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目前我國商業投資銀行的風險管理經營發展情況以及現狀來看,信用貸款雖然是我國商業投資銀行主要的業務收入和資本來源,但是也仍然存在著較高的收益和風險,現如今由于我國的商業投資銀行普遍都比較大程度的關注中小型信用貸款的風險管理,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中小型信用貸款的行業整體競爭力和資產的質量,需要不斷強化對信用貸款的管理,目前,在我國經濟形勢變化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面臨的壓力較大,許多銀行發放存量信用貸款的情況不容樂觀,不良貸款大范圍暴露,因此,為了降低潛在的信貸風險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風險管理至關重要,本文主要對目前信用貸款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相應的處理措施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貸款;風險管理;處理對策
1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現狀
(1)風險管控水平滯后。我國商業銀行在信貸管控風險上遠不如歐美發達國家嚴格規范,甚至還運用商業銀行量化模型的風險管控理論進行運用的狀況。目前我國的商業投資銀行在整體的信貸管理上還在運用頭寸匹配管理方法以及資產負債指數為參照的管理狀況,整體的信貸風險管控還沒有完全地實現更為規范制度專業的風險測算數據分析處理,在商業投資銀行內部對于運用商業銀行量化模型測算的數據分析處理還相對不足,管理上也沒有依據專業制度做嚴格的執行,相關數據收集分析還不夠專業,進而導致風險管理工作與實際經濟運行情況的差距還有一定懸殊,對于潛在的巨額信貸風險可能無法有效的進行風險防控,對應的信貸風險預警需要管理較為缺乏。
(2)缺乏穩健的監督機制。盡管我國的商業投資銀行在市場準入的監督和管理方面已經投入了較大的時間精力,但是在對銀行信貸的業務管理和監督的工作上卻是投入較少,進而直接地導致在對銀行信貸的風險管控上更是缺乏穩定持續的市場監督和管理,尤其特別是在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更是缺乏有效的信貸業務監督。當下我國商業投資銀行迫切的正在需要通過對金融市場化創新的方式來徹底改變當下金融利率市場化、網絡金融等一系列市場化對銀行金融運營管理沖擊帶來的金融經營管理困境,但是在對金融的創新上又往往缺乏商業銀行足夠的實踐經驗,同時又因為迫切的需要尋求金融創新突破而盲目的嘗試。
(3)內部管控體系協作不良。我國的商業投資銀行內部在對信貸風險的管理上由于缺乏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得以構建。首先,沒有了專業針對現代化大型金融企業的管理和專業金融決策的制度與其辦事的程序,進而直接引發了金融企業的決策者在信貸風險管理上的問題,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導和制約,決策過程缺乏了科學的合理性;其次,銀行內的各職能部門主要是集中在銀行內各部門對應的具體業務的處理中,對于整個職能部門以及各職能單位的業務協同配合操作往往缺乏了應有的調控以及管理,甚至可能會因此出現各職能部門為了自身的社會經濟利益各自為政,無法在業務上達到有效的協調配合和管理的效果。
(4)內外部環境的不佳。對于目前的我國而言,在我國金融體系的構建上本身仍然存在多種不規范、不專業性,同時在其發展上也本身缺乏了足夠的實踐經驗。我國金融市場化工作的建設和開展需要依照一切符合我國實際的國情進行展開,相關的經驗相對比較匱乏,更多地需要通過摸索創新前進。
(5)信貸政策制度依據不科學。在對我國大部分商業風險投資銀行的信用風險發展戰略計劃的制定中,通常的情況下都是信貸信息采用較高黏度的信貸計劃進行處理,但是其中的信用風險數據依據不充分,信息采集的是否準確性、及時性與完全性都是有待研究與商榷,整體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評估模型主要是依照當前經濟低迷形勢較好一段時期的信用風險數據做為評估依據,這樣就可能會導致其信用風險數據的分析不能完全適宜于經濟低迷市場形勢下的商業銀行運營實際情況,其數據的參考價值相對較低。
2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對策
(1)調整銀行信貸結構。銀行金融市場的波動與變化在所難免,要能夠夠讓投資者對銀行金融業務有了足夠的認識與應對風險能力,就必須需要依據銀行金融市場的情況及時做好銀行信貸金融服務結構的管理與調整,做到業務經營轉型升級,讓銀行信貸金融服務能夠有更為堅實的市場運營基礎作為支撐。而要是想能夠達到這些的效果,就必須需要充分的做到依據銀行金融市場的形勢情況做好內部的調整。就需要充分的做到依據經濟市場導向,通過對經濟杠桿的調整與變化來進一步展開商業銀行投資者在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過程中的業務收益與利潤成本管控,確保商業銀行在金融業務中可以能夠達到一定的收益與利潤增長空間,同時也能夠使業務得到更好的管理與結構的及時調整。
(2)完善機構內部的控制管理。金融機構要加強商業金融銀行內部的客戶風險責任控制與管理,從以前的傳統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逐步的轉變為精細化的管理,讓客戶的風險與責任的收益能夠得到有效的監控與平衡。金融機構要進一步落實客戶風險的責任認定與追究的機制,要將風險責任追究落實到各單位和個人,提升各個金融崗位管理工作的風險責任心,避免風險問題發生后的風險與責任相互推諉。
(3)完善我國信用體系建設。銀行要有效的完善對我國的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設,有效的針對當前我國銀行業和社會信用管理風氣不佳的銀行現狀,避免因為銀行個人的道德敗壞而直接引發其他銀行的不良信貸風險率的上升,控制銀行的信貸機構違約的行為,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
(4)強化信貸預警機制。建立強化對信貸市場風險預警的機制。銀行要進一步強化對信貸市場風險預警管理機制的基本建立與運作管理完善,要有效的提升信貸預警管理機制的建立與運作管理效率,及時的向各部門反饋信貸預警的效果。
(5)完善信貸業務流程。要進一步完善和管理信貸業務的流程。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做好對信貸業務的審批流程管理規范,細化每道審批程序,做好審批與貸款前的風險調查,規范了審批與貸款后的風險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潘慧.淺析新時期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中外企業家,2018(14).
[2] 師興堂.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時代金融,2018(08).
[3] 鄒小紅.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過程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商業經濟,2017(10).
[4] 李揚帆.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7).
作者簡介:張卷明(1999—),女,河北邯鄲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融資管理。
(作者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