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俊
摘要:體育舞蹈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也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運動習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合理運用合作教學法,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文中分析合作教學法的優勢,探討體育舞蹈教學中使用合作教學法的措施。
關鍵詞:體育舞蹈;合作教學法;使用措施
體育舞蹈作為新型運動項目,也是全面健身運動的主要組成內容。大學生同樣喜愛體育舞蹈,但受到中國人內斂、含蓄性格特征的影響,直接制約體育舞蹈教學的發展。合作教學法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團隊,照顧學生的實際需求,促進體育舞蹈教學質量的提升。
1、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特點分析
體育舞蹈課程兼具體育與藝術特點,練習者在音樂伴奏下通過男女雙人合作形式完成特定動作的運動項目。體育舞蹈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體育舞蹈動作,還可以培養學生樂感、禮儀等內容。與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相比,體育舞蹈教學具有現實特點。
1.1 藝術性的特點
體育舞蹈的靈魂就是音樂,而基礎則是體育舞蹈。音樂使得體育舞蹈更富有節奏感與表現力,兩者和諧結合,增加體育舞蹈動作的藝術美感。高校體育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音樂與節奏實現對學生動作的控制,將學生體育舞蹈與音樂完美結合,通過體育舞蹈動作將音樂意境展現出來。實現對學生音樂欣賞與感受能力的培養。
1.2 男女雙人配合
體育舞蹈通過男女配合形式將各自形體美與氣質美展現出來,通過男士主動、女士輔助,體育舞蹈過程中男士動作要主動、準確,女士則要敏捷、靈活。體育舞蹈下呈現出男女先分后和的特點。體育舞蹈不同于競技體育舞蹈項目,具有大眾性的特點。選擇舞伴時,由固定開始,逐步轉變為隨機形式。
1.3 由模仿到創造
學生學習體育舞蹈時符合動作技能形成規律:范化、分化及自動化。學生初學時動作僵硬、不協調,逐步演變到精確、熟練,最后實現自如控制。雙人之間的配合從陌生到熟悉,逐步提高音樂的感悟,有著越來越強的表現力。體育舞蹈教學從單個動作開始,隨著動作增加,學生技術熟練度增加。
2、高校體育舞蹈課程教學現狀
2.1 水平層次不一
在各個高校都會遇見這個問題,因為不了解報考這個專業學生的基礎是怎樣。因為大學里面的學生都是來自四面八方,并且之前每個人學的舞種不相同,自己掌握體育舞蹈的各個程度也不同。基礎好的同學可以跟上老師上課的進度,但是對于基礎相對比較差的學生而言,要想跟上老師的進度是很困難的,并且會感到十分疲憊,慢慢會因為跟不上而喪失信心,甚至可能會失去對體育舞蹈本身的興趣。
2.2 教師團隊落后
在很多高校中,老師這個職位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高,而且還是對于這些藝術類的專業來說,由于不是學校的熱門專業,所以請的專業教師的要求也就隨之降低。久而久之,整個教師團隊的水平也會隨之下降。一門專業的就業率主要靠教師的在校引導和學生的努力學習,教師不能夠好好引導學生,學生就會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并且很多大學,一名教師帶好幾門專業課以及很多活動的組織,因此教師在很多時候顧不上對于學生的培養,甚至連普通的上課都沒辦法全身心投入其中,造成專業課知識授予粗略,學生無法吸收更多知識,而造成成績下滑。
2.3教學模式傳統
體育舞蹈對于學生而言很多時候靠自己內心的力量來表達出來,教師只需要做到讓學生把這股力量完美并且完整的呈現出來就好,但事實上恰好相反,很多教師只是向學生說自己的經歷,自己的經驗,并沒有想牽引學生心里的那股力量來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學生容易思想走神,但是教師卻沒有使用創新一點的辦法來活躍課堂氣氛,依舊按照課本知識進行教學,而不是用學生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釋,這樣下去,學生會無視教師所講的內容,并且會產生排斥的心理。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教授給學生更多怎么去學習的技巧,讓學生學會終身學習的本領。要掌握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因材施教。
3、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合作教學法的使用
3.1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
體育舞蹈課程作為基礎性課程,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有許多的知識點單憑自己學是很難理解的,如果只靠單純的死記硬背體育舞蹈公式,那么體育舞蹈能力肯定不會得到提高,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死”學習。
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在做作業碰到難題的時候,一般都是自己進行研究分析,或者直接跳過,這樣就會導致他們只會做簡單的題目,而永遠不會對難題進行解答。教師這時候就有必要在班級內部形成若干個的合作小組,營造出濃厚的小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其中都有機會表現自我,不會的題目可以拿出來進行共同討論,互幫互助,保證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這種做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促進小組全體學生體育舞蹈能力的提高,每個階段的學生都可以受益。
