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為

摘要:本文針對該問題,通過信息化手段,以教師為主導創設一定的情境,用“魚骨圖”對課堂活動和課程內容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協作與會話,以學生為主動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運用當前知識進行意義建構,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探索出基于“云班課”智能云教學平臺,進行“課前翻轉個性化分層學習+課堂行動導向混合式學習+課后云教材拓展式學習”的移動云教學模式,實現信息時代課堂高效教學。
關鍵詞:智能云教學;魚骨圖;課堂教學改革
一、基于“云班課”智能云教學平臺的學習資源內容的組合、制作:
1.將信息化教學平臺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現在的學生信息化素養都很高,他們都擅長用手機查找和共享各種圖片。通過“云班課”教學平臺,利用“云班課”的分組功能,根據自己課程整體教學設計中的“學習任務(項目)設計中的子任務(子項目)”,建立、存放“任務(項目)”的學習資源區域,根據自己課程單元教學設計中的教學過程,分類上傳學習資料,通過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答疑討論、測試等功能布置任務活動,發起簽到,預警監測。
2.制作基于“云班課”的學習資源:依據基于人才培養方案、崗位素養、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的視野下,整合教學資源、處理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和設計教學流程,完成教學過程。基于智能云教學的“云班課”的課堂教學模式,使用“魚骨圖”對課堂單元活動和內容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逐步建設成信息化教學資源庫。以“電子系統電源電路識讀”教學活動設計為例,用“魚骨圖”對課堂活動和課程內容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步驟:首先將掌握性目標(重點、難點)標注在二側。 然后根據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思考如何把哪些內容安排到課前?還是把哪些內容安排在課中?這一系列的考量之后這樣一種考量之下的魚骨圖,它的邏輯程序非常嚴密,用的時間、流程非常清晰,對學生的各個能力的培養在各個環節體現非常明確,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全都在這一張圖上體現了,這就是自己最精致的教學設計,勝過所有的表格式的教案。
二、基于“云班課”智能云教學平臺的移動云教學模式設計:
1.課前個性化分層學習,在課前先完成基本和基礎知識的學習:
課前學生自主按需隨時隨地移動學習,初步掌握一些淺層次基本和基礎知識。相比傳統教學的變化,學生:增加在課外的學習量,學習效果得到保證,學生會變得忙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自主探究、個性發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在發展著合作能力、溝通技能,獲得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成為一名健全的人。學生提前自主學習,到了實訓室后就可以立刻動手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回看PPT(含視頻)、討論、答疑、交流、評價等,即時得到解決。
采取“整體化”翻轉教學設計,是翻轉教學模式的關鍵和核心。在遵守現在課程大綱要求情況下,為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對學習內容合理取舍,聚焦關鍵、核心知識和能力,先制作傳統課堂學習的基本基礎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的PPT(含視頻),讓學生課前自學。然后在課堂中指導和組織學生完成任務,讓學生完成傳統課堂后讓學生做、卻總做不好的事情。
面對不同的學習者、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學習環境,我們應該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把每周的內容,選取50%的內容翻轉,其他內容延續傳統習慣方式。分層開展移動教學,對于學習主動性差的學生,增加他們投入學習的機會,改善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體驗獲得學習信心,進而進入良性循環。對于學習主動的學生,提供他們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追求高階段的學習目標。翻轉教學模式的目的和意義:讓所有不同層次的學生,用不一樣多的時間、不同的進度、不同的資源進行學習,都能夠達到同樣、至少合格的學習標準。
2.課堂行動導向混合式學習,到課堂后完成高階段能力訓練的任務:
課堂中,學生在教室中自由地學習,老師為不同學生提供咨詢和指導。帶著問題走入課堂,學生邊完成任務,邊通過老師和學生小組合作、訓練、測試、討論、交流、答疑、互評、互辯、匯報分享等方式學習,解決自己的疑惑,對知識進行內化和深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應用知識和科研的能力,改善教學氣氛,傳達學科思維,檢驗學習效果,最終達成課堂學習目標。相比傳統教學的變化,教師:以學定教,由知識傳授者過渡到學習引導師,為學生尋找知識的盲點,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咨詢和指導,讓學生有學習的行為,引領學生自動自發有積極性地去學習,增加了師生間交流的機會,讓課堂教學有效起來。
3.課后云教材拓展式學習,思考提升成果固化:
課后學生討論查缺,提交作業,課后測驗、評價,學習“愛課程網”相關課程內容\課后實踐(提交內容視頻、圖片、音頻、文本等學習成果),網絡教學平臺助力知識汲取,更大空間評價創新,思考提升、素質拓展,成果固化。課后教師發布本周學習報告、課堂完成任務成果,課前線上答疑,課前問卷調查發現上報問題。
參考文獻:
[1]鄭蓉芳,張云霞,金曉暉.高校智能云教學平臺的價值分析和有效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1):20-21.
[2]李仲生,魏葉華.智能云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架構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5(21):24-27.