網絡位置而影響,因此需要實現一種機制實現企業文化的相互影響。
2.3 多類嵌入間的聯系
異質股東的關系嵌入一般為整體嵌入環境的前提,通過社會關系聯結而產生,進而演化為一種權力安排機制,即結構嵌入,結構嵌入演化形成的同時亦會反哺關系嵌入,此時可能存在(提升關系|減弱關系)的納什均衡,處于均衡狀態下的權力安排機制將能提升整體的關系績效。關系嵌入亦會通過社會關系而對認知嵌入產生影響,通過社會關系所產生的股東意志聯結而影響企業認知,獲得企業認知后的異質股東將產生企業認同進一步形成結構嵌入的前提,以推動結構嵌入的產生與完善。在混改企業中,異質股東的關系嵌入一般扮演催化劑的角色,認知嵌入為多類嵌入的前提,最終通過結構嵌入產生影響。
而文化嵌入作為一種互補機制,當異質股東接受對方企業文化時會對異質股東的結構嵌入進行保障,此時亦會產生一種企業認同而進一步對結構嵌入的穩定形成保障。在國企混改中,由于保護國有資產的規定,需要政府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實現結構嵌入,同時政治嵌入作為一種強制要約亦需要結構嵌入的實踐來保障和優化政府要約的產生。
3 基于“嵌入—共生”的異質股東共生系統構建
3.1 共生系統構建基礎
本文認為,共生系統構建的起點應從形成帕累托改進效應、保證混改企業價值最大化開始,具體為以下三點:(1)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2)保證民營資本的增值,(3)保證其他資本的增值。
3.2 共生單元選擇
共生單元為共生系統的構建基礎,而在混改企業中,共生單元即為參與混改的異質資本。
在混改企業的共生系統構建中,出于相互制約以達到控制且具有一定的信任基礎的考量,共生單元應選擇產業鏈上企業或擁有相同生產類目的競爭企業,且該企業應具有強的生命力。對于上述企業而言,產業鏈上企業對標的企業擁有一定的供應以及銷售壓力,作為利益相關者,能夠對企業產生控制,且由于合作關系的產生基礎為企業互信,因此信任基礎較強。而對于競爭企業,可以競爭中通過互信產生合作,同時由于產品存在替代效應,因此同樣能施以控制,故兩類企業能作為共生單元進行選擇。
3.3 共生模式創新
本文認為,共生模式的創新分為權力分配機制的創新以及激勵措施的創新,權力分配機制的創新主要為上文所述的結構嵌入,主要包括雙層股權制度。共生模式的創新需要使得異質股東能夠形成一種合力,并且對異質股東實現有效激勵,對于混改企業而言,激勵措施的創新不僅只有貨幣性激勵,同時可以考慮社會榮譽性激勵,例如對于積極參與混改的異質資本提供一些政策優惠,而對于消極參與的企業提供政策限制。當然共生模式的創新亦需要政府建設相應的共生環境,例如異質股東權益保護以及企業文化支持等一系列機制。
4 結語
國企混改程度以日益加深,而如何實現國企價值再造成為需考慮的現實問題,本文基于此進行了一定的探索。當然,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共生理論的研究需要對共生度以及共生界面等一系列指標進行數學運算,因此,根據本文所提及的混改企業共生系統構建框架,后續研究可以考慮如何計算系統能量的產出比以及異質股東間的共生度,根據這些指標對共生系統進行評價,從而探究異質股東行為是否會對共生產生積極影響,并根據混改企業的現實數據,找尋實現異質股東共生的模式,實現混改對于實現多元資本共同增值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Granovetter, Mark.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03).
[2] Shleifer A, Vishny R W.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03).
[3] 李姝,翟士運,古樸.非控股股東參與決策的積極性與企業技術創新[J].中國工業經濟,2018(07).
[4] 曹鈺華,李晶.放任還是干預?新常態下區域創新系統中政府角色定位策略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09).
[5] 謝海洋,曹少鵬,秦穎超.股權制衡、非國有股東委派董事與公司績效[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8(03).
[6] 劉漢民,齊宇,解曉晴.股權和控制權配置:從對等到非對等的邏輯——基于央屬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18(05).
基金項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編號:CX20190905)。
作者簡介:張珺(1996—),男,湖南岳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資本市場財務問題。
(作者單位:湖南工商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