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磊 王秀平
摘要:本文從論述傳統家規家訓的基本內容和具體功能入手、分析傳統家規家訓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進而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選擇等問題,力求將傳統家規家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聯系起來,倡導重塑現代家規家訓、呼吁領導干部注重家規家訓建設、寄希望于重塑現代家規家訓給社會注入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關鍵詞:家規家訓;核心價值觀
我國傳統的家規家訓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社會中,優良的家訓聯結著宗族根脈,傳遞著家國情懷,對家庭關系維系、社會發展、國家治理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因此,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家規家訓文化對營造風清氣正的家庭、社會氛圍,對涵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價值。
1 我國優秀家規家訓的基本內容和具體功能
1.1 我國優秀家規家訓的基本內容
一是立德正身、立志敬業的修身之道。所謂“修身”,是指通過讀書學習、接受教育及自我鍛煉等方法手段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使行為端正合理。古人對“修身”極為重視,認為良好的道德修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完整的人格和自身修養需要在一生之中“修德于己”才終能達到崇高的人生境界。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若要修身,則要實現“立德正身”和“立志敬業”。德是為人的根本,也是傳統家風文化的靈魂和歸宿,主要體現在孝敬長輩、尊老愛幼、為人正直、誠信待人等等方面,它是個人立足于社會的根基。立志是修身的基礎,唯有立志才會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夠談得上讀書、進取、做人。立志也當高遠,因此,傳統社會家庭非常重視教育子女立志。
二是尊長愛幼、崇儉戒奢的齊家之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父慈子孝的國度,尊老愛幼、兄友弟恭的家庭氛圍是我們世代相傳的家庭美德和所追求的目標。傳統家風教育特別重視“孝梯”,所謂“孝梯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善事父母即為孝,敬事兄長即為梯,孝悌不僅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也是用來調整家庭關系和處理家庭問題的基本要求。這一基本道德要求對于當今社會更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理應成為建設現代好家風的重要內容之一。崇儉戒奢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名言“以儉得之,以奢失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等等,都告誡我們節儉是任何時候都不可丟棄的傳家寶。古人認為節儉不僅與物質浪費有關,更關系到個人成敗、家庭興衰以及國家安危,古人的崇儉戒奢美德對當今之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仍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三是誠信仁厚、親仁善鄰的處世之道。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想要成為社會生活的一份子,就需要其必須具備認識并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掌握正確的處事準則,遵守社會道德規范。誠信仁厚是指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遵守諾言,履行契約,說到做到,不蒙騙,不作假。親仁善鄰是指人與人交往時要與人為善,以禮相待。與人為善者,心胸必然開闊,容得下對方的缺點與不足,人愿意與你友好相處;以禮相待者,意氣必然高遠,不問對方的出身貴賤。
四是勤奮博學、胸懷天下的愛國之道。愛國情懷,是人們千百年來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是整個民族和個人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愛國主義傳統源遠流長,其表現形式廣泛,諸如保持民族大節,捍衛國家尊嚴,維護疆土完整,胸懷天下,眷戀母邦,憂國憂民,為民請命,勇于革新,振興中華等等。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勤奮博學,胸懷天下,把熱愛自己的祖國作為畢生的追求,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禮記·中庸》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等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1.2 我國優秀家規家訓的具體功能
一是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提升人們的道德認知。社會對人的道德培養首先是通過學校教育,以知識灌輸的方式提高人的道德認識。而家風主要是通過長輩對晚輩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等潛移默化的熏陶獲得最初的道德認識。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古人希望通過家規家訓的制定來引導家庭成員的道德認知,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培養子女正確的價值觀念。這種善惡意識的培養看似簡單,卻因其來自極具可信度的親人的影響而印象深刻,有的甚至終身難忘。
二是通過潤物無聲的親情培養人的道德情感。社會環境對人的道德情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一些感人的事跡來陶冶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俗話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庭也是產生個體道德情感的起點,并且伴隨著個人一生的成長。所以不論時代和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家庭建設都應該得到重視。家規家訓就是特定的家庭或家族所制作并且運用家訓治理家庭、提撕子孫的傳統作風,經過一次次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孫后代,在某種意義上也就直接培養出了后人的道德情感。
三是通過傳統家規的約束歷練人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的韌度決定著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高度。“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這句用難度來體現“韌度”的話,人們耳熟能詳,說的就是道德意志貴在堅持的道理。家規,作為人類文明與進步程度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是通過嚴格的家訓約束家庭成員的行為,“使為則為,使止則止。”并促使其努力做到始終一貫地堅持,從而錘煉行為的“韌度”,以達到磨煉道德意志的目的。
四是通過行為習慣的踐行養成人的道德行為。人的道德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學習和社會實踐中培養造就出來的。道德行為是個人品德的外在狀態,是人們在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基礎上對道德規范的實踐。當這種實踐成為一種持續的自覺的行為習慣,就會形成個人品德。家規家訓通過反復實踐后形成自身的行為習慣,從而使道德行為不再是被動的道德規范,而是愉快的下意識的自覺行動。因此,家訓的這種認同,為人們道德行為的穩定性注入了動力,從而促成了個人品德的養成。
2 傳承家規家訓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1)傳承家規家訓有助于激發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個體的認知。只有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認知,才會有價值認同和價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價值觀念也不例外,如果沒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就不會對其產生認同感,那么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無從談起。而傳統家風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容上都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并且扎根于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以它為豐富營養。所以,傳統家規家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具有文化同根性,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因此,傳統家規家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文化同根性,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家規家訓在內容上有很大的契合性,從而產生認知共振,人們在長期受到來自家訓熏陶的同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了認知。
