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臻杰 盧彰誠
摘要:在高職擴招影響下,高職?,F代學徒制發展諸多短板凸顯。本文對比中法學徒制近年發展趨勢,通過法國寶貴經驗借鑒和不足規避,在高職擴招背景下,讓學徒制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擴招;中法;學徒制;對比研究
在高職院校擴招下,如何能夠讓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從而能夠讓青壯年轉型成為符合市場要求的新型人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現代職業教育多樣化的生源,學徒制是最有效的職業人培養途徑之一。自2014年5月至今,教育部遴選了562家高職校成為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雖然其中取得了初步成績,但是存在問題不少。在擴招情況下,又如何能夠“保質保量完成專業人才轉型”的任務呢?2017年,面對300多萬失業者,法國通過學徒制建設,廣泛吸納社會剩余勞動力,參加職業培訓,成功地使社會為中國職業教育學徒制改革提供了較好的藍本。
1 法國學徒制改革的新趨勢
1.1 普及學徒培訓中心
學徒制中心在法國經過了一系列漫長的發展,當下學徒制培訓中心在法國已遍地開花,成為法國職業教育的重要力量。按照法國行政區域規劃,法國學徒制培訓中心數量分布如下:
在法國本土的13個區域內總共分布著2722所培訓中心,幾乎覆蓋了整個法國的行政區域。一、普及學徒制中心有利于職業教育普及。學徒制培訓中心教育是對學院派教育的重要補充,對無法進入大學教育的年青人是不錯的選擇;職業教育重在實踐,這是學院派教育短板,而學徒制真正將產教融合。上法蘭西區域內一家學徒制機構一年可接收800名學徒,每年培養技術性人才十分可觀;二、普及學徒制中心有利于求職者。求職者在家附近找到合適的培訓機構,一方面能夠就地進行職業培訓,另一方面能夠通過培訓機構在地就業,如此則大大減少了初入職場者的生活成本,讓求職者能夠安心于專業技能提升和職業長期規劃及實踐。
1.2 職業培訓導師作用顯著
培訓導師自始至終都陪伴在學徒左右。一是導師發揮教授專業知識的責任。作為教育者,培訓導師是學徒的理論課程外最重要領路人,他將知識教給學徒,并讓學徒厘清知識框架,落實到實踐中去,是產教一體重要橋梁。二是導師動態關注學徒培訓過程。作為觀察者,導師要將學徒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況,記錄到學徒個人檔案中,內容兼及培訓中心和企業學習過程。三是考評學徒學習情況。作為監督者,導師是學徒考評人,在觀察中,導師對學徒學習進行系統性評判,作為學徒畢業的重要依據。
1.3 產教融合一體化縱深發展
如果法國青年想成為學徒,同時要選擇學徒中心和企業作為自己任職公司。學徒培訓中心作為青年理論積累場所,而任職公司作為自己實踐場所。學徒培訓每年至少400小時,如果需要拿到更高等級證書,則需要在兩年內學習1350個小時的課程。一般情況下,一周培訓中心學習理論,包括通識課程及講習班上實踐教育,兩周則在企業工作,如此交替往復。教學要求,企業和培訓中心之間不斷協調,形成動態靈活的學習模式,這就避免了產教融合機械化,使得學生能更好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
1.4 企業與行會沉浸式參與
法國的職業教育企業和行會發揮了巨大作用。一是企業和行會參與到職業教育課程建設中來。他們聯合學徒培訓中心,制定相應的課程大綱和教學計劃,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最鮮活的技能性知識。二是企業承擔保障學徒學習和工作的義務。在法國,學徒的三分之二時間都在企業度過,此間學徒享受和其他職工相同薪酬待。企業必須保證學徒在學徒培訓框架下的學習時間,不能肆意侵占。三是企業與學徒培訓中心密切合作。由于兩者業務往來緊密,培訓中心與企業通力配合,同時學徒培訓畢業后,能夠直接受雇于企業,入職后會繼續職業培訓,培訓在精神上一以貫之,且內容上不斷推陳出新,適合市場需求。
1.5 法律制度不斷完善
法國職教在法律層面上也越來越完善。1919年,法國頒布第一部職教法案《阿斯蒂埃法案》,讓職業教育開始普及化?!锻焦ざ惙ā?、《瓦爾特·保蘭法》《技術教育法》、《哈比法案》等法律相繼問世,為職業教育發展鋪平道路。2017年,法國又出臺《二號法案》對職業培訓、學徒制以及失業保障體系進行了全方位改革。其中對學徒權利義務、財務制度、企業義務等做了更加詳細的規定。這些舉措都使得職教發展有法理可依,保障了其制度化及常態化。
2 擴招下中國學徒制發展現狀
2019年,《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出臺,在招錄的116萬職業院校學生中,農民工、下崗職工、退役軍人和新型農民是重要招錄對象。據統計,2022年,中國職業教育畢業生將近450萬人。擴招暴露了高職校存在的發展短板。
2.1 因襲傳統大學模式
