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童
摘要:本文以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暨“恩智浦杯”為背景,介紹了以 32 位單片機MK60 作為核心控制器的智能車控制系統。整個系統涉及車模的機械結構調整、硬件電路設計及信號處理、控制算法和策略優化等多個方面。我將通過對智能車的介紹,帶大家開啟對MK60 單片機的了解。
關鍵詞:MK60 單片機;智能車;控制系統
1 MK60 單片機結構組成及功能介紹
MK60 單片機控制器具有 IEEE 1558 以太網,全速和高速 USB 2.0 On-The-Go 帶設備充電探測、硬件加密以及防篡改能力,具有豐富的模擬、通信、定時和控制外設,從 100LQFP 封裝 256KB 閃存開始,可擴展到 256MAPBGA 1MB 內存。大內存的 MK60 還提供可選的單精度浮點單元、NAND 閃存控制器和 DRAM 控制器。
MK60 單片機外部有 144 個引腳和一個數據接收端口,其中 144 個引腳中電源類引腳、復位引腳、JTAG 寫入引腳、RTC 模塊引腳和晶振引腳五大類。復位引腳 RESET 是一個專用引腳,內部含有上拉電阻,空閑狀態為高電平,低電平迫使芯片復位。在寫入器電路中,該引腳被連接到標準 10 芯 JTAG 接口,以便寫入器可以使 MCU 復位。
MK60 單片機內部有電源電路(含有穩壓模塊,將電壓變成3.3V 額定電壓供單片機使用)、時鐘電路(對上電、關閉進行監控測量)、復位電路(使芯片復位)和 JTAG 接口電路(通過JTAG 接口實現程序的下載和調試功能)。四部分各有其功能,并相互配合完成功能任務,實現單片機獨立自主的運作。
MK60 單片機主要功能有程序的下載調試,并且運行程序,通過 I/O 口發出控制信號,驅動控制電路,實現對電機等設備的控制。同時,mk60 還可以充當微型計算機,參與智能系統的設計,從而進一步實現獨立的功能,如:機器人控制系統、智能車控制系統等。在日常生活及工業化生產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 MK60 單片機在智能車控制系統中的運用
首先,本系統所采用的以 MK60DN512VLQ10 為核心的單片機是基于 ARM? CortexTM-M4 具有超強可擴展性的低功耗、混合信號微控制器。第一階段產品由五個微控制器系列組成,包含超過兩百種器件,在引腳、外設和軟件上可兼容。每個系列提供了不同的性能,存儲器和外設特性。通過通用外設、存儲器映射和封裝的一致性來實現系列內和各系列間的便捷移植。
Kinetis 微控制器基于 NXP 創新的 90 納米薄膜存儲器(TFS)閃存技術,具有獨特的 Flex 存儲器(可配置的內嵌 EEPROM)。Kinetis 微控制器系列融合了最新的低功耗革新技術,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混合信號能力,寬廣的互連性,人機接口和安全外設。NXP 公司以及其他大量的 ARM 第三方應用商提供對 Kinetis 微控制器的應用支持。其基本特性為:
為滿足需求,主板上設計有藍牙接口、ADC 接口、舵機接口、干簧管接口、OLED 接口、編碼器接口、驅動電路接口、按鍵、EEPROM 模塊、電源模塊等部分,方便與其他電路部分相連接,使主控核心控制板更加簡潔易用。
主控核心板電路原理圖如圖所示。
主板基于 MK60 單片機,開發出各項功能并允以投入使用。利用單片機 I/O 口,接收和發出信號,控制電機轉動速度。并且通過編碼器返回值進行二次調節,以達到能夠平穩運行,有控制的快、慢變化。同時接收傳感器測得的數據,經 A/D 轉換,傳輸到 CPU 進行運算,然后根據程序執行。從而構成一整個控制系統。
3 MK60 單片機發展前景
單片機最為最常見的微型計算機,憑借其良好的穩定性、低廉的價格優勢和簡單易于上手的優點而被廣泛使用于生活、學習和生產之中。由于簡單易于上手,成為許多院校自動控制專業和電子信息專業的基礎專業課程。其強大的功能,支撐起學生們的教學要求。可以制作常見的檢測系統,自動控制系統,電機驅動系統等。還可以通過連接不同的外設實現更加豐富的功能,比如制作平衡機器人,工程機械臂,智能汽車等等。而在日常生活中,其運用就更為普遍。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街邊的紅路燈,就是由單片機控制。在工業生產中,單片機運動就有所受限。主要原因是因為單片機的輸出能力遠不及 PLC 等自動控制器件。所以不能得到廣泛使用。
在未來的發展中,單片機可以通過改變其基礎機構,加大其負載能力,便可以有更加出色的表現。也有機會能夠繼續出現在更多、更加重要的場合,參與更多電氣控制的工作項目。也可以在自動控制的舞臺上繼續發光。
4 總結
本文結合了 MK60 單片機在“恩智浦”智能車大賽中的實際運用展開討論。分析了 MK60 的主要優勢和它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MK60 是一款功能十分強大的微型計算機芯片,他的功能和控制效果讓它能夠勝任眾多工作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威.HCS12微控制器原理及應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
[2] 張鑫.單片機原理及應用[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3] 卓晴.學做智能車--挑戰飛思卡爾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