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跨境電商行業處于高速增長期,2019年,跨境電商交易總額更是突破10.8萬億元,年均增幅在5%以上。在跨境電商如火如荼發展的大環境中,廣西跨境電商行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境電商賣家逐年遞增,產業聚集效應初顯。但是,2020年初,全球經濟開始階段性下行,在此新形勢下,廣西跨境電商行業對其產業集聚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1 廣西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現狀
廣西地處我國西南沿邊地區,南臨北部灣,西鄰越南,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跨境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拉動廣西經濟新增長點有重要意義。
1.1 廣西跨境電商現狀分析
廣西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廣西作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與合作前沿陣地、橋頭堡。近年來,借助于區位、物流、小語種人才等優勢,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戰略定位,廣西加大“電商廣西、電商東盟”工程建設力度,著力打造中國—東盟跨境電子商務基地。自2013年始,廣西電子商務交易額在短短4年之內,由原本的1266億元增長到7056億元,年均增幅超53.3%。到2020年,實現廣西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將突破1萬億元。目前,一批世界知名跨境電商企業落戶,帶動廣西1000多家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商貿易。《廣西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2018—2020年,廣西將加快中國—東盟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吸引跨境電商企業落戶廣西,設立面向東盟的電子商務總部。
2018年,南寧市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南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于2018年12月15日開區運營,目前已有一批國內知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簽約落戶南寧。經過幾年發展,南寧市以中國—東盟(南寧)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為核心,建設南寧跨境貿易中心、南寧空港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等一批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區,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子商務線下綜合園區體系逐步形成。
廣西相較我國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廣西整體跨境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發展相對較慢。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總額已經達到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珠三角、長三角一帶的為跨境電商賣家聚集地,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五省/直轄市就占據跨境電商賣家總數的65.3%。這些地區也是傳統外貿最為發達的地區,傳統外貿基礎良好。廣西相較而言,雖然增速快,但仍然存在底子薄、基礎差、缺乏產業支持、結構單一的問題。2019年上半年,廣西跨境電商交易額322億元,同比增長29.6%。,但相較全國5.4萬億元的總規模,僅為0.6%。
1.2 廣西跨境電商的發展形勢分析
2020年年初,全球經濟開始階段性下行,部分行業出現斷崖式下跌,這也對廣西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影響。
一是各類經濟活躍性大幅下降。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經濟下行的短期影響主要是投資、消費、進出口“三駕馬車”。2020年一季度,廣西生產總值為4670.85億元,同比下降3.3%,廣西經濟整體下行對投資的影響主要看企業的現金流是否斷裂。當前,廣西跨境電商行業各類經主體濟都受到巨大沖擊,企業停工期間,其各項開支并未大幅降低。跨境電商中小企業因其體量有限,難以長期保持現金流不斷裂。
二是部分企業謀求轉型。部分中小跨境電商企業,為降低經濟下行影響,積極轉型謀求新生機,諸如出口產品轉內銷、自媒體營銷、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開拓新渠道、新客源。
三是行業龍頭加速布局。阿里巴巴lazada、環球易購等行業龍頭企業加速布局,已進駐南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攜手其他本土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力爭逆市上揚,進軍東盟市場。
2 廣西跨境電商集聚發展存在的瓶頸
廣西發展跨境電商特色明顯,同時也存在園區發展乏力、本土國企轉型困難、人才供需失衡等問題,亟需重視和解決。
2.1 缺乏產業支持,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發展乏力
產業園區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偏低,融資服務差。目前,廣西在營和在建的電商產業園有十多家,但是不少園區配套、服務能力不足,導致近半數入駐企業對園區不滿。產業園區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偏弱,企業入駐后能享有切實可行的好處的不多;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普遍存在。“種子基金”和融資平臺等渠道大多“有名無實”狀態,企業未獲得便捷的金融服務。
產業園區外物流基礎偏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普遍存在。廣西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較晚,產業區園區現有物流設施只能滿足商品轉動功能,普遍缺乏集倉儲、運輸、信息于一體的綜合性物流中心。廣西跨境電商主要為B2C模式,采用中國郵政快遞小包配送方式,費用高、物流時間長、包裹破損率偏高。產業園區缺乏行業標桿入駐。大部分產業園區沒有大型跨境電商平臺入駐,僅有少部分園區能吸引大型跨境電商平臺,導致園區整體招商吸引力偏低。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與產業支撐不配套。通常以現金獎勵為主。應推出完善的一籃子優惠政策,進行綜合性扶持發展。各產業園區自身也有問題,建設投入缺乏和持續性,難以長期規劃。前期投入巨大,短期無法產生收益。
2.2 本土國企結構轉型困難,聚集作用有限
