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雨
摘要:旅游業是支撐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尤其是對第三產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象征性,蘇北地區作為江蘇經濟發展相對洼地,在旅游產業發展和相關資源挖掘和利用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之后現象,需要我們認真總結其中的問題。本文通過對蘇北城市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因地制宜,有針對性提出一些發展當地旅游產業的方法路徑,希望對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蘇北;地區;城市;旅游業;現狀;發展;路徑
要想了解蘇北地區旅游業的現狀,我們要首先了解蘇北地區的概念,及其在我國地理區位中所屬的位置,這樣能有利于我們更好的把握蘇北旅游業發展現狀的深層次原因。蘇北即江蘇北部地區的簡稱,位于長江三角洲,是中國沿海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現在江蘇通行的行政區域劃分,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鹽城五個地級市。以上是蘇北地區含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蘇北地區在我國總體地域分布中的區位。旅游業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憑借旅游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游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游業的發展對地區經濟發展后者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強省,其整體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國內前列,但也存在著經濟發展南北差異較大,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等諸多問題,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而進一步提升旅游業發展水平對其經濟多元化健康發展有著良好的意義。旅游業的發展有以下重要作用和意義。
首先,旅游業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在滿足人們基本的物質需求之外,更追求美好的精神生活。這就推動了第三產業服務業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旅游業作為其中的支柱產業,其較好的發展有利于為蘇北地區及其他到本地旅游者提供良好的精神享受,通過旅游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大量旅游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游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游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其次,旅游產業的發展可以以點帶面,促進整體經濟水平的進步。旅游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并受其制約。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僅這一個孤立的產業提升,它能產生一系列連鎖效應,促進各個相關產業的不斷提升。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旅游者到本地進行旅游體驗,要進行消費,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第三,旅游業的發展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旅游產品精品化才能進一步提升號召力,精品化就需要不斷完善配套的硬件設施,招攬各地旅游群體,還要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增強服務內涵,這以上的舉措,也在潛移默化的提升旅游業本地人群的硬件水平和人群素養水平。
第四,旅游產業可以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
對外貿易是創外匯的重要來源,由于底子薄,支撐產業不夠強,科技發展相對滯后,蘇北地區五個城市的對外貿易出口總體情況并不樂觀。而旅游產業則是讓國外游客走進來,可以增加當地資金積累及外匯收入。有吸引力的人文和歷史景觀,美麗的自然景點都可以吸引外國游客紛至沓來,游客在本地的消費則是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最后,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游來認識一個地區的投資環境、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潛在的旅游市場。旅游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游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因此,一些有影響力的蘇北地區外來投資者,是因文化旅游影響力而來到當地,他們認可當地旅游環境,進而接納當地的投資環境,愿意將投資在此落戶。旅游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游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大量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通過旅游帶來了最新的技術、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利于我們低成本地學習和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加快觀念更新,促進蘇北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及與國際接軌。
而蘇北地區的旅游業發展總體情況卻不太理想,旅游業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也規模差強人意,這其中有諸多的原因,如總體經濟水平滯后,缺乏有號召力的景點,旅游產品宣傳和包裝不夠等等,面對以上的發展困境,我想蘇北地域旅游可以有以下發展路徑可以探索。
首先,旅游產品要形成合力,打造國內一流生態旅游目的地。面對可期的蘇北旅游前景,要發展蘇北旅游業,是蘇北五市的責任。要通過多方努力,形成蘇北城市上下協同支持的合力,為蘇北旅游業實現跨越發展集聚動能,打造國內一流生態旅游目的地。
其次,要走融合發展之路。對于蘇北地區的農民來說,要走上致富之路還離不開土地。這就要求大力推進“旅游+農業”,用田園風光吸引游客“上山下鄉”,用鄉村旅游帶動百姓“家門口就業”,用創意項目吸引人才集聚,用旅游來拓展“大農業”的發展,做好“旅游+”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蘇北低于總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且人口眾多,人口外流情況較為普遍,發展蘇北旅游業,要努力實現地區農民經濟收入提升和旅游業健康發展相得益彰的狀態,帶動百姓致富的同時,促進鄉村面貌的改變。
第三,做好旅游營銷和品牌建設。這需要政府不斷發力,搭建平臺,在大的場合和平臺宣傳蘇北地區的旅游產品,如召開蘇北地區旅游推介會,鼓勵支持蘇北5市積極舉辦和參與在港澳臺地區舉辦的各類旅游展會和旅游交流活動,擴大蘇北地區在港澳臺地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港澳臺同胞到蘇北旅游觀光、投資興業。要不斷打造有影響力的旅游品牌,打造一批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線路、品牌旅游企業、品牌旅游節慶,整合資源打造水韻風光、生態休閑、民俗風情、楚漢文化等系列旅游產品品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旅游合作,提升蘇北旅游業國際影響力。各個城市要不斷發力,挖掘城市內涵,彰顯文化底蘊,如徐州作為“東方雅典”,要將城市的五千年的文化產品呈現給世人,有很多有影響力的文化符號,如漢畫像石、漢墓等,需要進一步做好精品化旅游。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