3.2教師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為了讓體育舞蹈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更加有效地展開,教師必須要讓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并不像我們看起來的這么容易,在學生明確了自己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他們進行合作探討,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如何進行更好的探究。
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尋找自己在小組中的定位,找出一個最合適當小組長的人,小組長再來給每一個人分配任務,保證每個學生都要有一定的任務分工,都有效的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來,學習任務要落實到位,然后小組成員們通過合作,來實現教學任務的進一步完善進行。
3.3合理科學的來進行小組分配
在大學階段,一個班的學生至少有30人左右,教師可以根據這一人數進行小組劃分,具體到每一組應該分配多少人。一般情況下,四個人為一個小組是比較普遍的,這樣能夠保證他們及時交流,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發言的權利和機會,而且小組搭配的時候還需遵循男女比例平衡,學生的學習能力相仿或者優生帶領基礎弱的學生,這都是需要教師注重的細節。這樣進行小組分配就可以使得每個小組之間進行公平公正的競爭,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的價值和優勢,使小組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釋放出來。
體育舞蹈教師考慮各方面情況,合理搭配學生,增加體育舞蹈教學的質量。
3.4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學期開始之初,教師需要將本學期學生需要掌握的各種基本動作、需要同學配合而完成的組合動作、各人動作編創所要達到的程度、音樂欣賞能力以及與他人之間的配合度等等,一些比較具體、有明確目標要求的學習內容和考核目標詳細告知學生,讓學生提前了解并做好心理準備。同時,教師要有計劃的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當前學習能力和身體基礎,有計劃的為自己設置一份適合自己的、難度合適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其中不僅要有長期目標,還要包括很多個短期計劃,如此相結合,一步一步,督促并引導學生慢慢進步,在一個個短期計劃實現的過程中,學生既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同時又能堅定決心,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而且根據自己親身體驗,對學習過程和計劃進行不斷修正,朝遠期目標不斷努力和奮進,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提升自身能力。
很多大學生在入學之初,對于體育舞蹈項目都不甚了解,而學生又受到各種后天因素的影響,如興趣愛好、接受能力、身體條件和個人基礎等都差異甚大。再加上學生學習體育舞蹈的原因和動機的差異性,其所表現出的應對狀態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學生天生喜歡這些內容,想在這一領域進行長遠發展;而有的學生只是出于好奇,想要了解;有的學生迫于無奈,等等。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允許并主動引導學生根據個人能力等各種綜合因素,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同時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綜合能力為其提供不同種類、難度和要求的舞種、動作等供學生自由選擇。而且對不同的學生設置的要求也要因人而異,對普通學生就要求其掌握基礎動作,滿足基本要求即可,而對于熱衷這一專業且能力足夠的學生,則提出一些發展性要求,幫助其能力的增長。
結語
總之,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時,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發揮合作教學法的優勢,大幅度提升體育舞蹈教學質量。體育舞蹈教師要掌握合作教學法的內涵,將其與體育舞蹈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希望通過文中論述,為高校深化體育舞蹈教學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周晨.合作教學法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的使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4):141+143.
[2]陳貽洲.多元反饋教學法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1):126-127.
[3]夏松松,黃昊.組合心理教學法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3(04):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