廣西本土國有跨境電商企業雖然大多數資金充沛、體量龐大,但是往往因為自身原因,在市場競爭中展現出一些不足:一是體制僵化,難以與大中型跨境電商平臺抗衡。由于這些企業是國有企業,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政策便利;但是它們在進行產品定價等市場活動時,往往不如其他類型的企業便利、迅速,對市場動態的反應也往往比其他類型的企業要緩慢的得多。如此一來,它們很難與天貓、京東等成熟的大型跨境電商平臺進行競爭。二是業務鏈條偏短,產品附加值偏低。這些企業往往不注重業務的延伸與拓展,不具備完整的銷售鏈條,直接導致產品的附加值偏低,沒有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例如:廣西某保稅園區M公司,擁有完整冷鏈物流,以及廣西唯一新西蘭牛肉進口特許經營權,有巨大的冷庫及牛肉庫存,但是卻沒有自己的零售渠道,只是將進口牛肉低價批發給經銷商進行銷售。
2.3 跨境電商專業人才供需失調,企業用人困難
迅猛發展的廣西跨境電商市場,催生大量本土跨境電商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無論是由傳統外貿轉型跨境電商領域還是由原本的國內市場轉向跨境電商領域,最終都產生了大量人才需求。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9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資料顯示,80%的電商企業存在人才缺口,其中近30%有大規模招聘計劃。由于跨境電商行業在理念、技術、管理等方面有嚴格要求,且對從業人員跨文化溝通能力也有嚴格標準;從整體來說,其人才缺口遠高于普通電商企業。
廣西本土培養的跨境電商人才遠遠不能夠滿足行業的發展的需求。一般說來,行業相關人一般才來自于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商務英語三個專業。跨境電子商務作為新興專業,全廣西只有4所高職院校開設有跨境電商專業,而有三年以上發展歷史的只有一所院校。廣西本土從業人才供給偏低,勢必阻礙廣西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例如:南寧跨境電商綜試區N公司落地綜試區,斥資千萬開設賣場旗艦店,卻苦于缺乏人才支持,無人經營,門可羅雀。
然而,廣西跨境電商優秀人才隊伍還存在著流失嚴重、青黃不接等現象。不少跨電人才更傾向于在珠三角、長三角等跨境電商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就業,以享受這些發達地區的更高的薪資以及更為優渥的產業支持。
3 促進廣西跨境電商產業創新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3.1 加強創新政策扶持,優化產業聚集平臺
為促進廣西跨境電商行業快速優質發展,促進短時間內產生產業聚集效應,提升行業發展質量;可為產業園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量甚至制定不同的創新政策進行扶持。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高產業支持力度。可對產業園區入駐企業進行適當的綜合性引導性政策扶持:一是對入駐企業分類進行各種稅費減免;二是提高入駐企業獎勵標準,激勵企業迅速發展,發揮園區聚集效應;三是完善園區附屬小學、中學、醫療結構、商業街區等配套設施、機構建設,解決企業人才后顧之憂。四是針對入駐企業融資難融資慢問題,鼓勵金融機構開設“投資基金”,并授信園區對優質入駐企業進行投融資。五是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著力打造質優價廉的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商物流渠道,探索打通中越跨境電商新通道。六是著眼打造明星產業園區,優化產業聚集平臺,發揮輻射作用。
以南寧綜試區等優質園區為標桿;加大產業園區招商宣傳力度,改變招商落地難時間長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抓緊引進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知名平臺,提升運營規模與質量;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監管倉、保稅倉等附屬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引進中國郵政東盟跨境電商監管中心真正實現在園區內“買全球、賣全球”。
3.2 聚力民營企業轉型,激活產業聚集效應
制定以強化“規模、品牌、競爭”優勢為重點,整合上下游產業鏈,進行優勢互補,組成行業龍頭。鼓勵中小民營企業走自主差異化發展路線,提高產業鏈接入能力,增強細分市場話語權、競爭力。
廣西跨境電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要以“產品深加工”為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重要途徑。打響“廣西智造”品牌,廣西跨電產品應深耕“一帶一路”;堅持以差異化特色創新為產業路線,以“廣西特色、廣西特產”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助力特色產業群培育,借力其具有的競爭主導優勢,推動產業代謝,加速產業可持續發展。廣西跨境電商產業應當按“數量——質量——品牌”三步走的路線提升產業聚集效應。
3.3 聚焦行業人才培養,大力發展“產教融合”
基于“產教融合、多方聯動”協同育人合作機制,牽頭成立由高校、企業等組成的“跨境商務產教聯盟”,以聯盟為平臺,以行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紐帶,在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專業教學資源、實習就業合作等領域開展工作,深化產教融合。
廣西區內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可與高校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形式的跨境電商二級產業學院。跨境電商產業學院緊密對接廣西—東盟跨境產業人才需求,采用“1+1+N”的模式,由企業引入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優勢資源,校政行企聯動開展跨境商務專業群建設;進行深度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校企協同育人。
廣西跨境電商企業可與高職院校與共同搭建實踐平臺,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將實訓平臺可設在校園中,以便減少實訓教學對企業正常運營的影響;在消除企業的顧慮的同時,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再經企業講師現場指導,實現學生實訓與企業標準、崗位要求的無縫連接。學生經企業講師培養后,也成為企業用人的首選,從而在源頭上解決企業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池瑜莉.電商產業集群視角下電商產業園優化路徑分析[J].中國市場,2016(07).
[2] 葛丹,吳黎.新形勢下溫州跨境電商產業集聚發展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9(11).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新形勢下廣西跨境電商產業聚集發展對策研究”(編號:2017KY1167)。
作者簡介:玉泉(1983—),男,廣西南寧人,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境電商、區域經濟。
(作者單位: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