(2)傳承家規家訓有助于深化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價值觀能否被認同和接受,從根本上取決于價值觀能否滿足于個體或社會的需要。只有形成一定的認同才會將價值認知轉化為自覺的價值追求,并落實到具體的實跋行動中去。很明顯,傳統家規家訓的內容與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必價值觀具有理論相同性,傳統家訓傳承的思想主要是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目標不謀而合,因而必然能夠得到人們的理性認同。另一方面,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家風為載體而潛入到每一個家庭,以生活化、形象化形式潛入并深入家風傳承行動中時,很容易引起人們在情感上的共鳴而達到情感的認同。
(3)傳承家規家訓有助于深化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最終要體現在實踐上,落實到行動中。家規家訓通常是較為穩定的明文規定或是家訓著作文本,例如做人要誠實守信、與人相處要友善、愛自己的祖國等等,所以具有很強的約束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當家庭中成員的行為違背家規的時候,要像法律制裁民眾一樣用家規處罰家庭成員。另外,由此可見,嚴格的家規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道德素質和現實行為起到規范和約束的作用,有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在內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為認同。家風正而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一個家庭長期積淀下來的家風可以影響家庭成員成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好的家風可以發揮出積極健康的影響作用,在長期的熏陶和教化之下,家庭成員培養起良好的道德人格,并增強個人道德判斷和道德實踐能力,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3 傳承優秀家規家訓、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選擇
(1)緊跟時代步伐,促進家規家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銜接。傳統家規家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積極的一面,也存在消極落后的一面,因此我們要汲取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既不能對傳統家規家訓照搬照抄,又不能把傳統家規家訓全部推翻,而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傳統家規家訓也必須要緊跟時代步伐,結合時代語境,賦予其新的內涵和理念,這就要求我們要解決好傳統家規家訓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問題。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生命力,使其歷久彌新地延續下去。
當前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傳統優秀家規家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托的文化土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私價值觀必須要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傳承家規家訓還需依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指導,切實讓當前主流價值觀在家規家訓傳承中發揮價值導向和引領作用。從而發揮傳統家規家訓在當代的積極價值。
(2)注重言傳身教,落實家規家訓的孕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不管是家規家訓的建設還是傳承都需要言傳身教,從細微處著眼,從細小處著手。傳承家規家訓需要每一個家庭繼承并創新傳統家規家訓的“老家底”,打好現代小家庭的“底色”。對于父母長輩來說,他們需要在繼承傳統家規家訓的基礎上創新現代家訓模式,同時注重言傳和身教,教化和感染子女的品行,促使家規家訓得到更好地傳承。我們說家庭是一個人道德形成的最初場所,而父母正是子女最初的老師和榜樣。在孩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之前,父母長輩的言行舉止、道德觀念、價值判斷都在消無聲息地影響著孩子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行為。比如同樣的話語,父母說給我們聽,我們更容易相信;同樣的命令,自己的父母發出的,就更容易去執行。所以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父母長輩作為子女的首位教師,需要言教,更需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從而達到家規家訓的孕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合。
(3)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進以家風養成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家規家訓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媒體等多方合力。家庭是一個人修身立己乃至認識世界的最好學校,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家風得以養成并且傳承的關鍵條件。家風的形成與傳承關鍵是在于家庭成員的德性修養,因此家風的養成要以家庭教育為主。從現實來看,在良好家風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擁有良好的道德習慣、學習和生活習慣,有很好的自我約束力,在為人處事方面都顯示出了家庭教育的成果。學校是除家庭么外對家風形成及傳承具有影響力最為直接的場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家庭成員的價值取向、道德水平和行為方式,一個人從幼兒園開始直到進入社會,這一階段是價值觀養成的重要階段。學校要從傳統家風中甄別出優秀的德育資源,使其步入現代課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話家風、傳家風的活動,讓學生在切身參與的過程中,真正了解家風,感知家風,從而自覺地傳承家風。加大宣傳力度,開展多樣化的社會活動,也能為家風建設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比如開展文明家庭、文明小區、文明單位、文明機關、文明城鎮、文明社區的創建,評選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孝心少年、最美家庭等,讓民眾在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面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厚氛圍,從而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4)努力深化實踐,開展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局面。家規家訓的傳承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弘揚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傳統家規家訓中蘊含的親仁善鄰、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德育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提出的價值準則是不約而同的,故而通過強化家規家訓的傳承,比如學習先賢們的“平天下”胸懷,樹立“愛國”情感,履行盡忠職守的原則,成就“敬業”人生價值,嚴格修煉自身品質,堅定“誠信”道德要求,奉行睦親齊家準則推廣化,滋養“友善”人際關系等等。以期呈現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局面。
結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為了積極構建和諧社會,我們需要重提家規家訓、傳承家規家訓。一是為了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家風發揚光大,發揮其正能量作用;二是弘揚和踐行好家風,也是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盧加云.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的我國傳統家風傳承現狀及策略研究[D].安徽大學,2017.
[2] 莊輝明,章義和.顏氏家訓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 習近平.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要點陽[N].人民日報,2014-2-26.
基金項目:2019年安徽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重點課題成果(編號:QS2019108)。
作者簡介:孔磊(1981—),男,安徽太和縣人,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
(作者單位:太和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