有研究者認為“高職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仍不夠清晰,且未能體現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新方向、新要求?!痹斐蛇@一局面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方面,在中國大學分類中,職業院校所占其一,在辦學模式上一味模仿或追逐本科綜合性院校,致使其失去了特色辦學的方向,又與本科院校存在差距,高職校學生在人才市場中定位尷尬。 另一方面,產教貌合神離。學徒制雖然具有產與教的雙重元素,但是兩者融合發展在中國學徒制試點單位中表現得并不突出。類似本科綜合性大學,高職學生基本接受兩年理論教育,一年企業實踐,兩者無法交替并進。在企業實習期間,學生容易淪為“廉價勞動力”,“價值增殖”很難達成。
2.2 企業全程參與度不高
中國學徒制發展存在企業或者第三方參與力度不夠的痼疾。其一是中國職業教育未形成歐洲那樣的文化傳統。企業更加在乎員工立即變現的企業效益,卻輕視員工長期的職業培訓。其二是企業難以承擔員工較高培訓成本。要將職場新手培養成一個具有豐富經驗的員工需要大量資金和精力,同時員工學成未必會繼續留在企業。其三是校企合作模式不成熟。兩者交流與合作沒有常態化和制度化。
2.3 法律制度保障不夠完善
中國現代學徒制始于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此后教育部聯合多部委多次印發相關文件方案,落實學徒制改革,尤其是學徒制試點單位。但是方案和意見無法代替法律制度約束,在對學徒制相關法律保障層面,沒有完整對應的法律細則和條文。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各方權利義務都無法可依,如學徒權益只能通過學校和企業協商來維護,校企合作無法律制度的保障等等。
3 啟示
3.1 豐富學徒制辦學模式
我國職業教育生源越來越豐富,情況越來越復雜,通過高考、單考單招向學校輸入學生在專業程度上已呈現出差異。自從2019年擴招后,進入高職校學習生源無論從年齡、專業程度以及社會角色方面都更為不同。為了適應各類學生需求,按照齊一的“課堂教學+企業實踐”模式已難以為繼。應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學分互認、線上線下課程并重等形式,形成課程時間彈性大、自主學習性強、職業方向明確的現代學徒制模式,讓進入高職校學生都能夠人盡其才。
3.2 提升第三方參與力度
社會力量是高職校建設的重要力量,管理部門要通過政策傾斜、法律保障、資金支持等形式吸引社會力量尤其是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的建設中來。企業不僅僅被動接收著高職校提供的輸出人力,更需參與到育人全程中,將教育過程透明化,彌合企業和學校之間信任鴻溝。一是企業要參與到學校課程建設上來,參與和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二是要派企業導師進駐學校,參與實訓教學,增強學生實操技能;三是加強企業考評學生的權重。
3.3 提高職業證書含金量
為了能夠在提倡彈性職業教育下,能夠不降低辦學質量,提升職業資質證書含金量勢在必行。彈性學制會直接沖擊傳統職業教育模式,讓社會產生職教辦學“寬進寬出”的錯誤印象,所以要倒逼職教改革,建立一套嚴格要求職業資格證書認定標準,讓學生能夠憑借市場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順利求職,如大力推行1+X證書就是良策。
3.4 加強學徒制教育法制化
雖然中國在1996年就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但是隨著時代進步,職業教育發展,尤其是現代學徒制興起,法律條文已無法與現實相適應。因此要及時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增加學徒制用工的合法性,尤其在維護學徒(學生)權益、規范校企合作方式方法、明確學徒、學校及企業三方權利和義務等方面有明確的規定,讓學徒制發展能夠在法制監管下成為大眾職業教育的典范。
參考文獻:
[1] 蘇航,陸素菊.法國學徒制發展概況與啟示[J].當代職業教育,2018(04).
[2] 付雪凌.變革與創新:擴招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的應對[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01).
作者簡介:陸臻杰,(1989—),男,浙江杭州人,教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盧彰誠(1979—),男,浙江杭州人,教師,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中法商業經濟研究中心專項課題(編號:SZYZFYB201904)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