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寅杰
摘要:近年來,全國發生了多起針對智力缺陷女性的侵害行為。為了達到對這類弱勢群體的特殊保護,有學者提出對其進行絕育措施。然而,該項觀點一經提出,就因為存在著倫理、法律等方面的問題,受到了諸多質疑。本文從絕育措施積極影響和存在的法律問題兩方面進行分析,評判利弊,并提出筆者關于如何更好的保護智力缺陷女性,防止其受到侵害。
關鍵詞:智力缺陷女性;絕育措施;法律問題分析
1 絕育措施的積極影響
1.1 對智力缺陷女性本身
智力缺陷女性多數因為從小就患有這種認識障礙疾病,無法像正常的同齡人一樣生活,長大后往往也缺乏自理能力。她們對自己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只知道吃喝等這類基本的生理需求,對自己的性別特征不會也不能理解。在受到侵害導致懷孕后,她們基于本能,會感覺肚子疼,大吵大鬧,極大影響她們“正常”的生活。在采取絕育措施后,這方面的問題就不會再出現,對于她們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1.2 對于智力缺陷女性生育的后代
統計資料表明,智力缺陷女性不論是同智力正常,還是智力缺陷的男性結婚生育后代,其子女遺傳智力缺陷的概率都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堅持生育,對可能誕生的孩子來說,是一種變相的傷害,容易出現父母監護很難到位,孩子長大后也可能遭受到和母親一樣的侵害等問題。如果對智力缺陷女性采用了絕育手段,表面上看是侵害了孩子的生命權,但實際上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把孩子生下來卻無法對其進行保護,倒不如不讓孩子出生。
1.3 對于家庭、社會和政府:
對智力缺陷女性絕育后,家庭的監管和政府、社會的保護任務將大為減輕,也省去了一些糾紛、訴訟。
2 絕育措施存在的法律問題
2.1 侵犯生育權:
公民的生育權是一項基本的人權,公民的生育權是與生俱來的,是先于國家和法律發生的權利。我國于1992年頒布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在立法中首創性地對生育權進行了規定,條文第47條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有學者提出,生育權是已婚婦女和其他婦女決定是否生育子女和如何生育子女的人身權利。
決定是否生育,是指生不生的問題;決定如何生,是指生幾個和什么時候生的問題。生不生,生幾個,什么時候生的前提條件,是要有生育能力,如果喪失生育能力,那么生育權就無從談起。國家以法律的形式,對女性的生育權進行保護等的形式正義和保護弱勢群體的實質正義,沒有因為智力缺陷或其他因素而剝奪相應主體的生育權。在此種情況下,對智力缺陷女性采取絕育甚至強制絕育的措施,剝奪了其生育的能力,違反了法律的規定,侵害了其生育權,不能被允許。
與此同時,在我國情理法兼容的法治體系下,公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通常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想法,對生育后代有著很重的執念。對智力缺陷女性的絕育,可能會使一個家庭后繼無人,這是傳統倫理所不能認同的,被認為是一種對“家庭生育權”的侵害。
2.2 將會使得侵害者更加肆無忌憚
在智力缺陷女性被侵害的案件中,如果對智力缺陷女性采取絕育措施,她們將不會再懷孕,相關人員更沒有辦法知曉其被侵害的事實。對于侵害者來說,由于懷孕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他們對智力缺陷女性的侵害行為更難以發現,無形中助長了其繼續侵害的想法。在智力缺陷女性還具有生育能力的情況下,侵害者在著手侵害行為前,往往需要考慮一下后果,計算一下違法成本(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完全不懂法的人)。在智力缺陷女性喪失了生育能力后,她們自己是很難向家庭或者保護人員反映自己受侵害的事實,再加上不會有懷孕等后果,侵害者的侵害行為被發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違法成本也隨之降低。這樣一來,本來就有侵害想法的人,更加肆無忌憚,而一些原本沒有有需求但沒有侵害想法的人,也會受到刺激,從潛在的侵害者變成了實際的侵害者。對智力缺陷女性采取絕育措施本來是要保護她們免遭侵害,結果卻滋生了更多的侵害,得不償失。
3 對絕育措施的結論
通過從積極影響和存在的法律問題兩方面進行分析,筆者得出觀點:試圖通過對智力缺陷女性采取絕育甚至強制絕育措施來保護她們免遭侵害,弊大于利,不應當采用。
4 保護智力缺陷女性的合適方法
4.1 立法
我國《刑法》強奸罪的加重情形包括: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情節惡劣的、人數較多的,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的,輪奸的以及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對于智力缺陷女性中的未成年人,法律的保護還是比較完善的,但對于已成年的,還有待提高。
對智力缺陷女性的侵害,由于其認識能力存在不足,難以判斷是否“違背婦女意志”,但是,基于法律保護弱者利益的實質正義,應當認為屬于強奸行為。然而,刑法對其保護力度稍顯不足。筆者認為,可以將“非基于夫妻關系而與智力存在缺陷的女性發生性行為”作為強奸罪加重處罰的第六種情形,加重對智力缺陷女性侵犯行為的懲罰力度。在違法成本提高的情形下,侵害者在實施侵害行為前,就勢必要多加考慮。進而實現對智力缺陷女性的保護。
4.2 家庭、政府和社會
對于家庭,更多的還是要采取加強監護,耐心的教導,讓她們盡可能多的明白什么樣的事是對自己的侵害行為。同時,要多與她們交流,及時發現問題,才能更好的去保護。在幾個智力缺陷女性被侵害導致懷孕的事件中,其父母也都是智力存在缺陷的,很難盡到監護義務。因此,對于家庭的組建,要盡量避開夫妻雙方都存在智力缺陷的情形,保證至少有一方是屬于智力正常的,已達到對可能出生的后代的監護目的。
對于政府,要加強其保護任務。政府在保護智力缺陷女性方面屬于主導力量,應當強化其統籌和服務職能。現實中,政府所提供的保護大多數體現在城市,對于一些相對偏遠的農村來說,就很難涉及。與此同時,部分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對保護工作不上心,難以實現對智力缺陷女性的保護。因此,政府要擴大工作范圍,也要提高工作質量,加強保護。
對于社會,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在智力缺陷女性的保護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影響,這類社會團體所能做到的比較有限。在此種情況下,可以輔之以非營利性組織,這類組織能夠利用自身優勢,匯集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對智力缺陷女性等的保護中。
5 結語
在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進程中,像智力缺陷女性這類特殊群體,由于其自身的弱勢,應當通過一系列適當的措施,使其得到“偏向性”的保護,達到法律所要求的實質正義。
參考文獻:
[1] 馬憶南.婚姻家庭繼承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華中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