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璇
摘要:逆全球化,顧名思義是與全球化的發展方向相左的趨勢。近年來,“逆全球化”一詞愈加頻繁地出現在國際視野中,并造成負面影響。作為全球化的堅定推動者,中國在逆全球化潮流中如何抓住機遇、戰勝挑戰,提出中國特色的解決方案,維護國家利益至關重要。
關鍵詞:逆全球化;中國;機遇;挑戰;應對
1 何為逆全球化
1.1 含義
逆全球化,指的是世界各國及地區在經濟、貿易、技術、文化及政治等各個維度方面的去整合化過程,既是經濟現象,也是政治進程。
在政治方面,主要表現為極端主義政黨異軍突起。英國工黨主張國有化和稅收公平,反對英國加入歐盟,美國爆發“占領華爾街運動”。另一部分為極右翼政黨崛起。
在經濟方面,2015年全球實施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數量激增,2016年全球貿易增長率僅為全球經濟增長率的80%。2017 年3月舉行的二十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公報中刪除了關于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表述。失衡的產業結構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愈加搖搖欲墜,西方國家的中下層群體企圖通過限制金融資本的發展,同時鼓勵恢復發展實體經濟來消除二者之間的不平衡。
傳統實體經濟資產階級的利益遭到嚴重擠壓,兩大階級的矛盾越來越深。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及其相應的制度安排嚴重滯后,無法解決全球治理的新問題,助推了反全球化思潮。
1.2 逆全球化的影響及發展趨勢
1.2.1 影響
英國“脫歐”不僅拉開了逆全球化的序幕,而且沉重打擊了區域一體化進程。歐盟是當前發展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區域一體化組織,在世界范圍內具有極其重要的示范意義,歐洲一體化受挫,是全球的一大損失。
在美國,特朗普一系列“退群”操作勢必進一步惡化全球貿易體系的碎片化現象,可能導致造成自貿區復雜程度進一步提高,最終導致自貿區實際利用水平進一步下降,經濟一體化的經濟效益也遭受損失。
1.2.2 發展趨勢
學術界對于逆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有兩種不同態度,一種持樂觀態度,認為逆全球化只是曇花一現,學者江時學認為全球化趨勢不會倒退。另一部分則相對悲觀,他們認為隨著全球化運動中各種經濟矛盾、階層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爆發,全球化必然走向終結。
2 中國面臨的挑戰
(1)全球產業分工繼續深化,高端資源要素爭奪加劇。從總體上看,我國產業還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原有低成本出口導向模式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發達國家在高新技術產業仍然占據優勢地位,打壓我國高科技領域的發展。美國特朗普政府忌憚“中國2025制造”以及華為5G技術的開發、應用和推廣,華盛頓為防止英國允許華為5G運營,稱華為暗中進行間諜活動,威脅英美國家安全。
(2)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倒逼,需更好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中國需處理好經濟“爬坡過坎”和突破“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新課題,各方面的改革進展很不平衡,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還未取得實質性突破,與發展形勢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一些深層次的體制矛盾更加凸顯。
(3)開放型經濟規模大、牽涉廣,如何在保持規模和份額的同時調結構、促發展。一是開放經濟規模大、牽涉廣;二是提升開放型經濟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三是人民幣升值與不升值的沖突,四是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與擴大就業的沖突;五是要素價格改革與傳統比較優勢弱化的沖突;六是進一步擴大開放與國家安全的沖突。
3 中國的應對
(1)提出一系列新型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相比于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不僅內涵上更加豐富,領域更加廣泛,而且創立了更為公平、合理、科學的發展模式,對于世界各國自身的發展和進步都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推動了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其次,“一帶一路 ”倡議是中國引領新時期全球化的經濟浪潮,打破了“利潤流向西方”的不平衡的全球化,為全球化賦予了新的生命。
(2)在政治領域,G20可以有效對沖逆全球化的負面影響。目前似乎只有G20這一框架能承擔得起協調全球經濟發展進而對沖全球化負面影響的重任。2016 年二十國集團杭州首腦峰會的運作模式和聯合磋商機制加深了這種印象。杭州有可能是將 G20的“引領”功能做實做強、賦予二十國集團峰會更多“聯合政府”功能的開端。
(3)在貿易領域,中國要全力支持以WT0為框架的多邊貿易體系,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積極推進自貿區建設,首先,2016年IMF秋季年會聲明中認為,全球經濟前景正越來越受到內向性的、偏向國內政策的威脅,這包括保護主義和遲滯的改革。中國有必要充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協調者,積極應對反全球化,進一步貢獻“中國方案”,其次,中國有必要從過去的貿易規則旁觀者、跟隨者轉向參與者、引領者,在維護自身發展利益的同時,增強國際競爭力。
(4)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高端資源領域,中國應加強風險管控,從國家和能源企業兩個角度制定相應的戰略。首先,國家主導鼓勵研發,并創造國內國際開發技術。其次,國家充分利用現有雙多邊合作機制,通過與各方簽訂雙多邊投資條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完善財政金融監管框架等措施。再次,中國應以更開放的姿態擁護全球化,堅決抵制反全球化逆流,在“一帶一路”推進中加強與相關國家戰略、政策對接與協調。
參考文獻:
[1] 陸岷峰,徐博歡.“逆全球化”影響下人民幣國際化不確定因素與成長之路[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1).
[2] 林采宜,等.經濟逆全球化的原因和影響.中國經貿,2019(02).
[3] 范瑞濱.西方逆全球化運動的影響及應對[J].宏觀經濟管理,2018(05).
[4] 龐中英.從“國家的后退到“全球化的后退”[N].華夏時報,2017-01—02(02).
[5] 周琪,付隨鑫.美國左右翼民粹主義為何同時爆發[J].文化縱橫,2016(06).
[6] 王琰.逆全球化下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07).
[7] 沈銘輝,劉均勝.反全球化的潛在影響及其應對策略[J].新視野,2017(04).
[8] 李丹.“去全球化”:表現、原因與中國應對之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7(03).
[9] 辜學武.G20:經濟全球化的政治對沖機制及其前景[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
[10] 王雙,周云亨.“逆全球化”風潮下中國在美洲非常規油氣投資風險分析[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