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二十八次會議,專門提及了中小銀行。相關人士指出,我國中小銀行數量有4000多家,資產總額約占到整個銀行體系的1/4,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重要力量。在深化改革、化解風險等方面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有助于推動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提高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持續支持中小微企業。在此過程中,中小銀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介紹,今年2月份增加了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同時下調了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主要是用于支持地方的法人銀行、中小銀行更好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此后又新增面向中小銀行的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
“這次新增的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我們沒有規定利率,將通過獎勵性考核引導中小銀行降低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說。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4月8日,地方法人銀行累計發放優惠利率貸款3453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累計幫助了超過42萬戶企業,預計支持企業總數將超過50萬戶,發放的涉農貸款和普惠小微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在4.4%左右。1萬億元的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將支持超過200萬戶企業。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疫情發生以來,中小銀行受到了明顯沖擊,同時隨著復工復產達產的全面推進,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增加。在此情況下,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很有必要。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將中小銀行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階段性下調20個百分點。
趙錫軍表示,撥備覆蓋率是貸款損失準備占不良貸款的比例,適當降低這一比例可以有效減輕中小銀行撥備計提壓力,釋放更多信貸資源,從而有更強的能力服務中小微企業。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5.6 邱海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